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白MII、GMII、RMII、SGMII、XGMII、XAUI、Interlaken接口的实质是:
MAC层与PHY层的数据交换接口,只是其运用方式或速率不同,固其名字也不同。
OSI七层模型如下:
MII:
标准接口,“介质无关”表明在不对MAC硬件重新设计或替换的情况下,任何类型的PHY设备都可以正常工作,即MII总线是一种将不同类型的PHY与相同网络控制器(MAC)相连接的通用总线。
GMII(Gigabit MII):
GMII是8bit并行同步收发接口,工作时钟125M,因此传输速率可达1000Mbps,同时兼容MII所规定的10/100Mbps.
GMII接口数据结构符合IEEE以太网标准。该接口定义见IEEE 802.3-2000。
发送器:
◇GTXCLK——吉比特TX..信号的时钟信号(125MHz)
◇TXCLK——10/100M信号时钟
◇TXD[7..0]——被发送数据
◇TXEN——发送器使能信号
◇TXER——发送器错误(用于破坏一个数据包)
注:在千兆速率下,向PHY提供GTXCLK信号,TXD、TXEN、TXER信号与此时钟信号同步。否则,在10/100M速率下,PHY提供 TXCLK时钟信号,其它信号与此信号同步。其工作频率为25MHz(100M网络)或2.5MHz(10M网络)。
接收器:
◇RXCLK——接收时钟信号(从收到的数据中提取,因此与GTXCLK无关联)
◇RXD[7..0]——接收数据
◇RXDV——接收数据有效指示
◇RXER——接收数据出错指示
◇COL——冲突检测(仅用于半双工状态)
管理配置
◇MDC——配置接口时钟
◇MDIO——配置接口I/O
管理配置接口控制PHY的特性。该接口有32个寄存器地址,每个地址16位。其中前16个已经在“IEEE 802.3,2000-22.2.4Management Functions”中规定了用途,其余的则由各器件自己指定。
简化媒体独立接口,是标准的以太网接口之一,比MII有更少的I/O接口。
关于RMII口和MII口的问题:
(1)RMII口是用2根线来传输数据的;
(2)MII口是用4根线来传输数据的;
(3)GMII是用8根线来传输数据的 ;
GMII与RMII都是并行传输数据。
SGMII:
与GMII和RMII类似,不过是串行传输,其使用8b/10编码的,速率是1.25G。
XGMII XAUI:
X:对应罗马数字10,
AUI:以太网连接单元接口
XAUI被设计成一个接口扩展器,它扩展的接口就是XGMII,使用8b/10编码的,
XAUI是一种从1000Base-X万兆以太网的物理层直接发展而来的低针数、自发时钟串行总线。XAUI接口的速度为1000Base-X 的2.5倍。通过调整4根串行线,这种4bit的XAUI接口可以支持万兆以太网10倍于千兆以太网的数据吞吐量。
数据流向大致如下:
IEEE 802.3ae标准中与物理层相对应的结构为:物理媒体相关(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PMD)子层、物理媒体附属(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 PMA)子层、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 , PCS)、10吉比特媒体无关接口(10 Gigabit Medium Independent Interface, XGMII)和协调子层(Reconciliation Sublay- er, RS)。协调层的功能是把XGMII的信号集传送给MAC;XGMII被定义为从MAC到物理层的10吉比特接口,它还提供分离的8bit或64bit传输和接收数据的路径、必要的控制信息、时钟信号等用于控制同步的信息;PCS子层对传送出去的数据进行编码,对接收数据进行解码;PMA的作用主要是在传送数据时对数据包进行编号并排序,在接收数据时根据编号把这些数据还原为原来的形式,以确保数据能正确传输;PMD通过媒体相关接口(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MDI)与媒体(光纤)相连,主要负责比特流的传送和接收。
Interlaken:
Interlaken协议是一种芯片间高速数据传输协议,支持多通道传输,带宽可达40Gbps-100Gbps,还支持比较完善的流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