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C可选软硬板、软板,在当今线路板生产领域,软硬结合板凭借其独特性能占据着重要地位。刚柔板本质上是把 FPC 作为 PCB 的一个或两个电路层,再对 PCB 的刚性部分进行铣加工,仅保留柔性部分。
从线路板生产角度出发,可从以下三个关键特征来定义软硬结合板:
- 材料组成:包含刚性和柔性材料,这是其区别于普通线路板的基础要素 。
- 线路层设置:线路层需在 3 层以上,满足复杂电路设计需求。
- PTH 孔特性:含有 PTH 孔(金属化孔),确保与之相连的层导通,实现电气连接。与之相对的 NPTH 孔(非金属化孔),孔内侧无铜,起到电气隔断作用。
软硬结合板的材料选用:
线路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软硬结合板使用的硬板材料与常规硬板一致,软板材料也与常用软板相同。在层叠归一化时,为统一材料种类、方便厂家备料,常选用 HDI 硬板中常用的 PP1080。除芯板外,其他材料多以卷状供应。
- FCCL:即挠性覆铜板。2L FCCL 由 PI 和铜两层组成,3L FCCL 则包括 PI、胶和铜三层。在软硬结合板设计中,优先选择 2L FCCL(无胶铜)。
- PI:聚酰亚胺是柔性电路加工常用的热固化绝缘材料。厚度范围在 12.5μm(0.5mil)至 125μm(5mil)之间,常用规格为 25μm (1mil) 和 12.5μm (0.5mil) 。具有高度挠曲性、良好抗撕裂性、耐高温、耐燃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吸湿性高、价格相对较高的缺点。
- 粘合剂:用于粘接导体和介质,必须保证 FPC 加工时不脱胶、不过多溢胶。常见的有丙烯酸类和环氧类。
- 丙烯酸类:一种热固化材料,厚度一般在 12.5μm(0.5mil)至 100μm(4mil),常用 0.5mil 和 1mil 。适用于高温柔性场合,抗化学作用强,结合力和挠性良好。选用改性丙烯酸薄膜做内层粘结剂时,厚度一般不超 0.05mm,否则需改用环氧树脂型粘结片。改良丙烯酸胶具有部分热塑性材料特性,可重复粘接。
- 环氧类:同样是热固化材料,结合力不如丙烯酸树脂,多用于粘结覆盖层和内层。其热膨胀系数低,有利于保证金属化孔的耐热冲击性。改良环氧树脂胶常应用于多层 FPC 或软硬结合板,具备多种优良特性。
- 铜箔:
- 电解铜箔:通过电镀形成,铜微粒结晶呈垂直针状,利于精细线路制作,但弯曲半径小于 5mm 或动态挠曲时易断裂。
- 压延铜箔:铜微粒呈水平轴状结构,能适应多次挠曲,表面更光滑,高频损耗小,挠性覆铜基材多选用它。设计时建议指明 FPC 弯曲方向,使其与铜的方向一致。
- PP:即 Prepreg(预浸覆材料)。
- Normal PP:普通预浸覆材料,常用于多层 PCB 制造,基于树脂的玻璃纤维布,起粘合铜箔和保证绝缘的作用。
- No - Flow PP:不流动的预浸覆材料,用于制造高密度互连 PCB,高温下不流动,可更好控制铜箔位置和厚度,保证 PCB 尺寸和形状精度。
- 阻焊:软硬结合板硬板区域阻焊遵循硬板设计规范,采用绿油设计;软板区域阻焊与柔板设计规范一致,通常用 Coverlayer 设计 。当软板区域存在细间距焊盘无法使用 Coverlayer 时,也采用阻焊油墨。
- 补强:材料与软板补强材料一致,贴补强的胶尽量采用热压胶,确保单板 SMT 过回流炉时补强不会脱落。
三、软硬结合板的生产流程
线路板生产中,软硬结合板的生产对设备和工艺要求较高。由于它是 FPC 与 PCB 的组合,生产时需同时具备 FPC 生产设备与 PCB 生产设备 。首先,电子工程师根据需求绘制软性结合板的线路与外形,随后将文件下发至具备生产能力的工厂。接着,CAM 工程师对相关文件进行处理与规划,安排 FPC 产线生产 FPC、PCB 产线生产 PCB。待软板与硬板生产完成后,按照电子工程师的规划,通过压合机将 FPC 与 PCB 无缝压合。最后,经过一系列细节处理环节,完成软硬结合板的制程。鉴于软硬结合板生产难度大、细节问题多,出货前通常要进行全检,避免供需双方利益受损。
四、软硬结合板的优缺点及应用考量
- 优点:具备 FPC 和 PCB 的双重特性,适用于对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场景,既能节省产品内部空间、减小成品体积,又能提升产品性能 。
- 缺点:生产工序繁杂,难度大,良品率较低,投入的物料和人力较多,导致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
尽管刚柔板成本不低,但在硬件设计中仍被广泛采用,原因如下:
- 可靠性:有效解决 FPC 安装可靠性问题,避免因连接器连接导致的安装不便、短路、脱落等情况。
- 综合成本:虽然刚柔板单位面积价格较高,但能节省连接器费用,减少安装时间与返修率,提升可生产性和可靠性。在海量发货的产品中应用,综合成本可能更低。
- 信号质量:无需通过连接器连接,走线连续性更佳,信号完整性更好。
五、刚柔板的设计注意点
在软硬结合板设计时,硬板部分遵循硬板标准,软板部分遵循软板标准,而软硬结合区有特殊要求:
A、需考虑柔性板的弯曲半径,避免过小导致损坏。
B、尽量减少总面积,优化设计以降低成本。
C、考虑安装后的立体空间结构问题。
D、合理设计柔性部分走线的层数。
E、软板最小长度 3mm。
F、通孔到软硬结合区分界线 0.8mm。
G、Laser 孔到软硬结合区分界线 0.8mm。
H、走线到软硬结合区分界线 0.4mm。
I、软硬板过渡区绿油 0.5mm。
在复杂的线路板生产领域,掌握软硬结合板的特性、生产流程及设计要点,是制造高性能线路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