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带线 microstrip line
在PCB表面的带状走线,如图所示, 黄色部分是铜皮,绿色部分是PCB阻焊层,中间的黄绿色部分是板材,上面的黄色部分是微带线(microstrip line)。
二、带状线 stripline
埋在PCB内部的带状走线,如图所示,黄色部分是铜皮,中间的黄绿色部分是板材,中间的黄色部分是带状线 (stripline)。
三、EMC分析:
微带线的一面裸露在空气里面(表面附有一层阻焊),可以向周围形成辐射或受到周围的辐射干扰,而另一面附在PCB的绝缘电介质上,所以它形成的电场一部分分布在空中,另一部分分布在PCB的绝缘介质中。
带状线嵌在板材中间,且加载两层铜皮之间,所以它形成的电场分布在PCB内,不会辐射出去能量,也不会受到外部的辐射干扰。
四、SI分析:
信号传输速率与其走线相邻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介电常数越大,信号传输越慢。空气介电常数为1,板材介电常数为4-5,阻焊介电常数一般3-4,且阻焊层较薄。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微带线信号传输速度要比带状线传输速度快,这是其突出的优点。
五、实际应用分析:
上面分析得知微带线EMC较差,但信号传输较快;带状线EMC较好,但信号传输较慢。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要考虑这几个因素。
以DDR3布线为例,需要组内等长的数据线/地址线,尽量走同一层,避免一部分走带状线,一部分走微带线。因为如果一部分走带状线一部分走微带线,即使设置了等长约束规则,信号线做等长控制,由于带状线和微带线传输速度不同,信号时序仍然受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DDR通信失败或达不到设计速率。再次多说一句,过孔也会影响信号传输速率,所以同组信号线过孔数量要保持一致。
如果走的微带线,则要考虑EMI问题。一般建议为走微带线的DDR3增加屏蔽罩,避免电磁辐射超标。
/*
这是一段测试代码
*/
//为了防止系统判断推荐受影响
# deb cdrom:[Ubuntu 16.04 LTS _Xenial Xerus_ - Release amd64 (20160420.1)]/ xenial main restricted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xenial main restricted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xenial-updates main restricted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xenial universe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xenial-updates universe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xenial multiverse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xenial-updates multiverse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xenial-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xenial-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xenial-security universe
deb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xenial-security mult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