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源码分析之--inode.c

/*
 *  linux/fs/inode.c
 *
 *  (C) 1991  Linus Torvalds
 */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linux/sched.h>
#include <linux/kernel.h>
#include <linux/mm.h>
#include <asm/system.h>
// 内存中i节点表(NR_INODE=32),内存中只缓存了32个m_inode节点
struct m_inode inode_table[NR_INODE]={{0,},};
// 读指定i节点号的i节点信息
static void read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 写i节点信息到高速缓冲中
static void write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 类似 wait_on_buffer(struct buffer_head * bh)
 等待指定的i节点可用
// 如果i节点已被锁定,则将当前任务置为不可中断的等待状态,并添加到该
// i节点的等待队列i_wait中。直到该i节点解锁并明确地唤醒本地任务。
static inline void wait_on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
    cli();
    while (inode->i_lock)
        sleep_on(&inode->i_wait);
    sti();
}
 对指定的i节点上锁(锁定指定的i节点)
// 如果i节点已被锁定,则将当前任务置为不可中断的等待状态,并添加到该
// i节点的等待队列i_wait中,直到该i节点解锁并明确地唤醒本地任务。然后对其上锁。
// while跳出去的条件是该节点已经被解锁,这时候本进程赶紧对inode加锁独占,其他需要该inode的进程
//只能等待。
static inline void lock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
    cli();
    while (inode->i_lock)
        sleep_on(&inode->i_wait);
    inode->i_lock=1;
    sti();
}
 对指定的i节点解锁
// 复位i节点的锁定标志,并明确地唤醒等待在此i节点等待i_wait上的所有进程。
static inline void unlock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
    inode->i_lock=0;
    wake_up(&inode->i_wait);
}
 释放设备dev在内存i节点表中的所有i节点
// 扫描内存中的i节点表数组,如果是指定设备使用的i节点就释放之。
void invalidate_inodes(int dev)
{
    int i;
    struct m_inode * inode;
    // 首先让指针指向内存i节点表数组首项。然后扫描i节点表指针数组中的所有i
    // 节点。针对其中每个i节点,先等待该i节点解锁可用,再判断是否属于指定设备
    // 的i节点。如果是指定设备的i节点,则看看它是否还被使用着,即其引用计数
    // 是否不为0.若是则显示警告信息。然后释放之,即把i节点的设备号字段i_dev置0.
    inode = 0+inode_table;                      // 指向i节点表指针数组首项
    for(i=0 ; i<NR_INODE ; i++,inode++) {
        wait_on_inode(inode);  // 是否必须要等待其解锁????不解锁的话连读inode的i_dev的
//值都不能吗?
        if (inode->i_dev == dev) {
            if (inode->i_count)
                printk("inode in use on removed disk\n\r");
            inode->i_dev = inode->i_dirt = 0;
        }
    }
}
 同步所有i节点
// 把内存i节点表中所有i节点与设备上i节点作同步操作
void sync_inodes(void)
{
    int i;
    struct m_inode * inode;
    // 首先让内存i节点类型的指针指向i节点表首项,然后扫描整个i节点表中的节点。针对
    // 其中每个i节点,先等待该i节点解锁可用(若目前正被上锁的话),然后判断该i节点
    // 是否已被修改并且不是管道节点。若是这种情况则将该i节点写入高速缓冲区中。
    // 缓冲区管理程序buffer.c会在适当时机将他们写入盘中。
    inode = 0+inode_table;
    for(i=0 ; i<NR_INODE ; i++,inode++) {
        wait_on_inode(inode);
        if (inode->i_dirt && !inode->i_pipe)
            write_inode(inode);
    }
}
 文件数据块映射到盘块的处理操作。(block位图处理函数,bmap - block map)
// 参数:inode - 文件的i节点指针;block - 文件中的数据块号;create - 创建块标志。
// 该函数把指定的文件数据块block对应到设备上逻辑块上,并返回逻辑块号。如果创建标志
// 置位,则在设备上对应逻辑块不存在时就申请新磁盘块,返回文件数据块block对应在设备
// 上的逻辑块号(盘块号)。
static int _bmap(struct m_inode * inode,int block,int create)
{
    struct buffer_head * bh;
    int i;
    // 首先判断参数文件数据块号block的有效性。如果块号小于0,则停机。如果块号大于
    // 直接块数+间接块数+二次间接块数,超出文件系统表示范围,则停机。
    if (block<0)
        panic("_bmap: block<0");
    if (block >= 7+512+512*512)
        panic("_bmap: block>big");
    // 然后根据文件块号的大小值和是否设置了创建标志分别进行处理。如果该块号小于7,
    // 则使用直接块表示。如果创建标志置位,并且i节点中对应块的逻辑块(区段)字段为0,
    // 则相应设备申请一磁盘块(逻辑块),并且将磁盘上逻辑块号(盘块号)填入逻辑块
    // 字段中。然后设置i节点改变时间,置i节点已修改标志。然后返回逻辑块号。
    if (block<7) {
        if (create && !inode->i_zone[block])
            if ((inode->i_zone[block]=new_block(inode->i_dev))) {
                inode->i_ctime=CURRENT_TIME;
                inode->i_dirt=1;
            }
        return inode->i_zone[block];
    }
    // 如果该块号>=7,且小于7+512,则说明使用的是一次间接块。下面对一次间接块进行处理。
    // 如果是创建,并且该i节点中对应间接块字段i_zone[7]是0,表明文件是首次使用间接块,
    // 则需申请一磁盘块用于存放间接块信息,并将此实际磁盘块号填入间接块字段中。然后
    // 设置i节点修改标志和修改时间。如果创建时申请磁盘块失败,则此时i节点间接块字段
    // i_zone[7] = 0,则返回0.或者不创建,但i_zone[7]原来就为0,表明i节点中没有间接块,
    // 于是映射磁盘是吧,则返回0退出。
    block -= 7;
    if (block<512) {
        if (create && !inode->i_zone[7])//i_zone[7]为0,说明是第一次使用一级索引,也就是第8个块
            if ((inode->i_zone[7]=new_block(inode->i_dev))) {//申请一个block存储一级索引,并把block的块号放到i_zone[7]
                inode->i_dirt=1;
                inode->i_ctime=CURRENT_TIME;
            }
        if (!inode->i_zone[7])//前面申请过了,但还是0,说明申请失败了
            return 0;
        // 现在读取设备上该i节点的一次间接块。并取该间接块上第block项中的逻辑块号(盘块
        // 号)i。每一项占2个字节。如果是创建并且间接块的第block项中的逻辑块号为0的话,
        // 则申请一磁盘块,并让间接块中的第block项等于该新逻辑块块号。然后置位间接块的
        // 已修改标志。如果不是创建,则i就是需要映射(寻找)的逻辑块号。
        if (!(bh = bread(inode->i_dev,inode->i_zone[7])))
            return 0;
        i = ((unsigned short *) (bh->b_data))[block];
        if (create && !i)
            if ((i=new_block(inode->i_dev))) {
                ((unsigned short *) (bh->b_data))[block]=i;
                bh->b_dirt=1;
            }
        // 最后释放该间接块占用的缓冲块,并返回磁盘上新申请或原有的对应block的逻辑块号。
        brelse(bh);
        return i;
    }
    // 若程序运行到此,则表明数据块属于二次间接块。其处理过程与一次间接块类似。下面是对
    // 二次间接块的处理。首先将block再减去间接块所容纳的块数(512),然后根据是否设置了
    // 创建标志进行创建或寻找处理。如果是新创建并且i节点的二次间接块字段为0,则序申请一
    // 磁盘块用于存放二次间接块的一级信息,并将此实际磁盘块号填入二次间接块字段中。之后,
    // 置i节点已修改标志和修改时间。同样地,如果创建时申请磁盘块失败,则此时i节点二次
    // 间接块字段i_zone[8]为0,则返回0.或者不是创建,但i_zone[8]原来为0,表明i节点中没有
    // 间接块,于是映射磁盘块失败,返回0退出。
    block -= 512;
    if (create && !inode->i_zone[8])
        if ((inode->i_zone[8]=new_block(inode->i_dev))) {
            inode->i_dirt=1;
            inode->i_ctime=CURRENT_TIME;
        }
    if (!inode->i_zone[8])
        return 0;
    // 现在读取设备上该i节点的二次间接块。并取该二次间接块的一级块上第 block/512 项中
    // 的逻辑块号i。如果是创建并且二次间接块的一级块上第 block/512 项中的逻辑块号为0的
    // 话,则需申请一磁盘块(逻辑块)作为二次间接块的二级快i,并让二次间接块的一级块中
    // 第block/512 项等于二级块的块号i。然后置位二次间接块的一级块已修改标志。并释放
    // 二次间接块的一级块。如果不是创建,则i就是需要映射的逻辑块号。
    if (!(bh=bread(inode->i_dev,inode->i_zone[8])))
        return 0;
    i = ((unsigned short *)bh->b_data)[block>>9];
    if (create && !i)
        if ((i=new_block(inode->i_dev))) {
            ((unsigned short *) (bh->b_data))[block>>9]=i;
            bh->b_dirt=1;
        }
    brelse(bh);
    // 如果二次间接块的二级块块号为0,表示申请磁盘块失败或者原来对应块号就为0,则返回
    // 0退出。否则就从设备上读取二次间接块的二级块,并取该二级块上第block项中的逻辑块号。
    if (!i)
        return 0;
    if (!(bh=bread(inode->i_dev,i)))
        return 0;
    i = ((unsigned short *)bh->b_data)[block&511];
    // 如果是创建并且二级块的第block项中逻辑块号为0的话,则申请一磁盘块(逻辑块),作为
    // 最终存放数据信息的块。并让二级块中的第block项等于该新逻辑块块号(i)。然后置位二级块
    // 的已修改标志。
    if (create && !i)
        if ((i=new_block(inode->i_dev))) {
            ((unsigned short *) (bh->b_data))[block&511]=i;
            bh->b_dirt=1;
        }
    // 最后释放该二次间接块的二级块,返回磁盘上新申请的或原有的对应block的逻辑块号。
    brelse(bh);
    return i;
}
 取文件数据块block在设备上对应的逻辑块号。
// 参数:inode - 文件的内存i节点指针;block - 文件中的数据块号。
// 若操作成功则返回对应的逻辑块号,否则返回0.
int bmap(struct m_inode * inode,int block)
{
    return _bmap(inode,block,0);
}
 取文件数据块block在设备上对应的逻辑块号。
// 如果对应的逻辑块不存在就创建一块。返回设备上对应的已存在或新建的逻辑块号。
// 参数:inode - 文件内存i节点指针;block - 文件中的数据块号。
int create_block(struct m_inode * inode, int block)
{
    return _bmap(inode,block,1);
}
 放回(放置)一个i节点引用计数值递减1,并且若是管道i节点,则唤醒等待的进程。
// 若是块设备文件i节点则刷新设备。并且若i节点的链接计数为0,则释放该i节点占用
// 的所有磁盘逻辑块,并释放该i节点。
// 操作的是块设备
void iput(struct m_inode * inode)
{
    // 首先判断参数给出的i节点的有效性,并等待inode节点解锁,如果i节点的引用计数
    // 为0,表示该i节点已经是空闲的。内核再要求对其进行放回操作,说明内核中其他
    // 代码有问题。于是显示错误信息并停机。
    if (!inode)
        return;
    wait_on_inode(inode);
    if (!inode->i_count)
        panic("iput: trying to free free inode");
    // 如果是管道i节点,则唤醒等待该管道的进程,引用次数减1,如果还有引用则返回。
    // 否则释放管道占用的内存页面,并复位该节点的引用计数值、已修改标志和管道标志,
    // 并返回。对于管道节点,inode->i_size存放这内存也地址。
    if (inode->i_pipe) {
        wake_up(&inode->i_wait);
        if (--inode->i_count)
            return;
        free_page(inode->i_size);// 对于管道节点,inode->i_size存放内存页地址
        inode->i_count=0;
        inode->i_dirt=0;
        inode->i_pipe=0;
        return;
    }
    // 如果i节点对应的设备号 = 0,则将此节点的引用计数递减1,返回。例如用于管道
    // 操作的i节点,其i节点的设备号为0.
    if (!inode->i_dev) {
        inode->i_count--;
        return;
    }
    // 如果是块设备文件的i节点,此时逻辑块字段0(i_zone[0])中是设备号,则刷新该设备。
    // 并等待i节点解锁。
    if (S_ISBLK(inode->i_mode)) {
        // sync_dev(inode->i_dev); 觉得应该使用这一句
        sync_dev(inode->i_zone[0]);
        wait_on_inode(inode);
    }
    // 如果i节点的引用计数大于1,则计数递减1后就直接返回(因为该i节点还有人在用,不能
    // 释放),否则就说明i节点的引用计数值为1。如果i节点的链接数为0,则说明i节点对应文件
    // 被删除。于是释放该i节点的所有逻辑块,并释放该i节点。函数free_inode()用于实际释
    // 放i节点操作,即复位i节点对应的i节点位图bit位,清空i节点结构内容。
repeat:
    if (inode->i_count>1) {
        inode->i_count--;
        return;
    }
    // 下面开始 删除该i节点的所有逻辑块,但是是在 inode->i_nlinks = 0的条件下
    if (!inode->i_nlinks) {
        truncate(inode);  // 删除文件
        free_inode(inode); // 释放i节点
        return;
    }
    // 这里表示没有删除该i节点后的操作
    // 如果该i节点已做过修改,则回写更新该i节点,并等待该i节点解锁。由于这里在写i节点
    // 时需要等待睡眠,此时其他进程有可能修改i节点,因此在进程被唤醒后需要再次重复进行
    // 上述判断过程(repeat)。
    if (inode->i_dirt) {
        write_inode(inode); /* we can sleep - so do again */
        wait_on_inode(inode);
        goto repeat;
    }
    // 程序若能执行到此,则说明该i节点的引用计数值i_count是1、链接数不为零,并且内容
    // 没有被修改过。因此此时只要把i节点引用计数递减1,返回。此时该i节点的i_count=0,
    // 表示已释放。 在内存中i节点已经被释放,或者可以认为是空闲状态。
    inode->i_count--;
    return;
}
 从i节点表(inode_table)中获取一个空闲i节点项。
// 寻找引用计数count为0的i节点,并将其写盘后清零,返回指针。引用计数被置1.
struct m_inode * get_empty_inode(void)
{
    struct m_inode * inode;
    static struct m_inode * last_inode = inode_table;
    int i;
    do {
        // 在初始化last_inode指针指向i节点表头一项后循环扫描整个i节点表。如果last_inode
        // 已经指向i节点表的最后一项之后,则让其重新指向i节点表开始处,以继续循环寻找空闲
        // i节点项。如果last_inode所指向的i节点的计数值为0,则说明可能找到空闲i节点项。
        // 让inode指向该i节点。如果该i节点的已修改标志和锁定标志均为0,则我们可以使用该i
        // 节点,于是退出for循环。
        inode = NULL;
        for (i = NR_INODE; i ; i--) {
            if (++last_inode >= inode_table + NR_INODE)
                last_inode = inode_table;
            if (!last_inode->i_count) {
                inode = last_inode;
                if (!inode->i_dirt && !inode->i_lock)
                // 找到了需要的i节点
                    break;
            }
        }
        // 如果没有找到空闲i节点(inode=NULL),则将i节点表打印出来供调试使用,并停机。
        if (!inode) {
            for (i=0 ; i<NR_INODE ; i++)
                printk("%04x: %6d\t",inode_table[i].i_dev,
                    inode_table[i].i_num);
            panic("No free inodes in mem");
        }
        // 等待该i节点解锁,如果该i节点已修改标志被置位的话,则将该i节点刷新,因为刷新时
        // 可能会睡眠,因此需要再次循环等待该i节点解锁。
        wait_on_inode(inode);
        while (inode->i_dirt) {
            write_inode(inode);
            wait_on_inode(inode);
        }
        // 如果i节点又被其他占用的话(i节点的计数值不为0了),则重新寻找空闲i节点。否则
        // 说明已找到符合要求的空闲i节点项。则将该i节点项内容清零,并置引用计数为1,
        // 返回该i节点指针。
    } while (inode->i_count);
    memset(inode,0,sizeof(*inode)); // 清零
    inode->i_count = 1;
    return inode;
}
 获取管道节点。
// 首先扫描i节点表,寻找一个空闲i节点项,然后取得一页空闲内存供管道使用。然后将得
// 到的i节点的引用计数置为2,初始化管道头和尾,置i节点的管道类型表示。
// 返回为i节点指针,如果失败则返回NULL。
struct m_inode * get_pipe_inode(void)
{
    struct m_inode * inode;
    // 首先从内存i节点表中取得一个空闲i节点。如果找不到空闲i节点则返回NULL。然后为
    // 该i节点申请一页内存,并让节点的i_size字段指向该页面。如果已没有空闲内存,
    // 则释放该i节点,并返回NULL
    if (!(inode = get_empty_inode()))
        return NULL;
    if (!(inode->i_size=get_free_page())) {
        inode->i_count = 0;
        return NULL;
    }
    // 然后设置该i节点的引用计数为2,并复位管道头尾指针。i节点逻辑块号数组i_zone[]
    // 的i_zone[0]和i_zone[1]中分别用来存放管道头和管道尾指针。最后设置i节点是管
    // 道i节点标志并返回该i节点号。
    inode->i_count = 2; /* sum of readers/writers */
    // 
    PIPE_HEAD(*inode) = PIPE_TAIL(*inode) = 0;
    inode->i_pipe = 1;
    return inode;
}
 获得一个i节点,从设备上读取
// 参数:dev - 设备号; nr - i 节点号。
// 从设备上读取指定节点号i节点到内存i节点表中,并返回该i节点指针。
// 首先在位于高速缓冲区中的i节点表中搜寻,若找到指定节点号的i节点则在经过一些判断
// 处理后返回该i节点指针。否则从设备dev上读取指定i节点号的i节点信息放入i节点表中,
// 并返回该i节点指针。
struct m_inode * iget(int dev,int nr)
{
    struct m_inode * inode, * empty;
    // 首先判断参数的有效性。若设备号是0,则表明内核代码有问题,显示出错信息并停机。
    // 然后预先从i节点表中取一个空闲i节点备用。
    if (!dev)
        panic("iget with dev==0");
    empty = get_empty_inode();
    // 接着扫描i节点表。寻找参数指定节点号nr的i节点。并递增该节点的引用次数。如果当
    // 前扫描i节点的设备号不等于指定的设备号或者节点号不等于指定的节点号,则继续扫描。
    inode = inode_table;
    while (inode < NR_INODE+inode_table) {
        if (inode->i_dev != dev || inode->i_num != nr) {
            inode++;
            continue;
        }
        // 如果找到指定设备号dev和节点号nr的i节点,则等待该节点解锁。在等待该节点解
        // 锁过程中,i节点表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再次进行上述相同判断。如果发生了变化,
        // 则再次重新扫描整个i节点表。
        wait_on_inode(inode);
        if (inode->i_dev != dev || inode->i_num != nr) {
            inode = inode_table;
            continue;
        }
        // 到这里表示找到相应的i节点。于是将该i节点引用计数增1.然后再做进一步检查,看它
        // 是否是另一个文件系统的安装点。若是则寻找被安装文件系统根节点并返回。如果
        // 该i节点的确是其他文件系统的安装点,则在超级块表中搜寻安装在此i节点的超级块。
        // 如果没有找到,则显示出错信息,并放回本函数开始时获取的空闲节点empty,
        // 返回该i节点指针。
        inode->i_count++;
        if (inode->i_mount) {
            int i;
            for (i = 0 ; i<NR_SUPER ; i++)
                if (super_block[i].s_imount==inode)
                    break;
            if (i >= NR_SUPER) {
                printk("Mounted inode hasn't got sb\n");
                if (empty)
                    iput(empty);
                return inode;
            }
            // 执行到这里表示已经找到安装到inode节点的文件系统超级块。于是将该i节点写盘
            // 放回,并从安装在次i节点上的文件系统超级块中取设备号,并令i节点号为ROOT_INO,
            // 即为1.然后重新扫描整个i节点表,以获取该被安装文件系统的根i节点信息。
            iput(inode);
            dev = super_block[i].s_dev;
            nr = ROOT_INO;
            inode = inode_table;
            continue;
        }
        // 最终我们找到了相应的i节点。因此可以放弃本函数开始处临时申请的空闲的i节点,返回
        // 找到的i节点指针。
        if (empty)
            iput(empty);
        return inode;
    }
    // 如果我们在i节点表中没有找到指定的i节点,则利用前面申请的空闲i节点empty在i节点表中
    // 建立该i节点。并从相应设备上读取该i节点信息,返回该i节点指针。
    if (!empty)
        return (NULL);
    inode=empty;
    inode->i_dev = dev;
    inode->i_num = nr;
    read_inode(inode);
    return inode;
}
 读取指定i节点信息。
// 从设备上读取含有指定i节点信息的i节点盘块,然后复制到指定的i节点结构中。为了确定i节点
// 所在的设备逻辑块号(或缓冲块),必须首先读取相应设备上的超级块,以获取用于计算逻辑
// 块号的每块i节点数信息INODES_PER_BLOCK.在计算出i节点所在的逻辑块号后,就把该逻辑块读入
// 一缓冲块中。然后把缓冲块中相应位置处的i节点内容复制到参数指定的位置处。
static void read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
    struct super_block * sb;
    struct buffer_head * bh;
    int block;
    // 首先锁定该i节点,并取该节点所在设备的超级块。
    lock_inode(inode);
    if (!(sb=get_super(inode->i_dev)))
        panic("trying to read inode without dev");
    // 该i节点所在的设备逻辑块号=(启动块+超级块)+i节点位图占用的块数+逻辑块位图占用的块数
    // +(i节点号-1)/每块含有的i节点数。虽然i节点号从0开始编号,但第i个0号i节点不用,并且
    // 磁盘上也不保存对应的0号i节点结构。因此存放i节点的盘块的第i块上保存的是i节点号是1--16
    // 的i节点结构而不是0--15的。因此在上面计算i节点号对应的i节点结构所在盘块时需要减1,即:
    // B=(i节点号-1)/每块含有i节点结构数。例如,节点号16的i节点结构应该在B=(16-1)/16 = 0
    // 的块上。
    block = 2 + sb->s_imap_blocks + sb->s_zmap_blocks +
        (inode->i_num-1)/INODES_PER_BLOCK;
    // 这里我们从设备上读取该i节点所在的逻辑块,并复制指定i节点内容到inode指针所指位置处。
    if (!(bh=bread(inode->i_dev,block)))
        panic("unable to read i-node block");
    *(struct d_inode *)inode =
        ((struct d_inode *)bh->b_data)
            [(inode->i_num-1)%INODES_PER_BLOCK];
    // 最后释放读入的缓冲块,并解锁该i节点。
    brelse(bh);
    unlock_inode(inode);
}
 将i节点信息写入缓冲区中。
// 该函数把参数指定的i节点写入缓冲区相应的缓冲块中,待缓冲区刷新时会写入盘中。为了确定i节点
// 所在的设备逻辑块号(或缓冲块),必须首先读取相应设备上的超级块,以获取用于计算逻辑块号的
// 每块i节点数信息INODES_PER_BLOCK。在计算出i节点所在的逻辑块号后,就把该逻辑块读入一缓冲块
// 中。然后把i节点内容复制到缓冲块的相应位置处。
static void write_inode(struct m_inode * inode)
{
    struct super_block * sb;
    struct buffer_head * bh;
    int block;
    // 首先锁定该i节点,如果该i节点没有被修改或者该i节点的设备号等于零,则解锁该i节点,并退出。
    lock_inode(inode);
    if (!inode->i_dirt || !inode->i_dev) {
        unlock_inode(inode);
        // 不需要把i节点信息写入到缓冲区
        return;
    }
    // 取超级块,之后可以根据超级块中的信息得到 要写的i节点
    if (!(sb=get_super(inode->i_dev)))
        panic("trying to write inode without device");
    // 该i节点所在的设备逻辑块号=(启动块+超级块)+i节点位图占用的块数+逻辑块位图占用的块数
    // +(i节点号-1)/每块含有的i节点数。我们从设备上读取i节点所在的逻辑块,并将该i节点信息复制
    // 到逻辑块对应i节点的项位置处。
    block = 2 + sb->s_imap_blocks + sb->s_zmap_blocks +
        (inode->i_num-1)/INODES_PER_BLOCK;
    if (!(bh=bread(inode->i_dev,block)))
        panic("unable to read i-node block");
    ((struct d_inode *)bh->b_data)
        [(inode->i_num-1)%INODES_PER_BLOCK] =
            *(struct d_inode *)inode;
    // 然后置缓冲区已修改标志,而i节点内容已经与缓冲区中的一致,因此修改标志置零。然后释放该
    // 含有i节点的缓冲区,并解锁该i节点。
    bh->b_dirt=1;
    inode->i_dirt=0;
    brelse(bh); // 现在虽然释放了bh缓冲块,而且没有进行同步,同步操作在getblk()中
    unlock_inode(inode);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