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主流光学方案梳理

AR 主流光学方案演进概况

一、早期探索:棱镜与离轴透镜(2010s 前)

  • 技术特点:棱镜方案通过反射放大成像(如 Google Glass 初代),离轴透镜依赖外部光学模组,体积大、视场角小(<30°),仅满足基础虚实叠加。
  • 局限性:设备厚重(类似头盔),透光率低,无法日常佩戴,主要应用于 B 端工业场景。
  • 代表产品:2012 年 Google Glass(棱镜 + 单目显示),微软 HoloLens 1(离轴透镜)。

二、过渡阶段:Birdbath 与自由曲面(2015-2020

  • Birdbath 方案:利用凹面反射镜缩小模组体积,视场角提升至 40°-50°,成本较低(约 200-300 美元),成为早期消费级 AR 的主流(如雷鸟 Air、Rokid Air)。
  • 自由曲面:通过非球面镜片优化成像,视场角可达 60°,但镜片厚重,多用于 B 端维修 / 导航眼镜(如 Vuzix Blade)。
  • 痛点:Birdbath 镜片厚度仍超 3mm,透光率不足 80%,虚拟图像易受环境光干扰,难以实现 “透明感”。

三、主流突破:光波导技术(2020 至今)

        随着消费级市场对 “类眼镜形态” 的需求爆发,光波导成为核心突破口,分为几何光波导衍射光波导

  1. 几何光波导(如 Lumus):

    • 原理:通过镜片内全反射传导光线,色彩还原度高(95%+),视场角达 50°-70°。

    • 优势:工艺成熟,无彩虹效应;缺点:镜片厚度 2-3mm,重量仍超 50g。

    • 应用:早期华为 AR Glass、Vivo V3。

  2. 衍射光波导(当前主流):

    • 原理:通过微纳光栅衍射实现光场调制,镜片厚度 < 1.5mm,视场角可达 80°+,透光率超 90%。

    • 细分路径:

      • 表面浮雕光栅(如 WaveOptics):成本较高,但适合量产(苹果 Vision Pro、Rokid Glasses 采用)。

      • 体全息光栅(如三极光电):光效更高(30%+),但良率低,需纳米压印工艺突破。

    • 突破:2021 年 Rokid 推出首款衍射光波导眼镜 Vision 2,2024 年 Rokid Glasses(与暴龙联名)实现 2499 元定价,推动 C 端普及。

  3. 混合光波导结合几何与衍射,平衡视场角与轻薄性,尚处验证阶段(如 Meta Orion 原型机)。

四、未来方向:全息与超表面(2025+

  • 全息光波导:通过全息干涉记录光场,可实现大视场角(>120°)、低色散,三极光电已实现 85° 视场角样片,需解决材料稳定性和量产成本。
  • 超表面光学:基于纳米结构调控相位,理论上可实现单层镜片全功能集成,轻薄至 1mm 以下,华为、苹果均在布局。
  • 关键配套技术
    • MicroLED 微显示(高亮度、低功耗,适配光波导),需突破巨量转移和全彩合色工艺(如雷鸟棱镜合色技术)。
    • 纳米压印设备(精度 < 5nm),决定衍射光栅良率(国内厂商如苏大维格、清越科技加速研发)。

AR 主流光学方案对比分析

一、棱镜 / 离轴透镜(早期方案)

方案

优点

缺点

典型应用

棱镜

成本低(<200 美元),体积小

视场角小(<30°),遮挡视线严重

Google Glass 初代

离轴透镜

结构简单,支持单色显示

体积笨重(头盔级),透光率 < 50%

微软 HoloLens 1

二、Birdbath(消费级过渡方案)

方案

优点

缺点

典型应用

Birdbath

对比度高(MicroOLED 特性),体积适中(25mm 厚),成本 200-300 美元

透光率仅 25%-30%(现实模糊),重量集中鼻梁(85-130g),前向漏光需偏振膜遮挡

雷鸟 Air、Nreal Light

支持 50° 视场角,适合观影 / 轻交互

无法看到佩戴者眼神(影响社交),长期佩戴舒适性差

联想 ThinkReality A3

三、自由曲面(B 端主流)

方案

优点

缺点

典型应用

自由曲面

显示效果最优(色彩 / 均匀性),工艺成熟

镜片厚重(>3mm),无法轻薄化

Vuzix Blade(工业)

视场角 60°,透光率 70%

量产成本高(B 端专属)

耐德佳工业方案

四、光波导技术(当前主流)

1. 几何光波导(阵列波导)

优点

缺点

典型应用

光效 15%+(衍射波导 10 倍),无色散 / 彩虹效应

镜片厚度 2-3mm,良率依赖工艺(初期 60%→量产 85%)

华为 AR Glass、Rokid Glass2

隐私性强(正面漏光 < 1%),视场角 50°-70°

光机体积大,需二维扩瞳技术优化

理湃光晶方案

2. 衍射光波导

细分类型

优点

缺点

典型应用

表面浮雕光栅

轻薄(<1.5mm),适合量产(苹果纳米压印技术)

光效 < 1%,彩虹色散明显,需三层镜片合色

苹果 Vision Pro、Hololens2

体全息光栅

单层全彩,光效 30%+(理论值)

材料稳定性差,良率 < 50%(依赖纳米压印)

三极光电样片

3. 全息光波导(下一代潜力)

优点

缺点

典型应用

单层镜片全彩,成本比衍射低 30%(无需纳米光刻机)

视场角受限(当前 85°),材料均匀性待突破

耐德佳二维全息样品

透光率 90%+,接近普通眼镜形态

量产工艺不成熟(2025 年预计突破)

2024 年研发中

五、超表面(未来方向)

方案

优点

缺点

进展

超表面

理论厚度 < 1mm,全功能集成(无机械结构)

纳米加工精度要求极高(<5nm),量产难度大

华为 / 苹果专利布局

支持动态聚焦、大视场角(>120°)

2025 年仍处实验室阶段

2024 年样片验证

六、核心对比维度总结

维度

棱镜

Birdbath

自由曲面

几何光波导

衍射(浮雕)

全息光波导

超表面

轻薄度

★☆☆

★★☆

★☆☆

★★★☆

★★★★

★★★★★

★★★★★

视场角

<30°

50°

60°

50°-70°

80°+

85°+

>120°

透光率

<50%

25%-30%

70%

85%+

90%+

90%+

95%+

光效

中高

高(15%)

极低(<1%)

高(30%)

极高

成本(美元)

<200

200-300

500+

500-800

800-1500

300-500

待验证

C 端适配

初级(短期佩戴)

中级(日常 4 小时)

高级(舒适)

理想(类眼镜)

未来

总结:演进驱动力:从 B 端到 C 端的场景适配

  • B 端需求(2010-2020):工业维修、物流巡检等,追求可靠性,自由曲面 / Birdbath 主导。
  • C 端爆发(2020 至今):观影(Birdbath 方案,如雷鸟 Air 2)、轻办公(光波导 + AI,如 Rokid Glasses)、导航(低延迟光波导),推动形态向 “日常眼镜” 进化。
  • 未来场景:空间计算(苹果 Vision Pro 引领)、虚实融合社交,要求光学方案支持动态眼动追踪、高分辨率(>40PPD)、广色域(DCI-P3 100%)。
  • 场景适用性不可忽略:针对不同场景的核心痛点,应采用不同方案以平衡性能、成本、舒适性、可靠性等诸多因素,瞄准预期市场和场景,明晰用户需求,明确产品定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Hody9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