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建设肇始——部门尝试阶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力企业在管理层面逐步推进信息化,初期多为部门级软件开发,如财务、物资管理等,形成数据孤岛。随着数字化转型,打破“信息孤岛”成为重点,但部门本位主义阻碍了数据共享,数字中台的建立并未根本解决问题。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肇始,电力企业上至集团,下至基层,都已经开始着手管理层面的信息化建设。不过彼时,虽然有部分集团公司进行全域性的数据规划,但真正着手全域性软件开发的并不多,大多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这是一种审慎务实的态度,因为初次尝试存在不确定性,采取分步实施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手段,所以大部分电力企业仍局限在个别部门的试水,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物资等专业,为什么?仔细分析,发现这些专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要么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要么业务基于某个专业模型运算。

这类部门级的管理软件仅限于专业人员使用,数据共享仅限于部门内部,1993年,本人参与研发的岳阳RTU信息上网和电厂物资软件就是类似的案例。

紧接着,其他部门开始东施效颦,就其目的,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纯粹为了迎合领导不切实际的想法,往往无补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一经研发完成,应付完领导视察,便束之高阁。

这类现象在电网企业更甚,由于这一阶段,电网公司处在分分合合的改革期,部门机构业务常常朝秦暮楚,变动频繁,受此影响,加上人们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的局限性,软件得到充分使用竟成了稀罕事。

这种部门搭建,开发商来源不一,加上部门本位主义,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先天缺陷——“信息孤岛”,延续到现在,几成痼疾。就拿某些发电集团来说,直到现在因应国家推数字化转型进行的顶层规划方案中,仍把打破信息孤岛”作为重点工作,还冠以更加形象的名称拆除“数字烟囱”,如何冒出这么个形象名词,等我了解到数字化转型后才明白,原来出自这里。

为了打破“信息孤岛”,有些电力企业便搭建数字中台,作为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平台,可搭建归搭建,部门本位主义不除,数据中台仍是疫情下的交通,空空如也。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