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敏感一族难以与人交流的三个主要原因
虽然都被称为HSP人群,但是在“敏感”这一点上,其实可以细分出许多不同的倾向。
虽然感受到的负面情绪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HSP人群会格外惧怕站在面前与自己交流的人。在交流时,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游刃有余,但是内心却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压迫感,无法避免地感到恐惧。
我认为,过度敏感者无法与人轻松交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各点之间可能略有重合)。接下来,我将结合典型案例逐一进行说明。
①长期扮演他人,没有自我主张
HSP人群具有极强的同调性
S是一名18岁的大学生。尽管生性内向,但是由于在儿时曾被父母称赞活泼开朗,于是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无意识地伪装成外向活泼的性格。
在离开父母,重新与朋友、同学交往时,他才陡然察觉到一旦脱去伪装,他已经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了。
敏感的人非常善于通过对方的动作、表情来解读对方的情感,这也导致了自己会不自觉地迎合对方,扮演成对方所希望的样子。
仿佛是在参加招聘考试一般,S一直在思考符合“考官”预期的“标准答案”:“如果我这样说的话,对方应该会高兴吧。”“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回答应该会被认可吧。”就这样,他一直察言观色,用自己认为的“标准答案”来与人交流。
虽然这样可以实现与人一时的交流,但是如果每次都不得不迎合对方看法的话,长此以往,任谁都会不堪重负。
更为严重的是,因为一直把对方的期望放在第一位,所以压抑自己真正的感受、不断进行自我欺骗就成了生活的常态。
为此,S十分苦恼,他告诉我说:“在不得不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我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这就告诉我们,表面上如果一直扮演与真正的自己相违背的角色的话,当需要表达真正的看法时,便会感到内心空空、无话可说。
在不敢违背父母和老师的意见、潜意识地认为自己一定要当一个“好孩子”的人身上,也经常可以见到这种自我防卫反应。
② 想说的话太多,不知从何说起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在对方抛出某个话题时,你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意见,但是还不等你说出来,就转到另一个话题了。
你也许会想:任何人在说话的时候不都是经过思考的吗?但是实际上,在与人对话之前,那些在交流方面毫无障碍的人是不会毫无逻辑地空想和幻想的。
与之相反,过度敏感的人在组织语言的时候,头脑中会充斥大量的措辞和想法。
并且,这些想法与谈话对象的话语意图完全无关,全是自己单方面联想出来的。高敏感的人甚至会过度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直接忽略对方的存在。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周围的人已经结束了刚才的话题,进入到下一个讨论中去了。
而对于受过一些精神创伤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会因为对方的一句无心之语而回想起自己的惨痛经历,不断地回溯当时的场景与感受。在这期间,他们无法接收外部的信息,表面上看就像在走神一样,实际上,他们已经陷入了一种天马行空、无法认真思考的状态当中。
这时,在周围人的眼中,他们好像仅仅是在走神,但是实际上他们已经无可救药地迷失在自己的思绪中了。
③ 过于在意对方,从而无法表达
HSP人群比较容易全盘接受对方的言语和感情。因为比常人更容易感受到不安与恐惧,所以他们经常会被别人的无心之语刺痛内心。
即使对方并没有伤害他们的意图,他们也会理解出负面含义,从而陷入沮丧的情绪中,有时甚至会因此卧床不起。
小K是一位刚进公司的新员工,他就是由于这种想法感到非常痛苦。他过于在意上司和前辈的看法,不停地思考自己是不是说了多余的话,是不是被人讨厌了,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他不去求证别人真实的看法,一直在独自苦恼着。
对于过于在意他人的人而言,他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觉得唯独自己和他人不同,并且不认可自己的这种不同。小K一直在担心自己是公司里那个格格不入的人,极度害怕自己游离在集体之外。自己的措辞是不是不太妥当,自己的动作是不是不太自然,自己是不是眨眼过于频繁……由于过于担心这些对方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最终,自己反而真的变得不自然起来。
如果你曾经被人说过自己过于关注细枝末节,那么你有可能属于这个类型。
因为上述原因,HSP人群会过于关注周围人的眼光,从而导致心力交瘁、精疲力竭。
在感到恐惧的时候,动物会用力蜷缩身体或者不断发抖。我们人类在恐惧与人交往的时候,也会因为压力反应而绷紧神经,这种反应模式是在试图保护自己,但当事人最终却会因此身心俱疲。
“为什么唯独自己是异类,连和关系好的人谈话都会感到疲惫呢?”如果你真的这样想了,请停止这种自我指责吧!
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如果能做到理解自己的特点和本性,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渐渐地,你就可以以一种自然的姿态听取对方的话语了。
2 负面图式是阻碍沟通的关键
“自我的心理图式
当因与他人接触而感到不安和恐惧时,为了保护自己,过度敏感的人有时会借助心理图式来武装自己。
心理图式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是受父母、老师的价值观、理念、社会常识以及遗传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它被称作“schema”。
如果我们拥有的图式是正面的话,那么即使面对突发的难题,我们也能积极乐观地看待:“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都能迎刃而解。”“遇到困难时,一定有人愿意帮助我。”这样一来,图式就成了推动我们向前的力量。
但是,如果我们所拥有的是因不安和恐惧而形成的负面图式,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以负面的角度去看世界。如此一来,我们所看到的就会是一个扭曲的世界,并且我们还会受到其强烈的负面影响。
3 你是否有这样的负面图式
你是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具有了以下这样负面的图式呢?
一旦内心存在负面的惯性思维,那么便会觉得所有的事物都朝着自己不期望的方向发生,常常会感到不安。
● 会被舍弃、被拒绝、不会被爱、会被朋友疏远
● 有缺陷、什么也做不好、没有能力、失败、做不到
● 如果不按要求做的话、如果没办法回报的话、如果不做到完美的话、如果不被人需要的话
● 跟预想的一样、跟期待的一样
● 不能感受、不能表现、不能承认
你是否对自己有这些超出常规的要求呢?
你是否有一些不容例外、不懂变通的原则呢?
缺乏弹性、极端的心理图式是否已经影响到你的行动了呢?
一旦事情不按照自己的预想和原则发展的话,你是否会感到惊慌呢?
你是否无法坦然接受所有事物不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呢?
你的心理图式是否变成了你对自己绝对的要求呢?
如果你现在具有这些心理图式的话,那也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慢慢消除吧!
4 让谈话瞬间变轻松的五个窍门
针对由于过度敏感而苦于和人交流这种情况,我总结了几个可供尝试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减少人际交往所导致的烦恼,使人瞬间变得轻松。
由于都是一次掌握便终身适用的好方法,因此建议大家一一尝试。
① 不要否定自己的想法
HSP人群往往从童年时期就有一种倾向,即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不安和恐惧,并且把对方的感受看得比自己的还要重要。即使自己有了什么所思所感,也不愿意向外界表达,总是把一切埋藏在心底。
而越是不吐露心声,就越会希望被人理解、被人认可,期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
程度严重时,会为了不被人讨厌而一直迎合别人,最终只能把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导致自己痛苦不堪。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首先要做的是学会接受自己的所思所感,不要否定它们。具体来说,就是不要急着打消这些念头,接受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仅需要做到这一点,应用一段时间之后,不安感就会慢慢减少。
② 说出自己最初的想法
因为特别在意对方,所以只能察言观色,顺着对方的喜好来发言,类似这样的体验,你是否经历过呢?
HSP人群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觉察周围的氛围。这导致他们相信自己的直觉,而忽略自己的内心感受。其实,自己的感受才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考虑的,如果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二位,把别人放在首位来考虑的话,说是自我虐待也不过分。
因此请做到“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直观”。
请努力尝试在不考虑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前提下,说出自己脑海中最初浮现的想法。
直觉,就是自己“莫名这么觉得”“感觉应该是这样”;而直观,则是自己“就是这么认为”“认为就是它”,是一种不假思索的判断。对于只感知外界,不去探寻自己本身的人群来说,一时之间可能会难以体会到“直觉”和“直观”。这部分人最好还是先把手放在胸口或腹部,从把感受转向自己内心这一步开始。
你要明白,即使不按照对方希望的那样发言,也不会招致对方的失望和厌恶。
同时还要明白,如果对方没有符合自己的预期,也要心平气和地接纳。
如果能做到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就不会在每次与人交谈之后都精疲力竭了。
③ 多说一些附和的话语
说起善于沟通,很容易让人理解成“善于表达”。但是,如果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知识、技术和意愿,这是非常难的。
因此,我认为不如先学会倾听。因为这个方法一旦掌握的话,无论对谁都可以使用,并且无须考虑说话方式的问题。
请回想一下,在平日,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觉对方在倾听自己呢?
假如你在说话时,对方一直认真倾听,不插一句话,并且还时不时地点头附和,对你说“原来如此”“确实是这样”,你一定会很开心吧?
也就是说,善于倾听并不是指要对对方的发言评头论足,而是仅需要做到换位思考,给予对方肯定就可以。
但是,如果在对方讲话时打断对方,或者提出质疑的话反而会显得刻意,这时只需多说一些例如“原来如此”“这样啊”“天哪”“太厉害了!”这样的附和,对话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了。
而当对方说起一些比较消极的话题时,你也无须加以点评,只要重复对方的观点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假如对方说“哎呀,太难了,我不想再继续了”,那么你就可以回答“哦,你现在觉得太难,不想再继续了啊。”
这样,对方便会觉得你对话题很感兴趣,就会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
这个办法适用于各种场景,如果你总是苦恼于谈话无法继续的话,请一定要试一试这个方法。
④ 提前模拟谈话的内容
在谈话时,性格敏感的人很难临场做出一些随机应变的反应。
因此,他们一般会觉得自己不擅长应对人数众多的场合或者无法预测谈话方向的酒会等场景。
如果你也是这样,一旦面对意料之外的提问大脑就一片空白的话,那么你可以试着提前预想一下“剧本”,模拟一下会话场景。
例如,自己今天将会遇到什么人?他会说些什么话题?
你可以先简单地设想一下,并且针对对方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提前准备几个答案。
即使在实际谈话时,对方没有提出和你的设想完全一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你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回答对方。
此外,为了应对和不熟悉的人交流的场合,你还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类似询问住址这样的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话题。
由于复杂的话题可能会使交流不畅,因此更建议采用一些便于回答的话题。
通过对同一话题的反复练习,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熟练度,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万能的“提问模板”。
⑤ 不要试图讨好所有人
想要不为和人交谈而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试图讨好所有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可以受到所有人的喜爱。
一个人,无论多么为人和善、品行高尚、完美无缺,总会有不喜欢他的人存在。
同理,一个人无论多么自己为是、招人讨厌,总会有愿意支持他的人存在。
有的人由于性格细腻、内向,并且不善言辞,所以从小便处在与周围过度同调的状态下,觉得自己必须乖乖听话,不然就会被人讨厌。结果,当他成年后,这种心理图式依旧会影响着他,让他依旧觉得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就会招致恶果。
其实,即使与他人不一样,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就可以以此为优势去发展自己。所以说,不要再去逞强了,有的时候偷一下懒也无伤大雅。
今后,请不要再为了讨别人的欢心而费尽周折了。就如同这世间永远存在失败与不公一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会勇敢地展露自己的弱点吧,相信肯定会有感同身受的人来帮助你的。
话虽如此,但是也许你还是觉得突然改变行事准则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但是,正因为习惯难以改变,所以如果你想要改变自己的心理图式,就必须坚持做一些不习惯的事情。半途而废的话,一定会故态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