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体育心理学

本文详细介绍了体育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运动兴趣的特性、动机的分类、运动归因的影响因素,以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好处。此外,还探讨了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应激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以及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和策略。文章强调了体育教学中个体差异的处理,如体育优等生、后进生的心理指导,以及体育道德和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体育心理学概述

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1)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二、不同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斯金纳认为,教育是按照“刺激—反应—强化”的顺序进行的,应将学习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起来,引导学习者循序渐进地去掌握,而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不仅可以探知,而且是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认知心理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强调学习者内部积极的思维活动。
构建注意心理学理论①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②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③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①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②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③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④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 运动兴趣与动机

一、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索或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的特性

1、运动兴趣的倾向性

2、运动兴趣的广泛性

3、运动兴趣的稳定性

4、运动兴趣的效能

运动兴趣的分类

分类依据具体分类简述
运动兴趣的内容物质兴趣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为对运动用品的兴趣
精神兴趣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与渴望
运动兴趣的倾向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能促使人们产生愉快感,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
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增进健康、强身健体等
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广泛兴趣是指对多项体育运动或某一项体育运动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感兴趣
中心兴趣是指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体育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有趣有趣是运动兴趣的初级水平
乐趣乐趣是运动兴趣的比较高级水平
志趣志趣是运动兴趣的高级水平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活动

(5)融洽的师生关系

运动兴趣的培养

(1)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2)选择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改变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生的兴趣

(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吸引学生参加运动

(5)合理地运用语言激励,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运动动机

运动动机的功能

(1)发动功能

(2)选择功能

(3)强化功能

(4)持续功能

运动动机的种类

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物性动机(原发性动机):指为了获得刺激、眩晕、运动愉快感觉和宣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2)社会性动机(继发性动机):指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指源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自我决策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

(2)外部动机:指由学社由学社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直接动机:指向体育学习与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是直接动机。

(2)间接动机:指向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为间接动机。

第三节 运动归因

一、运动中的归因

1、内部和外部归因

2、归因与情绪反应

3、稳定性

二、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1、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1)个性特征

(2)成就动机

(3)自我效能感

(4)性别

(5)年龄

2、影响运动归因的外部因素

(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

(2)运动项目特征

(3)训练年限

(4)比赛结果

第四节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定义

体育锻炼:包括各种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有关的活动形式,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心理健康: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二、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

1、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①体育锻炼与认知过程之间存在的是相关关系,但不能被看作因果关系。

②体育锻炼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

③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负荷及坚持年限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④体育锻炼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

⑤体育锻炼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2、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1)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

(2)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3)体育锻炼提高主管幸福感的效能

(4)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

3、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1)体育锻炼对某些人格特质的改变

①青少年时期参与运动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促进作用

②体育锻炼可以使A型行为特征发展积极的变化。(A型行为:缺乏耐心、有强烈紧张感、过度的竞争性以及容易唤起敌意)

(2)体育锻炼对自尊的影响

①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如身体表象)

②体育锻炼对不同性别的人群的自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③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更加明显。

④不同锻炼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其中有氧练习和控制体重练习作用更加明显。

第五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

(1)应激,高应激水平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2)动机,高动机运动员更可能受伤

(3)人格,它不是导致运动员损伤的直接因素,但可能影响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4)心理准备,适宜的兴奋水平,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最佳运动效能;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市身心能量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

二、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1、运动员损伤心理反应的基本过程

(1)否认阶段

(2)愤怒阶段

(3)许愿阶段

(4)抑郁阶段

(5)承认阶段

2、运动员损伤后的认知和情绪反应

(1)运动损伤的认知反应

①感知身体疼痛

②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

③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

④认识到损伤的不良结果

⑤曲解损伤的含义

(2)运动损伤的情绪变化

受伤运动员经过认知和情绪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运动员开始接受自己已经手上的事实;另一种是运动员不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损伤,从而遭受一系列的问题。

三、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1)调整认知

(2)设置目标

(3)积极性思维

(4)社会支持

(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①酸葡萄效应
②否认与移植
③ 投射与生化
④避免消极断言
⑤问题定向
⑥表象训练

第六节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一、应激、唤醒和焦虑

1、应激

心理应激又称心理压力或心理紧张,是在机体收到外界刺激作用下,为适应环境所做出的一种反应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如果超出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对其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唤醒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和保持觉醒状态有重要作用。

3、焦虑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二、倒U型假说

倒U假说理论认为:由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唤醒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

第七节 运动中的干预方法

一、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1、渐进放松训练

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2、自助训练

自主训练、自律训练、自我训练或是自发训练,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3、生物反馈训练

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4、系统脱敏训练

系统脱敏训练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焦虑习惯的技术。

5、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又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二、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1、表象训练

运动表象是指运动感觉、运动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冲线出来的动作形象。

分类:①从感觉通道上可分为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②从表象中自己所处的视角来分,可分为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

主要作用:①有助于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加快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②有助于客服赛前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具有调节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

2、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又称为认知疗法,是指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1)Ellis的ABC基本原理。Ellis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有诱发时间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A(诱发事件)→B(信念、解释、评价)→C(情绪、行为反应结果)

(2)应用:①向学生或运动员介绍Ellis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ABC理论);②结合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学生或运动员所存在的普遍性或特殊性问题,与学生或运动员一起分析并识别出自己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一一列出;③转变不合理信念。

3、暗示训练

俺是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1)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俺是训练的作用

①增强学生和运动员对学习和比赛的自信心,建立和提高自我效能感;②帮助学生和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③帮助学生和运动员调节情绪,创造有利于学习和比赛的情绪唤醒;④帮助学生和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节奏和发力程度;⑤有助于学生和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任务上。

(2)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暗示的形式

①自我暗示

②他人暗示

③表情和体态暗示

④环境暗示

⑤标志暗示

第八节 运动技能的学习

一、运动技能的分类

1、封闭性运动技能和开放性运动技能

①封闭性运动技能的环境背景特征是稳定的,即环境背景特征在技能操作过程整那个不会发生位置上的变化。例如,固定靶射击、投掷铅球和篮球的罚球等。

②开放性运动技能是指在操作目标、支撑平台和其他人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条件下进行的技能。要想成功完成这类技能,操作者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对自身动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个体完成动作的时机和采取的动作主要由相关的环境背景决定。例如:乒乓球比赛中的接发球,必须根据对手的发球方式以及有关的线索判断而做出相应的接球策略。

2、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①低策略性技能指动作完成几乎不需要复杂的认知与策略,如田径、设计、游泳、举重、体操等。

②高策略性技能指动作完成需要复杂的认知与决策,例如快速的球类项目、拳击等。

二、运动技能的形成

1、认知定向阶段

练习者主要依靠动作的比较与外部反馈来学习,通过视听信息进行模仿联系,示范与指导对于学习尤为重要。

2、动作的联结阶段

这阶段的练习要强调正确的知觉和积极思维的基础上反复练习,以找到改进动作的方法,合理地使用力量、速度,建立准确的空间方位,最后把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建立起动作连锁。

3、协调完善阶段

练习者已经形成较高的错误觉察能力,能够自己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

运动生理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

阶段特点
泛化阶段**表现:**僵硬、不协调、动作费力。**解决:**教师应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地强调动作细节。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分化阶段**表现:**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时,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解决:**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
巩固阶段**表现:**建立了不易受破坏的动力定型,且某些环节的动作出现了自动化,即不必有意识地控制就能做出动作。**解决:**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以便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动作自动化阶段**表现:**可以随意开始和终止,一旦开始,不需要意识的参与就能自动重复进行,并且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被感觉信息所调节。**解决:**如果动作发生了少许变动,也可能一时没察觉,等到一察觉,可能变质的动作以因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所以,动作达到自动化以后,教师仍应不断检查学生的动作质量,学生仍要不断自我检查,以达到精益求精。

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

(1)经验与成熟度

(2)智力

(3)个性

(4)运动能力

2、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外部因素

(1)技能的指导与示范

(2)练习

(3)反馈

四、运动技能的迁移

1、技能迁移

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为技能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

2、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

(1)个人因素:学习态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练习者的心理定势

(2)客观因素:技能间的相似性、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第九节 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一、体育教学策略

1、体育教学策略的含义

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的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2、制定有效体育教学策略的基本依据

(1)体育教学目标是制约体育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2)学生的起始状态是制约体育教学策略制定重要条件。

(3)教师自身特征是制约有效体育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重要条件。

二、体育学习策略

1、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

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体育学习策略具有目标指向性、操作实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2、体育学习策略的分类

(1)体育学习认知——运动策略

对对运动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的策略,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练习策略和精加工策略。

(2)体育学习认知——调控策略

指学生根据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对体育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调整的策略。

3、体育学习策略的教学

(1)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强化元认知。

(5)教给学生自我调控策略。

第十节 体育道德与攻击性行为

一、体育道德

1、体育道德的概念

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在体育活动中调整和制约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体育道德的内容包括尊重他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在体育活动中不故意伤害他人,在体育比赛中遵守规则和服从判决,成为体育比赛中文明的观众。

2、体育运动中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1)体育运动中道德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①在体育运动中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

②在体育运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

③在体育运动中形成道德评价能力

(2)体育运动中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3)体育运动中道德意志的形成和发展
(4)体育运动中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二、攻击性行为

1、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攻击(或侵犯)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

(1)它是有目的的行为

(2)攻击性行为包括语言活动和身体行动两种

(3)攻击性以外显行为为标志

(4)攻击总是指向有声明的对象

(5)攻击性行为既可以指向他人,也可以指向自己

2、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1)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敌意性攻击:**指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受伤的意图,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敌意性攻击者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是完全由意识和清楚的,如故意将球踢、掷向对方身上。其目的是报复性的,是故意地给被攻击者造成痛苦和不幸。在这种情况下,比赛的胜负结果并不是攻击者考虑的主要因素。

**工具性攻击:**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工具性攻击虽然也有伤害的意图,但其主要目的不是使被攻击者收到身心上的痛苦,而知识将攻击作为获取金钱、胜利、或某种荣誉的一种手段。工具性攻击行为出现时,攻击者一般没有愤怒的情绪。

(2)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

**特质性攻击:**指个体具有攻击性的性格特征,并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

**状态性攻击:**指一种暂时的攻击性行为状态

3、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内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唤醒、内疚、人格特征

外部因素:环境的温度、噪音、拥挤的人群、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害怕报复、比赛的结构

第十一节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体育能力的差异与教学指导

1、体育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体育优等生)

针对体育优等生,教师可以在其优势的体育项目上进行知道,促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长。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并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他们负责知道,培养他们善于帮助他人的意识和行为,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体育各方面能力较弱的学生(体育后进生)

(1)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

(2)态度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体育各方面能力易班的学生(体育一般生)

除了得到优等生负责帮助外,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的进步,同时要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

二、气质类型的差异与教学指导

气质类型在体育学习中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学指导
胆汁质类型为主的学生喜欢节奏快、刺激强,如篮球足球体育游戏等,情绪高涨,积极性高,参与性强,掌握技术动作快等特点。对动作节奏慢而细腻的武术、体操等缺乏热情和耐心,掌握技术动作也慢。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心、沉着、稳重的品质;在安排对抗练习时,应尽量避免两个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在一起;同时,注意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多血质类型为主的学生活泼好动,反应灵敏,但注意力不稳定、容易被转移。不愿学习单调的动作,对难度大的动作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尝试新动作。培养他们认真钻研的学习精神;注意选择多种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黏液质类型为主的学生体育学习较踏实,但灵活性不高,学习有惰性,缺乏主动性;注意力集中,但不易转椅,掌握动作速度慢。帮助他们树立体育学习信息,促使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在学习初期要给予具体细致的指导;注意让他们练习灵活性要求高的动作。
抑郁质类型为主的学生情绪敏感,学习动作反应迟钝,灵活性差,学习信心不足,缺乏主动性培养他们勇敢、大胆、果断的精神,耐心知道,必要时降低要求或放慢学习进度。及时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产生体育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树立学习信心。

三、体育后进生的心理

1、教学体育后进生的注意事项

(1)提高体育后进生对学习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2)增强体育后进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3)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4)根据体育后进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5)重视发挥好班级体育骨干的作用

2、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1)尊重新人、正面引导

(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

(3)激发个性、团结协作

(4)对症下药、耐心指导

(5)降低标准、同等评优

(5)个别指导、优生帮促

引用

文章 | LamBlog (lamzy.c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