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自动驾驶萝卜的话题聊起--科技向前,兼顾向后

e5ec9cbd80bc09cd017cbc0b6044c052.png

作者|夏虫(题图:AI·城市)  公号,数据虫巢

 近期武汉的莱菔快跑事件,有点热闹。萝卜的车轮滚滚向前,或许,不需要太久,可能仅仅是几年后,萝卜留下的车轮车印,一如历史车轮的痕迹,再回首已是另外一个时代。今天,我们聊聊科技向前,谁来顾后的话题。

古称“莱菔”,《尔雅》名“芦萉”,鲁人名菈,秦人名萝卜。原始种为起源于欧亚温暖海岸,后来由中亚传入中国,经过长期选育栽培,形成大型的中国萝卜。

01cf5ecb467cd10468d61d94ff30b315.png

严格来说,萝卜也算是个入侵物种了,但是在咱中国人嘴里,啥都跑不了,再野蛮的东西也得给你驯服了。

你就说小龙虾嚣不嚣张吧,张牙舞爪的,愣是把自己入侵成了168一大盘--其实还挺贵。回到咱这大萝卜,什么夏吃萝卜东吃姜,咸吃萝卜淡操心,都整成歇后语上字典了。就算逃得过被做成凉拌酸萝卜,也逃不过那个与排骨作伴的汤盅。

关键它比小龙虾朴实多了,主打的就是一个量大管够,是咱几千年以来朴实老百姓最喜欢的蔬菜了。

这个入侵,有点丢脸。咱换一个劲头更足点的萝卜,武汉的萝卜,会自动跑的萝卜。

01

芦萉入侵

最近武汉网约车司机,传闻在挥泪控诉:“给武汉的底层网约车司机们留条活路,将芦萉赶走,去别的地儿落地生根去吧。”

其实近期,武汉的芦萉自动驾驶汽车,引起了现象级的讨论。其实早几年有不少城市在测试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了,各个地方都能偶尔见到慢悠悠路上晃荡的测试自动驾驶车子。

但是,大部分还真的是测试,就算真人乘坐,也是固定路线,核心还是测试为主,可不敢往其他地方瞎晃荡。

而这次某度芦萉汽车,为什么会声量如此巨大,因为他玩的也是量大管够。首先刚开始说是1000辆,其次是真·上路,这回可真不是测试,连个安全员都没有的,路线乘客可以选的那种--真刀实枪。

所以,才会导致网络上各种视频,吐槽。

bd44db98010ceb435ffd5c236dbb840c.png

有跟交警杠上的,横着就是不走;也有小路上两根萝卜互不相让;也有遇到铁马路障硬要拐弯,但是又停步不前的;还有路口与电动车别上的(这个咱不评论是否电动车风驰电掣啥的,只是说存在这种现象)。

这次会跑路的芦萉“入侵”,着实让沉寂已久的互联网大萧条氛围,热闹了一把。

暂时互联网出身,做技术也算挨连个科技的边,也算搞科技行业出身,不能光吃萝卜,跟个吃萝卜群众似的,我们聊点更深入点的。

02


三角关系

我们闲聊一下投诉者,网约车司机,以及聊聊网约车领域的话题,再来延伸到自动驾驶。

老夏搞大数据搜推广十来年,从事商业化四年,所以特别喜欢用数据量化,以及博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

0d73820784ddf579eb86bfb3f791879f.png

这张图是商业化里的多方博弈关系,流量媒体,广告平台,用户。回到萝卜,啊不,是自动驾驶,更确切的网约车领域里,其实也存在“不正当”的三角关系。

f7657dac8e1ff88ebfe334614a4bc88a.jpeg

作为网约车平台,追求的是需求规模规模,严格来说是用户规模,但规模的背后实际上是利润,而利润与客单毛利又有直接关系,所以本质上单价毛利(每一单毛利)*用户规模。

作为用户,老夏我就是资深打车用户(近半年7000大洋的打车费),讲的就是一个打车便捷,出行安全,再加一个别那么贵(如果真有这钱,不得天天专车)。

最后一环,司机。严格来说,他们是生产力,提供了底层的服务,赚一份可能技术水平并不那么高(有个几年的驾驶本,基本可以),且稳定的钱(只要不怕累,愿意干,车都可以别人提供,出力就行)。

这就是网约车领域的“三角恋”。

从这个角度来说,用户是出钱的上帝,得伺候好(除了下雨天,一个劲儿被加价,被打落凡间)。平台是搭场子的,抽佣收过路费的。司机是“唱戏”的,干的是苦力活,也算是生产力,场子里的主力输出。

本来,这事也没有谁对谁错,谁就一定能“欺负谁”。平台也可以不服务用户,让他打不到车,或者提高车费;司机也可以不给某个平台干,跳到另一个平台,无非就是换个APP平台的事,不伺候;用户也可以换个平台打车;司机也可以不接用户单;平台也可以多抽佣,让自己多赚点,司机少赚点;用户也可以给司机差评,投诉他。

你看,他们叁关系多乱,简直谁谁谁都可以相互“鄙视”。

但这本质上是一个供需关系的平衡。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的各类应用逐渐缺乏想象力的今天,服务应用的同质化是很严重的。

所以,顾客整体来说还是上帝,上帝在生活方方面面上享受到各类补贴还是蛮多的(购物、打车、吃饭等等)--整体的这类消费代价并没有提升,反倒有一些下降。

所以在三角关系中,用户这一环,利益是要让出来的,不然他就跑路了,选择另外一家了(现在打车软件可不要太多了,用户不够用了,当然,下大雨这种临时供需关系被打乱的时候除外)。

除了用户,顺位第二“继承人”是平台。原因在于三号位,这些年经济大环境不好,整个网约车领域成了很多职业的最后兜底--简称职业下水道。

其实,老夏在之前一篇《这真的是一个魔幻的世界--2024网约车司机访谈录》,是站在司机视角来聊这个话题的。

总而言之,司机这个行业,有点忒供过于求了(老夏还打算互联网技术领域,干不下去了,跑去跑快车呢)。

在供需市场里,永远都是谁人多,谁无理。所以,在这场博弈游戏里,司机成了最大的输家,谁让他人多。

从上一篇,我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普通的快车单子,平均每公里(非下雨天气)3-3.5块钱上下浮动。

fb243264bcc2e855d62fb9d631e6d68b.jpeg

而老夏自己也是个老乘客了,光DD上的账单就老长了,又喜欢和司机唠嗑,所以行情还算蛮清晰的。3-3.5每公里的单价,到了司机手里,其实大部分时候单价是1.5-2之间。

如果是一口价或者特惠单,基本上司机获利的单价约为1.5左右(不刨除电费,车损,车租)。所以,如果按当天能出勤的最大时间和里程数去算,大家可以估算下,基本上大部分快车司机(不算专车之类的),一个月的大致收入。

并且,这个行情随着越来越越多司机挤入,其实单价还在下滑(司机更多,用户并没有显著增多,均摊下来的订单更稀疏)。

按1.8算,然后每公里平台单价按3.2算,那么中间司机佣金就是56%,或者说平台的反向佣金是44%。

假如有个“人”说,我不需要56%,我只需要20%,我给你开车,平台干不干?或者平台自己找个“人”给自己开车,把这部分司机成本给省了,那么这56%要么平台自己收入腰包,或者让利部分给用户,比如让利40%,让用户相信这个“新司机”的车技。平台依然还可以多赚16%。

而这个“人”或者“新司机”就是自动驾驶AI程序。

03


科技向前

终于从网约车聊到了AI自动驾驶技术,这前戏看着有点长,但并非没有意义。

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从高大上的角度来看,是提升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质量。

老夏19年去绿厂,虽然进的是互联网事业部去搞商业化,跟造手机没有半毛钱关系。但进公司的第一周,还是把我们拎到了东莞的生产基地去了。

第一天的产线参观,实际上是有点震撼我的。整个几百平的一条生产流水线,基本只有几个穿着蓝大褂人推着一个小推车在游走,偶尔看看控制面板,检查检查机器状态,剩下就是一整条自动流转的流水线,偶尔一些环节的小型机械臂在挥舞--有点魔幻。

而整个自动化产线,配备的工人数不会超过10个人,但光一条自动化产线,在火力全开的情况下,每天就可以生产大约20万台旗舰机(包含完整的生产和测试全工序)。

同样,前几天小米雷总也展示了小米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其实是类似的东西。

这是制造业,被科技改造的例子。高端的制造,往往只需要最少最朴实的工人(不用干活)。

回到网约车的话题,在网约车之前是什么?满大街的蓝色绿色的巡航出租车。后面发生了什么?互联网逻辑+数据和算法调度+闲散的司机群体=网约车。

算不算科技,也算科技吧,虽然车和人都是传统的东西,但是加了网约车平台和调度逻辑之后,就加了一层科技Buffer,算不算革了出租车行业的命。

虽然没完全革掉,但大半条命都没有了。并且,从乘客的角度上说,老夏我也不喜欢打出租车,真的环境不行,价格还贵一些。

所以,科技是否提升生产力这个事,我想大逻辑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说,为什么武汉芦萉事件会闹得如此沸沸扬扬,一个是这个步子一下子迈的有点大了,从大家的“还不靠谱”的认知观念中,一下子“满大街”了。这种冲突一下子有点突兀,另外就是担忧最足的网约车司机群体。

56%的佣金空间,从平台的角度来说,哪怕将其中的利润让出16个点给用户(相当于订单价格一下子降下去16%),相当于30块钱的单子一下子少了5块钱,值一桶泡面。对于追求高性价比的用户来说,或者日常通勤常依赖的用户来说,时间久了还是能省下一笔钱的。

省得了吗?前期肯定省不了,比如车辆改造成本,技术成本。但是这些是有规模效应的,一旦成了,这个成本肯定用不了56%,至于能不能吃掉56-16=40个点。笔者感觉应该是用不了的,所以这40个点里,必然还有部分分摊给了平台,成了平台的毛利增长空间。

如果平台没有这个毛利增长空间,大家何苦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去搞这个东西,比如某度其实不做网约车,他只想做技术基座,卖技术费用,当然不排除自己下场搞。但回到平台这里,Dede传闻养了小一千号人在做自动驾驶,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一旦事谐,这可是56%的毛利空间呀,硬件软件都自己给吃掉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动驾驶先不聊普通自用市场,从网约车的商用市场角度来说(商用市场容易规模化,平台也有这个诉求),这就是一个变革性的存在。

所以,不管说技术成不成熟,或许说巧恰是武汉的芦萉步子踏出的有点大,尝试去吃第一个螃蟹,所以导致市场声量很大。

吃瓜的有,尝鲜上车的有,抢了蛋糕投诉的有,友商长期处于测试路上晃悠没敢铺量上来说两嘴的有,从技术角度理工男思路分析的有。

所以,热闹非凡。

一个巴掌拍不响,从平台和自动驾驶技术厂商的角度来说,确实动力十足,从用户角度呢?埋单的人。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害怕,尝鲜,到习惯,是一个过程。回到前面的那个三角图,用户图什么,安全,便捷,服务好。自动驾驶这个玩意儿可能无法做高阶服务(比如专车这种高溢价的服务付费),但是可以做标准化服务--不做上限,但可以提升下限以及拉升均线。

所以,用户是很实在的,并且是多元化的。前期一定会有尝鲜的人,等尝鲜的人拿回来第一手“资料”,逐步会有更多人进入,当然,技术也也在不断迭代,各个维度的水平会持续提升。当大规模的用户进入的时候,一定是整体技术水平已经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并且一定会受到价格驱动。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科技什么时候会突飞猛进?在产生价值和利益关系驱动的时候。科技不是情怀,任何一个科技发生变革的时间点里,想要最终形成变革的主力,一定要有市场埋单,一定要有足够的实际驱动力(利润空间)。

回到“三角恋”关系。

用户是金主,是爷,特别是当下“爷”的人口数量逐步下滑的情况下,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爷”掏出的每一分钱都尽可能的赚到手,所以一定要伺候着,把爷当上帝,自然不能撸上帝了。

同样,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平台会挖掘整个链路的毛利空间,而司机这层自然就是最大的毛利空间BUG,所以,可以预想的是,平台一定动力十足,并且加快步伐的。

那么剩下只有司机层面了。司机是生产端,也可以认为是“生产工具”(提供司乘动力)。同样是大环境不好,司机只会越来越多。

科技在勇猛向前,谁来向后?

04


兼顾向后

老夏也曾犹豫过或者说思考过吧,包括之前写的那篇《这真的是一个魔幻的世界--2024网约车司机访谈录》,其实很多是站弱势群体的。这段时间,老夏的互联网行业群,也有类似的讨论,有用户视角,上帝需要什么。有弱者司机视角,生存问题。

科技向前,当科技产生行业变革的时候,依赖于老技能生存的人一定会受到冲击。一如DeDe网约车对于传统出租车领域的冲击,产线上自动机械臂对于产线普工的冲击,再远一点当年蒸汽机轮带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变化,所有的手工业乃至于附着其上的手工劳作者都是变革的代价。

从大的层面来说,科技向前,这肯定是没错的。科技变革,提升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了中间链路的损耗,这是在做对的事情。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路边确实会躺满变革的牺牲者,或者一些跑得慢的人。

一个行业的消失可能会催生另一个行业,比如网约车的司机其实很多以前就是搞出租车巡航的,哪怕是蒸汽时代灭掉了手工作坊,但是机械产线上一样需要人。

核心看谁能不能去适应这个大环境的变化,并且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切入点。

哪怕是聊回自动驾驶x网约车这个行业,一个是行业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网约车占领了大部分的乘用市场也不是一两年就完成了的。第二个就是任何东西不可能完全覆盖,直到现在街上还有出租车呢,总是会有一部分存在市场的。

所以,对于自动驾驶x网约车领域来说,一个是还有时间去过渡,芦萉吃了一口螃蟹,并不代表时代就已经要产生风暴了,时间还长着呢,还等着群众的“雪亮眼睛”去考验。另外就是,也会催生一些周边行业,比如安全员,比如维修,故障检测,甚至是在出现故障,远程实际接管驾驶等等一些场景。

当然,当真正的一个大的命题出现,并真的产生行业变革的时候,这些衍生的周边行业领域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去做产业的升级。

用一个新的产业去承载旧产业由于科技向前,生产效率提升之后冗余出来的人。

简单来说,中国实际上是处于低价值附加生产活动临界点,就是低价值高可替代(劳多得少的领域,且技能没有门槛)的边缘,再往后的趋势,一定还是越来越高效,低附加值的产业会逐步被科技取代。

如产线的机械臂,会越来越普及,那么工厂所需要的普工必然就越来越少。有人说苹果迁移到越南,最后又灰头土脸的回来了,低端迁移到东南亚并不成功,从而论证说非中国不可。

其实不是的,从远一点的角度来说,产线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次中国的普工用工成本其实确实远高于东南亚乃至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至于他们遇到的基建问题(比如电力),配套的政x策问题,这些早些年中国都遇到过,拉长时间线来看,只不过需要很短时间就可以去配合和适应的“小问题”。

历史的长河是有迹可循的,社会发展就是这么一个规律,科技向前一定是对的事,随之会影响产业生产结构也是必然的事。

最好的办法是产业升级,用新的产业来覆盖旧的产业,从而让社会整体的水平会提升一档。

对于我们来说,笔者所能看到或者想到的。

一个是创造一个其他地区或者市场所没有的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或者类似的,他会产生整个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其他国家都是你的市场,即解决了就业问题,又用高溢价的成型产品去赚其他国家的钱。

第二个就是增加流动,类似于一带x一路,内销转出口的模式,但本质上也是去赚外汇,养我们自己的人(额,老夏我,严格来说也在干这活,一下子把自己整的老高尚了)。

第三个就是,扩大服务业升级服务业。服务业是个无底洞,并且天花板是一个很高的产业。而整个中国的服务业,其实还有很大的上升潜力。

这一点,其实可以摸着发达国家过河,当前前提是其他高溢价产业,本身就是建立在对其他市场高维打低维的基础之上的,才可以用其他市场来供给单一国家或者地区。

或许,中国正在走在路上,只不过这个过程不会那么快,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夏虫评说

其实我最近一两年总是调侃我自己,说我自己赶了个互联网末班车,跟早期投入大公司拿了股票期权已开启退休生活的同龄人比,差太远,但比很多人,特别是后加入这个领域的人,好像又多赚那么一丢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互联网,本质上来说没有太多奥妙的东西,只不过说顺应了时代,然后这个时代正在逐步的褪去原本赋予的不存在的神光,变得如过去水电煤一样存在的东西。比如外卖、电商、网约车,吃喝住行,可不就是一个基建吗。

所以,变化一直都是在的,学会适应,并且保持思考,对变化保持敬畏,并寻求自己的变化,才能面对行业的变化,或许这才是我们个体能做的一些事吧,也是【夏虫悟冰】这里,一直以来持续思考和坚持的事。

笔名“夏虫”:以敬畏的眼光看待世界,在思考中成长自己。当然,笔者还有另一层身份,10多年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算法经验,创过业,也有日均数十亿分发流量的商业化广告经验,专注于搜推广以及企业数据化、智能化建设,目前在一家还算行的上市电商公司做海外业务,负责产品技术团队。

与不同的人交流,才有会进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最近开始关注AI以及大模型相关的话题,也欢迎一起交流,感兴趣私信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