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线路板设计是不是在画 PCB 时常常摸不着头脑?到了 PCB 布局布线阶段,因经验不足状况百出。要是这个阶段没做好,设计从理论到实物转化时,制造阶段容易出岔子,功能也可能有缺陷。捷配PCB提供可制造性分析DFM,分享5个超实用的线路板设计指南。
一、精心微调元件布置
在线路板设计里,PCB 布局的元件放置环节既讲究科学,又考验艺术感。要战略性地考虑电路板上的主要元器件,这一步决定了线路板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虽然元件放置有通用顺序,比如先放连接器、印刷电路板安装器件,再到电源电路、精密电路、关键电路等,但还有些要点要牢记:
- 取向:把相似元件朝同一方向摆放,焊接时更高效、不易出错。
- 布置:别把小元件放在大元件后面,不然小元件贴装可能受大元件焊接影响。
- 组织:建议把所有表面贴装(SMT)元件放电路板同一侧,通孔(TH)元件放顶部,减少组装步骤。
还要注意,用混合技术元件时,制造商可能需额外工艺组装,会增加成本哦。
二、合理规划电源、接地和信号走线
元件放好后,就得布置电源、接地和信号走线,保证信号传输顺畅。这阶段有这些准则:
- 定位电源和接地平面层:把电源和接地平面层放电路板内部,保持对称居中,能防止线路板弯曲。给 IC 供电,每路电源用公共通道,保证走线宽度稳定,别用菊花链式电源连接。
- 信号线走线连接:按原理图连接信号线,尽量在元件间走短且直接的路径。元件水平固定放置时,出线处先水平走线,再垂直走线,防止焊接时元件因焊料流动而偏转。
- 定义网络宽度:不同网络承载不同电流,决定了网络宽度。低电流模拟和数字信号,建议宽度 0.010’’(10mil) ,电流超 0.3 安培就加宽。有免费线路宽度计算器,换算超方便。
三、实现有效隔离
电源电路的大电压和电流尖峰,常干扰低压控制电路。减少这类干扰,要做到:
- 隔离:各路电源的电源地和控制地分开,必须连接的话,在电源路径末端尽量靠近处连接。
- 布置:中间层有地平面,设置小阻抗路径,降低电源电路干扰风险,保护控制信号。数字和模拟部分也按这方法隔离。
- 耦合:为减少大的地平面和其上下走线的电容耦合,模拟信号只交叉模拟地。
四、巧妙解决热量问题
热量问题会降低电路性能,甚至损坏线路板。解决散热,可参考这些:
- 识别麻烦的元件:先找元件数据表中的 “热阻” 等级,确定哪些元件散热多,按建议转移热量。还能加散热器、冷却风扇,关键元件远离高热源。
- 添加热风焊盘:热风焊盘对生产可制造的线路板很有用,高铜含量元件和多层板波峰焊接时很关键。通孔元件用热风焊盘,能减慢管脚散热速率,让焊接更简单。一般连接到地平面或电源平面的通孔或过孔,都用热风焊盘连接。还能在焊盘连接线处加泪滴,提供额外铜箔支撑,减少机械和热应力。
五、认真检查设计工作
设计完成准备制造时,很容易忽略问题。所以要对设计进行多次检查,这关乎制造成败。
先做电气规则检查(ERC)和设计规则检查(DRC),验证设计是否符合所有规则和约束,能检查间隙宽度、线宽、常见制造设置、高速要求和短路等。结果无差错后,再从原理图到 PCB,逐一检查每条信号线布线,确保没遗漏信息。利用设计工具的探测和屏蔽功能,让 PCB 布局和原理图匹配。
掌握这 5 个线路板设计指南,按这些建议来,你也能轻松设计出功能强大、可制造的优质线路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