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匹配详解
在深入理解阻抗匹配概念之前,我们可以先来一起看一个现象,首先使用一个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脉宽为 50ns 的单脉冲信号,同时将信号接入示波器,此时在示波器的波形视图上可以看到这个仅有一个脉冲的信号,如下图。
如果我们将信号接入示波器的同时将电缆延长数米到外部,并且延长后电缆末端保持悬空不接入任何东西,引出一段未接入任何东西的开路电缆,按照常识应该没有任何影响,然而实测是在原有脉冲旁边多出了一个类似脉冲,如下图。
1. 信号的反射
为什么出现前面介绍的这个现象呢?这是因为信号到达电缆末端时发生了反射,反射的信号再次被示波器捕捉,由于反射需要时间,所以两个脉冲是相邻的,中间的间隔时间就是反射时间,那为什么信号会在电缆末端发生反射?
我们知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现象,同样电信号在导线中传输时遇到阻碍也会发生反射形成回波,由于导线末端悬空信号传输到末端时受到阻碍于是发生反射。反射的发生和传输介质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声波发生反射时其传输介质由空气变为固体,信号发生反射时传输介质由导线变为空气。
2. 阻抗匹配
当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介质性质的变化会导致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甚至部分波还能返回原介质而引发反射现象。反射现象是波动传播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光学,声学等领域,在电磁波传播中也普遍存在。
而在电信号传播中,介质变化的最终体现是阻抗变化,此时我们就知道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只要传输路径中的阻抗不一致就会发生信号反射,反射信号会被接收端再次获取,意味着反射会损坏正常的通信数据,所以阻抗匹配要做的就是让信号传输路径的阻抗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电信号从阻抗较小的介质传输到阻抗较大的介质时,才会发生反射。
现在知道了前面现象的原因,也知道是由于传输线阻抗不一致引起的,现在我们来继续看前面的现象,把前面的演示绘制成示意图,如上图。现在假设信号经过延长电缆到达的最终目的地是 GND,由于电缆的阻抗为 50Ω,而电缆末端保持悬空,所以相当于在末端接了无穷大的电阻,信号经过无穷大的电阻流入 GND,所以整个传输路径的阻抗在此处发生变化,从而发生反射。
现在依次接入 50KΩ,5KΩ,500Ω,50Ω 的电阻,如上图所示,当电阻为 50Ω 时整个路径的阻抗一致反射消失(此时就实现了阻抗匹配,为何这里匹配阻抗是 50Ω,因为产商将信号源内阻与电缆的阻抗设计为了 50Ω)。
注意:在整个实验中信号的接收者不是示波器,而是 GND,信号从信号源留出经过电缆流入 GND,接入示波器只是便于观察信号的反射现象。
3. PCB 寄生阻抗
上面主要是一种阻抗匹配通信原理模型演示,阻抗匹配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高速信号的 PCB 电路设计中,在 PCB 中主要是板载芯片两两之间进行通信(构成通信的双方主体是芯片),芯片间可以基于不同的协议总线进行连接,例如 SPI,I2C,CAN,USB,PCIE 或其他并行总线等等,如下图。
其实是什么协议总线并不重要,对 PCB 来说用走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好。在实际电路中无论是芯片内部还是 PCB 连线都会寄生电阻,电容,电感这些都会对高速信号的传输产生阻碍作用,这就是寄生阻抗。在这些寄生阻抗的影响下,如果相邻部分的阻抗不一致信号就会在相邻处发生反射,随机产生错误数据,影响芯片通信的稳定性。
4. PCB 阻抗匹配
按照前面的理解只要信号流经各个段时受到的阻抗是一致的就不会发生反射,所以对阻抗匹配来说具体阻抗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一致。对 PCB 设计来说用到器件的阻抗是固定的,那让 PCB 走线阻抗和器件阻抗相同即可(这也是为什么叫阻抗匹配而不叫阻抗设计,匹配就是让 PCB 走线阻抗和器件的阻抗是相同的)。
当然阻抗匹配不一定是让 PCB 走线阻抗匹配器件的阻抗,严格来说是让可变阻抗的部分去匹配不可改变阻抗部分的阻抗,从而让整个传输通道的阻抗保持相同。
4.1 确定阻抗
元器件的阻抗是由产商预先设定的,在设定 PCB 走线阻抗前要知道器件相关的具体阻抗,例如 USB 端口阻抗为差分 90Ω,SDIO 端口阻抗为单端 50Ω,按照自己使用的器件去查看器件对应的数据手册,在数据手册中找到器件各部分阻抗值。
4.2 走线阻抗
知道器件具体阻抗之后,那现在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 PCB 上画出一条对应阻抗的走线,例如知道 USB 差分阻抗是 90Ω,那怎么画出阻抗为 90Ω 的走线。
这时我们就要咨询 PCB 代工厂了,因为走线最终的阻抗由制造出的实物决定,而 PCB 的材质,层数,铜箔的厚度都会影响实物的走线阻抗。PCB 代工厂会给我们提供阻抗计算工具,例如嘉立创的 “阻抗计算器”。
在阻抗计算器中输入 PCB 层数(例如这里为 2 层板),PCB 厚度(例如这里为 1.6),铜箔厚度(例如这里为 1oz,注意多层板不同层的铜箔厚度可能不同),最后输入我们要求的阻抗,然后点击 “计算” 按钮就会得出PCB 走线宽度为多少时能达到预定阻抗,如下图。
注意:一定要用你的 PCB 代工厂提供的阻抗计算工具去计算阻抗参数,PCB 阻抗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同产商的制造工艺存在差异,阻抗计算工具不能通用。
4.3 走线处理
在 PCB 上画出宽度为阻抗计算器给出的走线宽度的走线,同时需要在走线的背面层画出参考地平面 GND,如下图。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走线的阻抗和走线宽度,PCB 层数,PCB 厚度,铜箔厚度有关,和走线长度无关。
5. 常见应用
射频(RF)信号:在射频电路中,阻抗匹配尤为重要。因为射频频段内的波长较短,即使是相对短的传输线也可能相当于波长的一部分,导致明显的反射现象。良好的阻抗匹配可以最大化功率传输,并最小化反射损失。
音频信号:对于低频音频信号,通常不需要严格的阻抗匹配,因为这些信号的波长远大于普通电缆长度。但在某些高保真音频系统中,仍然会考虑到负载阻抗和源阻抗之间的匹配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信号衰减或失真。
6. 疑问
(1) 为什么信号遇到阻抗突变时会发生反射?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电磁波在不同阻抗介质边界处的行为。
(2) 为何走线短不用做阻抗匹配?
因为频率和波长反比,在低频电路中,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 “短线”,反射可以不考虑(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因为传输线很短从而反射过程时间很短短,反射信号与原信号重叠)。而在高频电路中,波长很短,当信号的波长短得跟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从而影响信号质量。
(3) 如何定义高速信号?
当信号上升沿小于 6 倍的传输线长度对应的时延,就要看作是高速信号。
(4) RS485 要求增加 120Ω 终端电阻的作用是什么?
实际上 RS485 终端电阻的作用就是将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终端负载阻抗相匹配,典型的 RS-485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 120Ω,因此通常使用 120Ω 的终端电阻。
(5) 阻抗和电阻的区别?
阻抗和电阻不是同一个东西,这也是为什么说阻抗大小和长度无关,但对于电阻来说和长度却是有关的。
(6) 常听说特性阻抗 50Ω,75Ω 等等,这个 50Ω 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 50Ω 而不是 51Ω 呢?
这是约定而来的,50Ω 应该说对于一般射频电路传输效果更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电缆要做 50Ω,因为电路负载相当于 50Ω 的电阻,如果做别的阻抗值导线,就和负载不匹配,偏离越远传输的效果越差。
详细查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7842246
https://www.elecfans.com/d/2304830.html
https://www.jlc.com/portal/server_guide_38565.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7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