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安说网控。
看到上面的图片,小安的第一反应是——某品牌被侵权了!
知识产权维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间各种侵权手段层出不穷。如果您遇到以下几中情况,别大意,您可能被侵权了。
1、 假货
巨大的利益依然诱使不少“小作坊”铤而走险,制造出各种仿品。如果发现您的品牌商品被低价出售,或在未授权店铺出售,又或者卖家标明“高仿”、”A货”、“1:1”等字样时,极可能遇到了假货。
假货指不是权利人生产的却使用权利人LOGO的商品。另外,不少假货除了包装、颜色等与正品相似,甚至还有配套的防伪鉴别,令品牌防不胜防。但是,无论产品质量是劣还是优,制假售假终究是一种违法行为,品牌方一定要重视起来!
2、 被侵犯外观专利
侵权商家仿照品牌的形状、图案、包装、LOGO等,来制作相似产品。消费者不仔细辨别情况下,很容易将二者混淆。品牌的声誉,很容易被其所累。
3、 品牌的商标、关键字被滥用引流
未经商标权人授权,销售为非商标权人的产品,在商品信息中使用商标权人的商标信息的行为都属于滥用商标关键字。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卖家商品属性品牌与商品标题品牌不符
(2) 卖家商品信息中出现品牌+同款、同品质等
(3) 卖家商品标题中出现非+品牌,但实际销售并非此品牌产品
(4)卖家商品标题中出现多个商标关键字叠加
4、 品牌的图片被盗用
电商销售其实就是图片销售。好的图片,能充分展示商品的优势,能带来更多流量,也就能促进更多的成交额。很多卖家就会盗用品牌方的优质图片,进行自己商品的宣传。
5、 不良卖家的虚假授权书或虚假宣传行为
有的非授权商家为了销量在店铺里展示授权书、授权资质文件,影响了品牌自身的销售。
6、 盗版
不良商家为了牟利,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对热销品进行复制、销售,严重损害了品牌方的利益。
7、 竞品侵权
竞品发布的商品信息或使用的其它信息,干扰品牌顾客购买品牌产品,降低本品市场占有率,损害品牌美誉度,也属于侵权行为。
具体包括:在商品标题中加入品牌LOGO文字分流品牌的流量、在描述中使用品牌商拥有著作权的文字和图片、在商品描述中恶意诋毁品牌产品、在描述中虚夸自己的产品和功能等。
作为品牌方,要尽量去避免被侵权,如果遇到了,也别慌,拿起法律武器,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