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NR PBCH之第一次加扰

         本节主要介绍PBCH中第一次加扰的过程。

1. 前情提要:

        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为5G NR协议中使用的下行物理信道,主要用于通过广播的方式向所有用户(UE,User Equipment)发送全局信息。它能够为用户提供系统的基本信息,以便用户可以确定系统的频率范围、小区ID、帧结构等信息,从而可以正确地接收和解码其他物理信道。

        PBCH主要用于初始接入阶段,其数据的主要处理流程为:MIB→PBCH负载生成→第一次加扰→CRC处理→POLAR编码→速率匹配→第二次加扰→信号调制→天线映射。PBCH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2. 第一次加扰:

       第一次加扰通过将32bit的PBCH负载a_{0},a_{1},...,a_{A-1},A=32,经扰码后处理为a'_{0},a'_{1},...,a'_{A-1}。其中,a'_{i}=(a_{i}+s_{i})mod2,且s_{0},s_{1},...,s_{A-1}。 第一次加扰目的在于通过使bit数据与伪随机序列进行异或运算,使信号随机化,提高安全性和频谱效率。第一次加扰后的32bit数据生成过程如下:[38.212-7.1.2]

        需要注意的是,当PBCH负载中的a_{i}对应位为SSB索引、半帧指示及系统帧号(SFN)的第3低位(3rd)与第2低位(2nd)时,s_{i}取0。且M的取值与半帧中候选SSB最大数量\bar{L}_{max}有关,具体关系如下[38.213-4.1]:

序号\bar{L}_{max}M取值
14或8A-3
210A-4
320A-5
464A-6

        v的取值同样与SFN的第3低位(3rd)与第2低位(2nd)有关,具体取值对于关系如下表所示:

        此外,用于加扰的伪随机序列c可由38.211-5.2.1计算得到。该序列为长度为31的Gold序列,其生成公式如下:

其中,{​{c}_{\text{init}}}=N_{ID}^{cell},即小区ID,N_{c}=1600,且${​{x}_{1}}(0)=1,{​{x}_{1}}(n)=0,n=1,2,...,30$${​{c}_{\text{init}}}=\sum\nolimits_{i=0}^{30}{​{​{x}_{2}}(i)\cdot {​{2}^{i}}}$(即,{​{x}_{2}}的第0~30位可通过{​{c}_{\text{init}}}转换得到)。需要注意的是,每隔80ms将根据N_{ID}^{cell}重新初始化{c}_{\text{init}}(即,mod(SFN,8)=0)。

【补充:SSB中MIB的内容每隔80ms将更新一次,80ms内SSB将根据发送周期广播若干次;且SSB的发送周期与设置有关】

        第一次加扰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think>嗯,用户问的是PBCH里面有哪些信号,以及它的封包格式。首先,我需要确认PBCH是什么。PBCH是物理广播信道,属于5G NR中的一部分,对吧?主要用于传输必要的系统信息,让终端接入网络。 那PBCH里面的信号应该包括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吧?MIB里包含了一些关键参数,比如系统帧号、子载波间隔之类的。不过可能还有其他信息,比如SSB的索引和时间信息?还有可能需要考虑CRC和的部分,比如用小区ID之类的。 接下来是封包格式。PBCH的传输周期是80ms,但每10ms会有重复发送。每个PBCH传输块的大小应该是多少呢?我记得MIB的大小可能比较小,比如24位左右,但上CRC之后会更多。具体来说,MIB可能有系统帧号的高位部分,子载波间隔指示,SSB相关的参数,如SSB索引和位置,还有PDCCH配置的信息,比如CORESET的配置。另外,可能还有CRC附,然后进行信道编码,比如Polar编码,之后是,可能使用小区ID和SSB索引来生成序列。 还有PBCH的调制方式,应该是QPSK,因为需要鲁棒性。资源映射的话,PBCH在时频域的位置应该是在SSB内部,具体在符号和子载波的位置需要确认,比如在SSB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符号上? 用户可能想了解这些信息是为了理解5G的初始接入过程,或者进行相关的网络优化、协议开发?可能需要更详细的结构分解,比如每个字段的位数,例如系统帧号占多少位,子载波间隔占多少位,SSB索引占多少位等等。同时,封包格式中各个处理步骤的顺序,比如CRC添、编码、、调制、映射等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协议可能会有细微差别,比如3GPP Release 15和之后的版本是否有变化?但通常PBCH的内容和格式在基础版本中已经确定,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需要确认最新的协议内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总结的话,PBCH内的信号主要包括MIB及其相关参数,封包格式涉及传输块的结构、处理步骤如CRC、编码、,以及资源映射方式。需要将这些内容分点列出,确保清晰易懂。</think>PBCH(物理广播信道)是5G NR中用于广播关键系统信息的信道。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PBCH包含的**关键信号**: 1. **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 系统帧号(SFN)的高4位(共10位,低6位通过PBCH时域位置推断) - 子载波间隔指示(μ参数) - SSB(同步信号块)位置信息: * SSB索引(高3位) * SSB频域位置(k_SSB) - PDCCH配置: * CORESET#0的时频资源配置 * SearchSpace#0配置 - 其他关键参数: * 半帧指示(FR1频段需要) * 小区禁止接入标识 2. **附处理信号**: - 24位CRC(用小区ID) - Polar编码后的冗余位(共864 bits) - 序列(基于小区ID和SSB索引生成) 二、PBCH的**封包格式**: 1. **传输周期与结构**: - 周期:80ms(每80ms发送完整MIB) - 每10ms重复发送(包含不同时间戳信息) 2. **协议层处理流程**: ``` MIB原始数据 (24 bits) ↓ CRC附 (24 bits → 总48 bits) ↓ Polar编码 (码率1/12 → 864 bits) ↓ <>(使用小区ID和SSB索引生成码) ↓ QPSK调制(生成432个复数符号) ↓ <资源映射>(映射到SSB内的4个OFDM符号) ``` 3. **物理层资源分布**: - 时域:位于SSB的第2、3、4符号(共3个符号) - 频域:占用SSB中心频点两侧的240个子载波 - 总资源:3符号 × 240子载波 = 720 RE(实际使用432 RE) 4. **时间戳机制**: - 通过PBCH的3次重复发送位置(每5ms一个时机)隐式编码: * 第1次发送:包含半帧指示 * 后续发送:通过相位旋转携带时间信息 典型MIB数据结构示例: ``` | 字段 | 比特数 | |---------------------|--------| | 系统帧号高位 | 4 | | 子载波间隔指示 | 1 | | SSB位置信息 | 4 | | 半帧指示(FR1) | 1 | | PDCCH配置 | 8 | | 保留位 | 6 | |---------------------|--------| | 总计 | 24 bits| ``` 注:PBCH的设计通过冗余和重复机制提升覆盖能力,其物理层码率低至约1/36,确保在极端弱场下(如-10dB SNR)仍可解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