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相机——感光元件尺寸介绍

本文介绍了工业相机中感光元件尺寸的两种标示方法——光学格式和尺寸类型,涉及CCD/CMOS尺寸计算。光学格式基于对角线长度比例,而尺寸类型常用于数码单反相机,如全画幅、APS-H和APS-C尺寸。随着技术发展,尽管像素数量增加,但保持或减小CCD尺寸可能导致画质问题。文章还提及了APS系统及其三种底片画幅,并列举了多种常见感光元件尺寸。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工业相机——CCD/CMOS尺寸计算

最近有用到大恒的工业相机,学到很多相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借此机会开始码字记笔记,养成良好习惯。

感光元件尺寸

感光元件的尺寸有两种标示方法,即光学格式(OF,Optical Format)和尺寸类型。

(1)光学格式

光学格式一般用感光元件的对角线长度比例来表示,即OF=对角线长度/1英寸=对角线长度/16mm。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1英寸并不等于通常的25.4mm,而是16mm,即感光元件为12.8mm×9.6mm时,它是1英寸感光元件。
业界通用的规范就是 1英吋 CCD尺寸= 长 12.8mm × 宽 9.6mm = 对角线为 16mm 之对应面积。透过“勾股定理”,可得出该三角之三边比例为 4:3:5;换句话说,我无须给你完整的面积参数,只要给你该三角形最长一边长度,你就可以透过简单的定理换算回来。而且面积对角线长度就是16除以那个分母。
这种标示方法多用于长宽比为4∶3的袖珍数码相机和消费级数码相机上,感光元件尺寸从1/5英寸到2/3英寸不等。这种标示方法与用来解释14、30吋电视屏幕大小之面积比例道理是完全一致,这里的尺寸并不是“单位”而是“比例 ”!
目前的趋势是在CCD尺寸不变甚至减小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像素传感器的数量,以满足人们对像素无止境的要求。但是CCD尺寸不变,增加像素就意味着单个像素捕捉光线能力下降,从而会引发噪声增加、色彩还原不良、动态范围减小等问题。

(2)尺寸类型

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元件长宽比多为3∶2,其尺寸标示方法有所不同,一般用感光元件尺寸类型标示。主要分为全画幅Full Frame(接近或等于135画幅,如佳能1Ds系列、5D Mark II的36.0mm×24.0mm,尼康D3、D700的36.0mm×23.9mm,尼康D3x、索尼α900的35.9mm×24mm,佳能5D的35.8mm×23.9mm等)、APS-H尺寸(佳能1D 系列的28.1mm×18.7mm,镜头焦距转换系数为1.3)、APS-C尺寸(如23.6mm×15.8mm、22.2mm×14.8mm、20.7mm×13.8mm等,镜头焦距转换系数分别为1.5、1.6和1.7)。奥林巴斯、松下数码单反相机所用的感光元件尺寸为17.3mm×13.0mm,长宽比为4∶3,镜头焦距转换系数为2.0。从相机的结构上分类,有两种系统,分别称为4/3系统和微型4/3系统。
1996年由尼康、佳能、美能达、富士、柯达五大公司联合开发的APS系统(Advanced Photo System,即先进照片系统)问世。APS系统在原135胶片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包括相机、感光材料、冲印设备、配套产品等全面创新,大幅度缩小胶片尺寸,使用新的智能暗盒设计,融入数字技术,成为能记录拍摄数据、辅助信息的智能型胶片系统。APS系统是对传统摄影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本应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遗憾的是它生不逢时,由于数码相机的问世与迅猛发展,APS系统很快被淘汰。  APS系统共有三种底片画幅可供选择,即:APS-H、APS-C和APS-P。APS-H为30.2mm×16.7mm,是APS胶卷可摄取的最大画幅;APS-C是左右各挡去一部分,为25.5mm×16.7mm,长宽比接近135画幅的3:2;APS-P是上下各挡去一部分,为30.2mm×9.5mm,属于超宽银幕画幅。  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标示方法借用了APS标准,把感光元件尺寸接近APS-C尺寸的20.7mm×13.8mm(适马用)、22.2mm×14.8mm、22.3mm×14.9mm(上两种尺寸佳能用)、23.0mm×15.5mm(富士用)、23.4mm×15.6mm(宾得K20D)、23.5mm×15.6mm(索尼α700)、23.5mm×15.7mm(索尼α350、宾得K200D、K10D、K-m)、23.6mm×15.8mm(尼康用,称为DX格式,以及索尼α300、α200)等都称为APS-C画幅,而佳能EOS-1D系列所用的28.1mm×18.7mm称为APS-H画幅。

常见感光元件尺寸

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的宽高比例其实不是固定的,下面列举了一些不同规格的感光元件,其标示方法有的是光学格式,有的是尺寸类型,如何区分我还未特别清晰明了,希望有专业人士能回答我,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工业相机的数据传输过程解释 #### 一、数据采集阶段 工业相机会先经历图像的捕捉流程,这其中包括曝光(Exposure)和读出(Readout)[^3]。当目标进入拍摄区域或接收到特定指令时,相机会启动一次成像周期,在此期间感光元件接收光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 二、内部缓存机制 一旦完成上述两步操作之后,所获取到的画面信息会被暂时存储于相机内置缓冲区内等待进一步处理。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任何错误或者丢失,则可以在 CameraExplorer 软件中通过观察 Buffer 的状态来诊断问题所在,比如 Incomplete 或者 Stream 中 State Buffer Packet Dropped 记录能够帮助确认是否存在数据不完整的情况[^2]。 #### 三、外部通信协议 为了使这些临时保存下来的影像资料得以传递给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就需要借助相应的接口标准来进行交换。常见的有GigE Vision, USB3 Vision等视觉专用通讯协定;而针对更复杂的场景下可能还会涉及到利用SDK如NEOAPI 来编程控制相机执行某些自定义行为,例如基于IO信号触发事件响应或是调整参数设置等等[^1]。 #### 四、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差异较大,特别是在高速连续抓拍模式下的性能表现尤为重要——即所谓的“飞拍”。此时不仅需要关注整体吞吐量能否满足实时性要求,同时也得兼顾好各个子环节之间的时间配合关系,确保整个链路畅通无阻地运作下去。 ```cpp // 示例代码展示如何配置Baumer相机进行基本的数据传输(假设使用的是C++环境) #include "NeoApi.h" using namespace Neo; int main() { try { System::GetInstance().UpdateDeviceList(); Device* pDev = System::GetInstance().ConnectFirstFound(); // 开始流传输前准备 pDev->StartStream(); ImagePtr img; while (pDev->Fetch(img)) { // 获取单张图片直到失败为止 // 对img做后续处理... } pDev->StopStream(); // 结束流传输 delete pDev; } catch (...) { std::cout << "Error occurred during image acquisition."; }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