项目管理思维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三)

文章探讨了敏捷项目管理中的价值交付理念,强调从用户需求出发,通过对比项目A和项目B,说明了持续交付和适应变化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提倡深入问题本质解决核心问题。最后提到了结构化思维在理解和解决问题上的作用,通过拆解问题结构辅助决策和执行。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咱们这一节说说其中的关键节点。

一、价值交付

价值交付是敏捷中的一种理念,也是我认同的一种项目管理思想。

做一项功能时,不是从自身出发要做成什么样。而是代入用户角色,我作为用户,想要得到什么结果,以便于我得到了什么好处,这就是价值交付思想。

这是从功能来说,往大了说,在项目层面:

案例:

有两个软件项目(“项目 A”和“项目 B”),它们在开始时的计划都是交付 200 项功能。

  • 项目 A 在项目结束时一次性交付了最初计划的 200 项功能,但客户发现其中大约 30 项功能没有太大用处,而另外 30 项有用的功能要等到下一个项目才能实现。
  • 项目 B 在第一个月结束时交付了第一个版本,此后每两周交付一个新的版本。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客户进行了一次业务调整,加入了 90 项新的功能,并搁置了 50 项用处不大的功能。最终该项目交付了 240 项功能。

【互动🙋】哪个项目是更成功的项目?

实际上它没有标准答案。站在很多软件企业的立场上,项目 A 是一个理想的成功项目:按时间、按成本完成预先约定的任务。请注意,我用了“理想的”这个词,稍后我还会解释这个有趣的词,因为实际上的软件项目往往没有那么理想。

而如果换一个角度,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呢?也许付钱购买软件的客户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项目 B 从开始之后一个月便交付了第一个可工作的版本,从那时起客户就开始使用这个软件的部分功能,并且不断地把自己使用的感受反馈给开发团队。在真实的业务运营过程中,客户甚至发现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业务调整,这次调整的结果也直观地体现在软件项目中。虽然项目B的整体交付速率低于项目 A,但它提供的所有功能都是客户真正需要的,它们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更不用说,客户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使用这个软件。

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 ThoughtWorks 的一个项目中,开发者们在项目开始之后一个月内就发布了第一个版本——只有一些简单的数据采集功能。在发布展示会上,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 开发者: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功能。我们从文本文件、Excel 数据表和遗留数据库采集数据,现在我们的数据库中有这些数据……(展示数据库结构)
  • 客户: 唔……有意思。要是你能做这样一个查询(写出查询要求),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有用。
  • 开发者: 可是我们的界面上没有地方做这样的查询操作。
  • 客户: 啊,我不需要操作界面,只要每天深夜做一次查询,把报表发到我的信箱就可以了。
  • 开发者: 这样吗……另一个问题是,这需要花我们几天时间。
  • 客户: 不要紧,把别的任务往后放几天好了,我很想看到这份报表。
  • 开发者: 那好吧,下周我们就会开始提供这个报表。

猜猜结果怎么样?一周之后客户就开始每天接收这份报表,并根据报表内容做一些分析和决策。仅仅几个月之后,这份报表给客户带来的收益就已经超过了整个项目的投资——这时项目其他部分的开发甚至还没有完成。

也许这个项目超过了预期的时间,也许投入了更多的人力,但这些并不意味着“项目失败”——只是付出更高的成本。关键在于,他投入的这些成本能够带来多大的收益,他的投资回报率是否划算。对于这个客户而言,如果项目能够随时给他提供可用的、能够创造最大价值的软件,能够随时让——就像故事中提到的——这种有价值的想法得以实现,这就是一个成功的项目。

尽快、尽可能频繁地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让客户尽快开始使用软件,从使用中创造价值、厘清思路、提出反馈。

这些项目通常在启动开发阶段之后一个月内就会发布第一个版本,随后每一周或每两周发布一个新版本——每个版本都是一个可以工作的软件,每个版本都比前一个版本具有更丰富的功能,并且每个版本都包含客户认为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那些功能。用软件开发的“黑话”,“开发下一个版本”的过程叫做“迭代”,这些开发方法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迭代式开发”——不是一股脑地交付全部功能,而是每次增加一点、渐进地交付最有价值的功能。

二、第一性原理

大家认识这个人吗?没错,是埃隆马斯克。下面讲的第一性原理就是马斯克带火的。

支撑上层价值交付的基础,最好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马斯克带火的,马斯克坚信第一性原理,特斯拉、SpaceX等等都是这个思维的产物。第一性原理是起源于物理学的概念,物理学家计算物质的性质,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现成的经验参数来算,好处是简单快速,不好的地方是,有一些参数是推算出来的,准确性就不能保证了。另一种方法,是“从头算”,就是使用从最原始百分百正确的数值,一点一点推导。这第二种方法,又难又慢,但是能保证不出错。这种从原点出发,推演结果的计算思路,就被叫做“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说“总体来讲,我认为存在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你必须能够把那些问题“煮沸”才能从里面找出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其实这里的 “第一性原理”指的是,不被问题的表象所局限,直击问题本质的思维方式。

回到马斯克的故事里,他想有朝一日让人类移民火星,必须要降低火箭发射的成本。这个问题的表象,是“用哪个国家的发射服务更便宜”,或者是“用什么发动机技术更节省燃料”。但是问题的本质呢?飞太空最大的成本,不是发射服务费,不是燃料,而是火箭本身。只有能让火箭变成可回收、可二次利用,商业化的太空探索,才有可能。

第一性原理,放在工作中,最适合用在,有一堆大大小小、七七八八的事,堆在你面前,让你不知道怎么取舍的时候。固有的思路,是用时间管理工具,把这些事情分门别类,然后逐一解决。而理解了第一性原理,你就知道,这里面的大多数事情,都不是本质,只要抓住了其中最核心最源头的问题并解决,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具体运用,给大家两个方法:

第一,跳出虚假命题。找到了源头的问题,能做出颠覆式创新;而围绕一个虚假的命题,只能热闹一时。

第二,抛掉既有选项。你以为“既有选项”让你的选择更容易,而实际上,它却在阻碍你看清问题的本质,让你离答案越来越远。

我希望大家养成遇到问题思考问题本质的习惯,但是任何思维模型都由其适用边界,要探索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三、结构化思维

如何把一件事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结构化思维就派上用场了。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认知方法,是一套以数字和逻辑为基础的理性科学方法论和实用技巧。

很多貌似高深的难题可以被轻松拆解为更深入的细节。找到思路主干并为细节的阐述提供纲要。按照这样的逻辑架构可以再深入地切分下去。

比如“企业转型”问题,在按人、系统和流程分解之后,可以再做细分:

  • “人”按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可分为人才的招聘、培训和成长、激励等;
  • “系统”可以按系统功能拆分成客户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
  • “流程”可以按产品生命周期分为研发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和售后服务流程等。

深层挖掘之后就产生了一个树状的问题结构分解框架,让受众能轻松跟随,并进行有价值的细节讨论。

比如,对我来说项目主干为:

具体到项目实施时,可以从多个层面拆分为结构树:

好了,这一节先讲到这里。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技术管理漫话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