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伏其心(二)》

1)凡是有附体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都不是高智商,往往都是自以为是的人。这一类型的人,他的欲望都非常强烈。也有极少数有附体的人,头脑简单、很善良、文化素质不太高。


2)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能量场,凡是你使用过的、做出来的东西,上面就会带有你的能量场、带有你的念力,你念力强,你所使用过的东西、你所制造出来的东西,能量就大、就有避邪的作用。


3)把身、口、意都贡献给了佛了,就意味着你的身、口、意、已经没有了,与佛融为一体了。既然与佛融为一体了,也就是佛了。就像我们是一滴海水,你敢把你这一滴海水放到大海里去,你敢牺牲个体,敢于迈出这一步,这一步就到位了——成佛。消失个体,刹那间就与整体融为一体,你就变成了整体。问题是根本没有人敢于迈出这一步。所谓的失去个体,只是刹那间,下一个刹那间,就获得了不生不灭。个体投入整体里面,自然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既然有个个体,就有生有灭、有增有减。为什么我们说修行人要放弃红尘的功名利禄呢?你放弃的一刹那,你就得到了出世间的圣果。


4)年轻人修行,要比老年人快;身体强壮的人,要比身体虚弱的人修得快;男同志在过生理这一关的时候,没有女同志过得快;女同志过心理这一关的时候,没有男同志过得快。


5)虽然说“道”无处不在,但是你如果没有走出“我执”的范围,对你而言“处处有道”也是处处无道。只有当你突破了自己的身心以后,才能够感受到处处皆是道。无论你处在哪一行、哪一业,都离不开道。道不会局限于一种形式出现和存在。道如同空气、阳光,布满每一个时空。只因我们没有走出自己狭小的框框,没从这个框框里走出来,所以没有办法与道相应。这种情况,就如同我们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来,还抱怨没有阳光。实际上不是没有阳光,而是因为你不愿意走出这个屋子,所以见不到阳光。当自己突破了生理这个牢笼以后,才渐渐地感受到周围的山河大地,都是道的显现。


6)在突破生理这个阶段,一颗健康的心很重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样也很重要。虽然说修行修的是心,但是如果你的身体不健康,你说:我的心态很健康,可你根本没办法以心来转物,所谓的“以心转物”,那是对得道、成就的圣人而言,才是这样。他可以“以心转物”,而普通的凡夫俗子,处处都是以物转心,也就是说被外境转动了我们的内心。


7)“空”,它还是个“方法”,它还是一种“有”的体现,还是一种“有”的存在。“道”,它是以一种“无”的形象存在和出现。正因为它是属于“无”的范畴,所以它无所不见,无所不含,无处不在。所有的力量,对它而言,都是“无可奈何”。要想与无为相应,就必须放弃有为,驾着无为的车,才能够同无为的道合二为一。如果大家真的有一天处在这一层的时候,就应该把所有的方法放弃,连一个游丝的方法都不能够存在,只要有一丝的执着的念头存在,都会被拒之门外。因为你只要是动个念头,这些都是头脑的力量在作怪。而大道已经超越了身心,根本没有办法以身心的力量进入大道里面。


8)修到最后,当结束了修身体的阶段,结束了有为法的阶段,就不存在男女老少,“道”是不分男女老少的,它既不属于老,也不属于少;既不属于阴,也不属于阳,它只是一种存在,它只是一种力量。


9)打坐也是为了让思想找一件事情做,念佛也是为了找一件事情做。念佛不是身体在念吗?打坐不也是身体在坐吗?如果你真是用心在念、用心在坐,那么你就已经超越了盘腿打坐、超越了用嘴念佛;正是因为我们心没有念佛,心没有坐禅,所以执着外面的形式,用身体打坐、用口念佛。


10)抱着强烈的念头做事情,是一种我执在做事,与道相违背。无意识做事,已经超越了六根。一个人真正做好事时,是没有认识到、也没有认为自己是在做好事,没想到自己要去做好事,一加分别就与道相悖。


11)“道”就是那么自然,那么平实。因为要想打开第八层意识宝藏,唯一的钥匙就是“无为”,无为就是佛门里面讲的“无”。“无”它本身已经超越了“空”,“空”还是“有”的范畴。


12)“道”就是这样,知道就答。不知道,不能思索。不能揣摸、不能够左顾右盼;不能够揣摸对方、揣摸自己。你只要是上下、左右彼此思考,已经离道远了。1加1等于几?等于2。中间连思索都不能有。当我们还没有超越头脑的时候,只要事情一来,就要思索、判断,当你超越了头脑,事情一出现,就会马上做出决定,肯定到位。


13)“不住往事业自消”。凡夫是否真的能够达到“不住往事”?你只要有记忆,你所做过的事,一定能储存起来。有记忆就是“住”,有“住”就要受报应。佛门里讲“业障现前”,就是过去做的事又出现了。为何会出现?因为人有记忆;有记忆,就有助缘。所谓的缘,是彼此有相同的品质、相同的业力(习气),习气构成了业障,习气就是一种爱好;有爱好,就有住,有住就被境转。


14)何谓修道?自我观察、自我检点、自我反省就是修道。不断地自我观察、不断地自我检点、不断地自我反省,这三个“自我”做好了以后,才能入道、成就。


15)如果说世间的事你没有办法一心一意地去做,那么你想通过诵经、拜佛达到一心一意(一心不乱),那更是不可能的。因为世间法是最基础的,我们连世间法都做不好,都不愿意去做,又怎么可能通过修行,把学佛这种法做好呢?好多人认为世间法麻烦、复杂,实际上学佛修道,比世间法更要复杂。


16)修道是需要大福报的人,才能做得到。不是说你坐在这个地方清净自在、没有人打扰,就证明你有大福报,这不叫大福报,因为任何人,只要狠一狠心,不管家庭、不管工作,都可以做到这样。问题是,你这样坐上几年下来,是否能够悟道?一个人成就,不仅是需要智慧,更需要福报。只有他的福、慧具足了以后,才能够达到。通常大家所说的“功德圆满”、“福慧具足”,是要靠在红尘中任劳任怨的历炼。


17)一个人对红尘没有真正产生厌离心的时候,根本没办法离开红尘修道,即使你暂时离开了红尘,躲进了屋子里,可是你满脑子想的还是红尘里的事情。想红尘中的事情,一方面是周围的环境迫使你想,比如说你有家庭,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必须处理好。还有一种人,不是家庭需要他,而是他自己放不下社会上的这些七情六欲。当一个人没办法超越这些的时候,就算你条件具备了,暂时离开了红尘、躲进了山洞,你的因缘没有结束,过一段时间还会因为种种原因迫使你出来。


18)一个人在高度放松当中没有杂念,在高度紧张当中也没有杂念。杂念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就是在不紧不松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密宗里身、口、意同时下手,就是为了高度紧张、高度忙碌、高度集中。他们是从紧张的一面获取。而汉传佛教的念佛、参禅,实际上它是从“松”的一面获取。一直松下去,松到最后,无可再松了,一旦身心的力量反弹过来,就会有一个大的转变。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尤其是一个凡夫的思想),如果能够把它像钟摆一样,完全摆向左边,就意味着它很快会摆向右边,你能够通过一个方法,把它全部摆向右边的时候,就意味着它很快会摆向左边。佛门里面讲:“不疑不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你用不紧不松的心态去做事,去用功,就像钟摆处在中间一样,既没有摆到右边,也没有摆到左边,结果你是很难悟道。


19)一个修行人,如果你真的想修,你内心不要看别人,只看自己。让自己身心打开,别人说你什么,你都接受。不要反抗、不要为自己辩护。你敢接受,就把自己的量给打开了。这个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大的容器。你有了这个大的容器,就能够得到宇宙的力量。不只是某一个明师的力量。你得到了宇宙的力量,自然就把这个明师的力量也包含进去了,把他融入到你的范围里面去了。但是大家都做不到,你能做到,你当下就是一个成就者。你能做到多少,就成就多少;能够做多久,就成就多久;你敢做一天,你这一天就是佛;你敢做1个小时,你这1个小时就是佛的境界。


20)学佛就是要学佛的心量。你没有佛的心量,你再怎么模仿,你都永远是一个凡夫。圣人与凡夫的区别最根本的就是心量。你有了佛的心量,才有悲心、智慧、神通!


21)总是喜欢在对方身上找毛病,不愿从自己身上找毛病,总想从别人那里索取,不愿意自己付出。学佛是付出,不是索取。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你索取的越多,你内在本身具有的(先天本有的)失去的也越多。自己的量打不开,你在方法上做得再多也没有用,那叫做修方法,不是在修道。修道的根本方法,是把心量打开。


22)学佛是一种“死亡”。把自己的思想死掉、把自己的看法死掉、把自己所有的念头都要死掉。只有做到这样,你灵魂里的那股力量才谈得上会出现。你的我执不消除,即便是明师的力量进入了你的体内,也仍然发挥不了作用。这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佛性,可是又发挥不了作用。为什么呢?因为佛性虽然一直跟随着我们,但是我们累世累劫的习气,也同样跟随着我们,而且还在不断地增长。


23)一个人如果不学会感恩的话,他的我执是没有办法破裂的。当一个人在感恩的一刹那时,“我执”的力量才会靠边站。就在我执靠边站的这一刹那,自己内在的佛性,才有了一个冲出来的空间。要对国家感恩、要对环境感恩、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如果这个国家不太平,你怎么修行呢?如果没有这个环境,你到哪里去修行呢?没有身边的人跟你作对,怎么认清自己的我执、认清自己的心量狭小呢?来到我们面前的每一个人都是来成就我们的,都是来考验我们的,都是来帮助我们的,接受了对方,自己在修行上就是一次大的超越。你把对方击败了,这次你赢了,而你内心的我执又上升了好几个台阶,你不知不觉地已经中毒了。你这一次输了,听从了对方,你的我执就破裂了一层,你内在的佛性就往外涌了一层。只有当你在学会感恩的情况下,你才能够奉献。只有在奉献的当下,你内在的力量才会冲出来。


24)不愿意包容对方,都不愿意让自己融入对方。因为你没有这个胆量,怕失去我执、怕牺牲自己。究竟失去什么呢?实际上失去的是“我执”。

25)修行修的是一个心态,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怎么修心态呢?只有当大家在一起互相摩擦,才能够“摩擦”自己的心。将你们每个人的心,都“摩擦”得血淋淋的。你适应了,就过关了;你不适应就被淘汰了。所谓的“圆滑、成长、成熟”,是怎么圆滑的?怎么成长的?是怎么成熟的?不都是经过在团体中,大家一起慢慢地磨合、摩擦?不是这样,又能怎么修呢?一个人为什么不能适应团体呢?为什么不能和大家共处呢?就是因为自己的“我执”太大。再说通俗点,就是自己浑身的刺太多、自己浑身的棱角太多,摩擦得受不了。你在这个环境受不了,你到另外一个环境更受不了,除非你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面,你觉得才能够踏实,才能够适应。你只要是浑身有棱角,你到任何一个团体里面,都会不适应。如果你没个性、没脾气,就意味着你没棱角,你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适应、都会融洽。什么时候你把自己修炼到在一个团体里,有你不多,没你不少的时候,那就说明你的棱角也就磨除得差不多了。


26)当一个人把一件事很强烈地放在心上的时候,不仅不会打瞌睡,甚至连觉也睡不着。一个人修道的心,只有达到了这种程度,具有这样强烈的力量,成道了脱生死才有希望。


27)修道、做人、做事,都是让我们去体验的,当面临一件事物的时候,要全心全意去体验它。只有当你全身心体验以后,才能够和这件事物完全融为一体,更好地和它沟通。当你和任何一件事物沟通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和它同一体!


28)如果把自己说的,能够做到万分之一,你一定是个大成就者。很多事情都是说的时候非常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为什么过去佛教界的信徒们都非常尊重禅师?因为禅师是靠实践亲证过来的,不同于一位只研究佛学的学者。整个三藏十二部,都是那些开悟的佛菩萨通过实际修证走过来以后,所讲述的心得体会。这些心得体会,经过记录整理,形成了现在的经、律、论,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佛学”。如果你自己没有通过实实在在地修证,光去研究那些成就者的心得体会(即研究“佛学”),永远也研究不透。


29)佛法是在“心”上用功夫。在对治这个“心”、在修炼它的时候,你想完全通过静功来获得这种心态的感受,促使心态与道相应,根本是不可能的。静功所能够锻炼的仅仅是最根本、最基础的那一部分,而大部分需要通过动功来获得圆满。何为“动功”呢?出去待人接物做事,就叫做动功。“静功”呢?就是把腿盘起来,把门关起来,与人隔绝,独自清修。因为佛法到最后,是为了体现“用”,如果说你的功夫生不起功用,或者说你认为生起来了,却经不起做人、做事的磨炼和考验。那么你这种功夫,还是不究竟!


30)何谓圣人?何谓伟人?实际上这二者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吃尽了苦头的人,都是经历过常人所不能够经历的事情、逢苦不避苦的人。而现在的众生呢?恰恰相反,逢苦逃苦。想比古人成就高,却不愿意经历古人所吃过的苦,不愿意像古人那样付出。


31)一生中的得与失,与他的付出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佛为什么把布施放在第一位?布施就是付出,就是奉献。


32)什么叫法门?能够对治自己毛病习气的就叫做法门。如果你从别人那里学来了一个法门,对治不了自己的毛病习气,这对你来说就不叫法门!


33)如果每天守住自己的心念,对于外面的事物就不会去执著它。之所以我们对外边的事情那么执著,别人给我们一个眼神、说一句不中听的话,甚至有一点怠慢了我们,心里都不舒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的心住在了外面,没有住在里面。如果时时刻刻把握住自己的起心动念,在守自己“真心”的时候,对于外边的事情自然就看淡了。不管外面的人怎么对待你,你都不会太在意!因为你的力量注意在里面。我们之所以太在意外边,正是因为这个力量没有停留在里面、不太在意里面的起心动念,而太在意外面别人对我们的言行举止。如果你真的对别人对你的言行举止非常在意的话,你有能力把这个力量扭转进来,去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那么你修行就非常快。


34)既然都想学佛,那就要跟佛比,不要跟身边的俗人比。跟俗人比,那你就是个俗人;跟佛比你就是个佛。


35)不染为“清”,不动为“净”。何为不染呢?你被外境转动了,就意味着你被外境所染了;“染”的同时,你内心就是“动”了。不动不染,不染,也不动,就是清净。


36)虚荣心太强了、太要面子了!如果连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都没有突破,又怎么能够学佛、成佛呢?如果说“佛”还有面子的话,那还是佛吗?不走出自己的思想框框,根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内在的素质!


37)我们做人、做事,不要马马虎虎,要认真。只有当你对一件事情认真以后,才能够彻底明白;只有彻底明白,才能够对这件事情彻底看破、放下、最终解脱!你没有认真,也就看不破;你没有看破,就放不下,就不能解脱。一件事物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没有用心去观察它,怎么会看得懂呢?看懂了,也就意味着看破了。看破了,才会放得下,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过后无痕。


38)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就这样马马虎虎下去,还不如前几年的素质。没学佛的时候你还知道为了工作、家庭要去拼、去努力,要去学习,要检点自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因为不这样做你连工作都找不到,就会被社会淘汰!学佛了以后呢?都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对自己就不严格要求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恰恰是错误的!


39)你有成佛的胆量,为什么就没有下地狱的胆量?你敢发财,为什么不敢赔钱?你没这个胆量,怎么能把事情做好。“人”都立不起来了,怎么能够成佛?你没这个力量,狠的时候狠不起来,慈悲的时候也慈悲不起来。因为“慈悲”和“狠”是一个力量,是成正比的。


40)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身边的人未必能看清你,但是总有人能看清你。人,不怕别人不认识自己,就怕自己做得不到位,没有什么能力和德行值得别人认识我们。


41)如果别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那么你和别人有什么区别呢?别人不能做的、做不到的,你能做到,而且能够作好,那才说明你与众不同!伟人、成功人士,就是因为他能够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够接受常人不能够接受的事情!


42)一个人不能够接受别人的帮助,不愿听逆耳之言,永远没办法进步,永远走不出自己小市民思想的框框!


43)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把自己的人品、人格降了下来。就像是我们通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人们爱财,你占了一点小便宜,你也一样生活;你不占那点小便宜你也一样生活。结果由于你爱占便宜,而被人瞧不起!就算是你占了一点小便宜,你还要想办法掩盖自己、为自己辩护,怕别人发觉。你还生活在恐惧之中!如果你内心亮堂堂的,以真实的面目出现在大家面前,你做人做事会很轻松。你要想超越、洒脱、自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活得真实!你对自己真实了,你就是一个自在的人!


44)“反闻闻自性”,所谓的反闻、反见、反照,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能够看得见,能够觉察到,再进一步能够把握得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觉察不到,他绝对不可能把握得到!就像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了抱怨心,在烦恼时,如果能够觉察到自己有抱怨心、起了烦恼,这就叫做“反见见自性”。如果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觉察不到,这说明对自己的自性还没有觉察到,也没有见到!如何闻自性、见自性、把握自性呢?靠的就是“静心”二字。至于如何静心,采用哪一种方法静心,因人而异。有的人通过念佛,有的人通过吵架,有的人通过紧张工作的压力,有的人通过打坐,有的人持咒语,有的人拜佛。所使用的方法不一样,但都能够让你达到专一不二,一心不乱。你只有一心不乱的时候才能够“闻自性、见自性”,把握住自性。所有的方法无非都是首先让大家能够静心。心一静下来才能够专一;专一下去才能够入定、入道、得道 。


45)做一件事能够进入状态,件件事都能进入状态。一定是这样!达不到忘我的境界,要达到高峰绝对不可能。实际上训练做世间的事,一旦训练好,能达到忘我的状态,有了这种记忆,有了这种惯性,用来修道就容易得多了。你连世间上的事情都无法进入状态,又怎么可能在出世间里面达到忘我的状态呢?“事不忘我不算真”,“真”是什么意思?“真”是圆满的意思,“真”是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一个忘我的人,他的境界,这个当下,一定是内外一体、一如啊,是一模一样,内在什么样,外在就是什么样!


46)你内在修行有多高,谁也看不到、摸不着,只能够通过你做人做事的反应,来证明你内在的层次!


47)当你走进社会,进入一个团体里面去做事情的时候,你所面对的是一个大的环境,是一个各种各样类型的大环境!也就是说你既要和这个团体打成一片,还不要迷失自己的本性!


48)在做人做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对方。如果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周围的人考虑,你所想做的事情必然行不通!因为你是一个领导,你所做的事情要让大家理解、要让大家支持。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是属于个人的,那又另当别论,可是你所做的事情是这个团体的,那就必须要得到团体的认可。


49)社会上有许多有本事的人,也能够成就一时,但是很快又失败了,就是因为他德行不够。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以德为本,即便你做不到,也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也许在以德为本的时候,头几次你确实吃亏、上当、失败了,你只要是能够承受得起,继续下去,就会很快使对方认识到你!


50)一个人的傲慢心之所以难以消除,是因为爱心不够。一个人敢于低下头向人请教,往往比自己苦思冥想悟到的道理更深、更快。个人的思想毕竟是片面的。


51)恭敬一个僧人,胜过恭敬佛、恭敬法。不是佛能够帮助我们,也不是法能够帮助我们,而是僧能够帮助我们。因为是僧给了你佛、给了你法。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不如供养一位清净僧人!


52)自我不敢“死”,又怎么可能与佛菩萨融为一体呢?又怎么可能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呢?你的思想、你的我执、你的看法、你的所作所为都不放弃,都不敢死掉,你形成一个有特色的、坚固的“我”存在,怎么可能和大的力量融为一体呢?“我”的看法是这样、“我”要这样做、“我”要那样做,“我”想干、“我”不想干,你的“我”越多,你离道越远,你越会进不了道;你没有了“我”,自然就与“道”融为一体了。


53)你之所以爱心产生不起来,就是因为我执太大,“我”的观点太多,“我”的看法太强、“我”的个性太有特色,因此你也就没有爱心。正是因为没有爱心,所以也就没有谦卑心;正是因为没有谦卑心,所以你达不到无我,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从自我出发。我想干就干,我不想干就不干、就走人!


54)通常佛门里边所说的心,绝不是肉团心脏的心,也并不完全指的是思想(当然它涵盖了思想),如果说自己修行修的就是思想,按常理来讲,大家把思想修好了以后,就应该是佛,应该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才对。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有些人的思想非常好,但他并没有开悟、并没有成佛!修自己的思想,实质上是修行的开始,也可以说是修行的基础。只有把自己的思想修完善了,修完美了,才谈得上是修道!才能够逐渐进入修心性。通常大家说的修心,实际上指的就是大家的本来面目,但是大家目前离本来面目太遥远了,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也只能够从目前最近的地方下手,也就是先把自己的思想给修正过来。


55)一个人在红尘里面不会迷失方向。那么他进入佛门里来同样不会迷失方向。按常说的一句话来讲:老虎走遍天下,永远是吃肉的!你在红尘里面失败,你进入佛门里面仍然是失败的人;你在红尘里面能干,进入佛门仍然是能干。红尘里面的功名利禄,如果你付出十倍、你会得到一倍;你想开悟成佛,你付出一百倍,未必能够得到十倍,也许只能得到一倍!红尘里面的苦都吃不了,他在修道这方面能吃得了苦吗?只看到这个祖师开悟了,那个祖师开悟了,从来不去看这些祖师是如何努力修行的,如何吃尽了人所不能吃的苦,最后才开悟成佛了。不去看人家努力的过程,只去看人家得道的那一刹那;不去看人家的耕耘,只去看人家的收获。


56)要打开心性的智慧,必须要具备一种自发无为的力量,才能够把它打开。绝无可能是带着一种抱怨、有为、奢望的心打开。“有为”的心,如同一个有为的因,它只能得到一个有为的果。


57)“境界”,一方面来自于生理,另一方面来自于心理。严格讲,生理这方面不叫做“境界”,只能叫做“生理反应”。当身心反应完了以后,在和虚空中灵界的众生衔接的时候,才可以谈得上是“境界”!因为它已经不是身心的反应了。在过去道家和密宗、印度的瑜伽术,他们视生理上这股力量修出来后为非常高的境界,视作是悟道的一个消息。这股力量出现,人的身心绝对会起变化。乃至于人的整个思想都会变!因为身心是分不开的,所以生理上的构造变了,心理(思想)一定会变。你把六根门头都关闭了以后,在身体上最多不到一百天,就能够捕捉到这股力量。身体一旦得到这股力量,可以说要多长的寿命就可以多长!可是有了这股力量,并不证明就已经是得道了。然而要得道,必须要先把这股力量修出来!这股力量,它是我们体内的一种“燃烧物”。譬如说火箭在发射的时候,它是通过下面储存的足够的火药,在燃烧时产生足够的热量,把火箭输送到太空中去。生理上的这股力量,在我们人体内就如同火箭下面的火药的作用。如果没有火箭下面的火药、火箭头是没办法飞到太空中去的。要想功夫不失掉,就得让身心这股力量不外漏。佛门里面不是有个“漏尽通”吗?意思是说有漏之因已经尽了,不再漏了。小的方面是指身心不漏,大的方面是指证得了“三界无漏”。


58)你眼睛“看”,那么内在的力量就会透过眼睛这个窗户,像手电筒一样,把光线(能量)给射出去,所以说眼睛看多了,也是一种内在力量的外漏。你可以通过闭关的形式把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切断掉,但是你没有办法把意根切断掉。也就是说你的念头、散乱心无法断掉。等你走出山洞,前五根会变本加厉地活动(散乱),把你在山洞里得到的一点“功夫”全部给消耗掉。不能降伏意根,你这堂功课算是白做了!所以说你必须一上来就把意根降伏住。


59)你用清净心为对方念经,就能够使对方受益。如果你的心不清净,你的神通再大,你也超度不了任何一个人。


60)能够超度的不完全是某一段经文,关键是这一颗清净心。“经”相当于一只杯子,清净心是杯子里的水,能够解渴的是杯子里的水而不是杯子。如果说念念经就能够超度的话,凡是能够识别文字的人都会诵经,是不是就都能够超度呢?可是有许多修行人,他不识字,它念一句阿弥陀佛、烧一支香、祷告祷告,他为什么就能够超度呢?这就是因为他有一颗清净心所起的作用,并非某一段经文所起的作用。


61)有神通并非说明自己的业障没有了,神通用得越多,越是在为自己造业!有了神通,你就容易介入别人的因果,不论善因还是恶因,将来你自己都会去受报。


62)修行人关键是要身心清净。为什么那么忌讳荤食呢?因为一个人的饮食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身体。身体不清净,也能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心态。同样道理,如果人的饮食清净,他的身体就清爽。为什么吃肉的人身体里面的浊气特别大?他散发出来的磁场,让吃素的人会感到很不舒服呢?你们可以想一想,一堆肉腐烂以后,它是一种什么气味?一堆蔬菜腐烂以后,它是一种什么气味?哪一个气味更强烈?我们吃到胃里的饮食,经过消化吸收以后,整个身体都会散发出食物的气味!实际上都是吃进去以后,通过胃酸的作用叫它腐烂。


63)日中一食,甚至还有短期的不吃饭。身体里面对五谷杂粮吃得越少,消化系统的分泌也就越少。吸收饮食的时候,要拿出身体里面原有的力量,才能够消化吸收,否则是没办法吸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吃多了以后,容易昏沉、容易散乱、还容易疲劳!可是在身体还达不到能吸收宇宙能量的情况下,就必须要靠五谷杂粮来维持身体的需要。都知道空气里面也有营养、阳光里面也有营养、水分里面也有营养,如果一个修行人能够把自己的身体打开,和宇宙融为一体,身体永远不会干枯、永远不会缺乏营养!一个人修得好,我们一看他的气质就与众不同;我们和他接近的时候,会感觉到他散发的一种磁场特别清净。首先他在饮食上已经做到了清净,而后又在心态上做到了清净。如此,身心都达到了清净。一颗清净的心就能有力量改变因果、转化业障!


64)讲“非”的人可恶,讲“是”的人更可恶。为什么讲“是”也不对呢?你讲“是”,无非是想证明对方的“非”、证明你自己是正确的。


65)“拨对密码”,怎么找?身心清净。身如何清净?吃素;心如何清净?心里面不要放事情。没事情不要去找事情,有事情就去做,做完了就放下。像一些修行的方法、打坐的技巧,这些有为法是没办法的情况下,勉强给了一个方法。它只能够帮助你走一段的路程,结束了这一段路程以后,这些方法就都用不上了。唯一能使得上的方法就是“身心清净 ”。


66)所谓法门,都是为了对治自己身心的烦恼,当身心的烦恼对治完了以后,都是通过“空无”的力量进入“道”里面。


67)人在哪里,心也在哪里,这也叫做“同一体”、也叫做“不二”。


68)不管你通过何种方法,能够达到一心不乱才是最重要的!方法不是目的,是手段。一心不乱是资本,通过资本换出本来面目,达到西方净土。


69)佛,为什么是“佛”,因为他在修道的过程中,与道的力量相应了,也就是和宇宙那个最高的力量相应了。他就是那个力量,那个力量就是他了。他和宇宙那个最高的力量融为一体了,他就是宇宙的力量。所以他能够成佛,能够成为觉悟者,能够成为相应者、得道者!


70)学佛的条件是“以人为本”!把你的言行举止修正确了、修规范了,把你的思想境界提升了、超越了,你的“人”才算修好了。“人”修好了,以人作为根本,在“人”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学佛。怎样做才算合乎“以人为本”呢?就是内修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心态,外修自己的言行举止——形象。


71)世间没有“解脱”,所谓的“解脱”,只不过是你不在意、不住在上面,不以此为苦、不以此为愁。


72)如果真能守住自己的心,就没有必要念外面的佛了!如果能够守住自己的真心,哪一个法门也不需要。一个人把外界的事物放下得越多,内在灵性的力量就产生得越多,这是看不见的境界。要远远超过有形有相的境界!有的人经常说自己修行的时候看见佛了 、看到光了、听到声音了、和佛菩萨交流了。这固然是一种境界,但绝对赶不上内在灵性力量的超越!在“法”上转来转去,转了一辈子,连最基本的“法”还走不出去。既然连最基本的法的层次还没有走出去,你怎么能进入道里面去呢?“法”不是“道”,它是为了指引入道而设的一个方便法。


73)佛告诉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不要拿着一个苹果在嘴里啃来啃去,认为天下只有你手里的苹果好吃,把外面所有的苹果全都否认掉了!你如果有胆量把你手里的苹果放下,再去尝试一下别的苹果,你会惊喜地发现:外面还有比自己手里的苹果好吃得多得多的苹果!放下自己手里的“苹果”,需要大的胆量、大的气魄才能够做到。


74)自古以来修道的人、悟道的人都带有三分傻气,绝对不是聪明透顶、油嘴滑舌的人。这些人与“道”无缘!


75)过去的祖师大德为什么要我们诵经、念佛、持咒、观想呢?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大家根本没有办法把力量转移回来守住自己内在的真心,也就是说守不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与其坐在这个地方胡思乱想,还不如找件事情给你做。做什么呢?叫你拼命地念佛、诵经、持咒、观想!等到有一天你诵经、念佛、持咒、观想很累了,突然把它放下转向内在,这个时候,你内在的一种清醒觉知的力量顿时产生。


76)一个人如果心里面挂着一件事情,他就不会昏沉,甚至会睡不着觉。一个修行人如果真的把“生死”挂在心上,把用功的力量放在心里边,在静坐的时候,他不可能昏沉。即便是昏沉,最多也只是二十分钟。这是生理上的一种力量,你没有办法降伏它。二十分钟以后,身心又会非常有精神。


77)守住自己的心,胜过修所有的法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守住自己的心呢?前提条件是能够看见自己的心。怎么能够看得见你自己的心呢?它究竟有没有形象呢?每一个念头,都是“心”的显现,你能够看见自己的念头产生,就意味着能够看得见自己的心;能够看见自己的心,就意味着能够把握得住自己的心。六根对六尘产生作用的是心,我们看到外面种种形象的时候,实际上是心启动的缘故。心如果不动,眼前的一切都是空白的,也即所谓的“视若无睹”!能够看到外面的种种现象,那么内在起念的时候,同样也能看见。实际上我们看见外界种种现象的时候,它是内在的“念”延长和外界的现象融为一体了。当起心还没有和外界的现象连接时,当心念起的那一刹那,就应该看见,就应该把它就地熄灭,不要等到内在心的力量与外界六尘的形象连接以后,再去熄灭,就已经来不及了!譬如说当我们看到外面的“苹果”的时候,同时已经在起分别、判断、思维了,已经形成“波浪”了,这个时候你想要熄灭你的妄心已经来不及了!要在你内在开始动念看苹果、将要看苹果的时候,就应该在内在把这个“动念”熄灭掉。


78)只有身心内外都放下以后(也即“无心于事”的时候),产生的念头你才能够很清楚地看见。无论所起的是善念、恶念、无记念,都能看见。念念能见!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话,所有的法门你都不需要了。因为你已经能够守住自己的真心了,能够不外求了,力量已经回来了,根本不需要再回过头来走过程了!


79)心太散乱,从眼神就能很清楚地看得出来,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眼神“茫茫然”,为什么会茫然呢?因为他没有目标。要达到“无住”,首先要完全地住在一件事情上。也就是说首先要能够高度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只有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够上升一个台阶而进入“无住”。我们现在是处在最下面一个台阶上,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这儿抓一把、那儿抓一把,抓了无数次、无数遍,一直还没有专一地抓一个。等到有一天我们突然醒悟了,迈上了一个台阶了,也就是说真的抓住一个方法了,也就意味着住在这一个方法上了。修上三年、五年,这个时候,我们的眼神,我们的智慧,绝对不像现在这样!等修过了三、五年的时间,你有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达到“无住”了。这时你绝对不会停留在这个法上,不放弃这个“法”,你是没有办法入道的。因为这只是一段路的过程,当你走完了这个过程,就意味着一定能够入道。如果不从这个过程走出来,绝无可能入道!第一层次的“无住”,是没有办法集中在一个焦点上;第三层的“无住”是一种成就者对世间“六尘”的超越;处在第二层的人,给外界的感觉是在进步、信心十足、吃苦耐劳、有道心;进入了第三层的人,第二层的现象都不存在了,给外界的错觉反而是没有道心、没有恒心,但是行家一看就知道。


80)没有一个法是究竟的,没有一个法是能够治病的,没有一个法是高的、低的。如果说有一个法是究竟的、是最高的,那就是我们祖师爷讲的:守住自己的真心,胜念一切佛、胜修一切法门!


81):“真”就是“妄”,“妄”就是“真”,真妄一体!所谓的“守本真心”,就是守妄心。通过妄心深入,见到真心。真心就是根,妄心就是苗啊!“苗”是由“根”产生的,通过苗往下挖,就会挖到根。因为你见不到根,只能够见到苗,所以你抓住苗不放,一直往里面追,就到了根,会发现真妄是一不是二。所谓的心、性是一不是二,就是说性是心的体,心是性的相。何为心的“相”呢?六尘就是心的相,心又是性的相。它们是分三个层面来论述的。所谓的六根、六尘、六识,就是这个道理。就凡夫而言,有体、相、用,有真与妄,对于一个圣人而言,体、用不能分,本来就是一个。妄和真根本就不存在!

                                  
82)有舍利子就是因为六根关闭掉了!六根为什么关闭呢?就是因为心与道沟通了、相应了。心不能够与道相应,身体里面的能量就会漏掉。心与道沟通了、相应了,六根封闭、元气没有漏掉,才能够有舍利子。有舍利子的人并不能说修行已经圆满了、大彻大悟了,但是有一点敢肯定,他已经与道相应了、沟通了,否则的话,他不会有舍利子!没和道沟通,你身体里面的能量全部从六根漏掉了。什么和道相应了?心性的力量和道相应了。心性的力量是万物之母!


83)看一个人修行能不能成就,很简单!你就看他做世间的事情吃不吃苦、卖不卖力。如果做世间的事情都不愿意吃苦、忘不了“我”,你修行更吃不了苦、忘不了我!如果你做世间的事情能够吃苦、忘我;修道也能够吃苦、忘我;你一旦出去弘法、建庙,你也同样能够吃苦、忘我;你出去做生意,也同样能吃苦、忘我。因为你能够对一件事情吃苦、忘我,你对样样事情都能够吃苦忘我。胆小的人走到哪里都胆小,胆大的人走到哪里都胆大!

 
84)也许你努力一年(对方不努力),彼此之间的差距还看不出来;你努力十年,彼此之间的差距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功夫绝对不会辜负你,天下没有不公平的事情,一切、一切绝对公平!所谓的“不公平”,是你的心态不平,看什么事都不公平。

       
85)“如果八十岁老翁不如我,我就教他;三岁的孩童比我强,我就向他礼拜请教。”“祖师爷”就是祖师爷!就有这个气魄、有这个风度!
现在我们谁能够做得到?一听说你是居士,我才不向你请教;一听说你刚出家三年,我出家二十年了,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一听说你是个比丘尼,我是个比丘,你就靠边站,我才不听你开示!如果你真的尊重真理,你就不会被表象所转。你可以不服一个人,但是你必须服从真理。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服,他绝对一事无成!


86)何为命浊?也就是我们通过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妄念的“根”断绝了,烦恼降伏了,四相超越了。一个超越了四相的人,他已经没有烦恼了,他生死的根已经没有了,他也就超越了“命浊”。真正的临命终时的含义,就是超越了“命浊”!绝对不是指临死咽气的时候。 超越了命浊的人,弥陀自然现前,那也就没有生与死、来与去。若有来、去的不是佛,更不是道!佛与道是无名无相、无来无去。如果一个人“命浊”结束了,他已经跳出了三界。


87)心量太小的人,根本没有办法成就,不管你干哪一行,学佛还是不学佛,乃至说你做世间上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成就。因为你没有这个“量”,没这个容器!想干多大的事,必须要有多大的容量。也就是说要有多大的承受力。


88)古人把“明心”列在“修”的层次、把“见性”列到“炼”的层次,修与炼、明心与见性之间,它们还有很远的距离。如果大家不把“本来面目”修出来,你又如何去训练那个本来面目呢?所谓的“先修后炼”,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大家说:我炼的是这颗心!我问你,你见到了这颗心了没有?你肯定会说:没见到!既然没见到,又如何炼这颗心呢?你训练这匹野马,首先要找到这匹野马。实际上我们现在还处在修这颗心的阶段,你什么时候把它修出来了,见到它了,才知道如何正确、有把握地炼这颗心。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又如何避免自己的缺点呢?大家往往误以为烧烧香、拜拜佛、就是在修炼,实际上大家做的这些都与道不相干。想了脱生死,必须明心见性!


89)读了一些佛学知识,都知道要“了脱生死”。为什么会生呢?妄心未死故能生;为什么会死呢?三界五行未跳出,故会死。


90)怎么用功呢?大家误以为每天在诵经、拜佛、持咒、观想、打坐,这就是修行。那只能说大家心目中的“修行”是这样的。一个未明心的人,以为这样做就算是在修道;而一个明心的人,他绝对不会仅仅做以上这些事情。可是,往往大家会认为这个明心的人绝对没有修行。因为已经明心的人,他知道如何做、如何修,才是真正在修道,才能够真正与道相应。诵经、拜佛、持咒、观想,是不是修行呢?只能说它是“皮毛”的修行。一个见性的人,他做以上这些事情,完全可以与道相应!一个未明心、未见性的人做以上这些,与道毫不相干。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和道相应。并不是说只有通过盘腿打坐、诵经拜佛、观想持咒,才能够和道沟通。


91)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训练到每时每刻、一心一意做一件事,这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即便是你不能做到这样,你也要做到当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再去考虑其它的事情。


92)所谓的“无分别”,不是什么也不分别,而是“无住”,无住就是无分别。今天天气冷不冷,难道你不知道?今天你吃菜说太咸了,我就说你“分别”,怎么不像个修行人?一个智商健全的人,肯定会有分别。分别而无住,即是无分、无别。
 

93)“后得智”决定了你的层次,“根本智”决定了你的见地。你花一年的时间,掌握了“根本智”;“后得智”,你至少也要花上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得到。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94)你的习气毛病是在累世的做人做事当中累积起来的,所以你要想把你的习气戒除掉,还必须要借助于这一世做人做事来对治它。也就是说,你的习气因什么来的,还要应什么而修掉!我们这一世之所以有某一方面的习气毛病,那就说明在前世这个习气就没有突破掉、消除掉。所以这一世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卡在我们修行的路上,障碍我们前进。如果你这一世不突破掉,同样还会带到来世,障碍你修道!


95)许多东西不是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你想改变自己的习气毛病、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纳入正确、正规的范畴里边来,你没有几年的强迫训练自己,根本不会改变自己内在的气质!也就是说要改变内在的现象,使其发生质的改变,必须要经过一个生命周期。那么人的生命周期是多久呢?七年为一个生命周期。所以我们的习气毛病,即使你很用心去改,你的见地、修证都达到了,至少也要通过七年的行愿,才能改变你内在的恶习。必须要经过一个生命周期。


96)向别人请教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恰恰相反,正说明你内在的品德高尚、胸襟博大、宽宏,你才敢向别人请教。如果你心量很狭隘,你就不敢向别人请教、不敢把你的内心敞开在别人的面前,怕别人知道你什么都不懂。


97)实际上佛法的根本不是在“定”,也不是在“慧”,而是在“用”。即使你“定”的功夫再大、“智慧”再大,你生不起妙用,也就是说你不会做人做事,你的定、你的慧,要它干什么呢?


98)一个人,内在有一股力量,他通过语言把这股力量发泄掉了,他就不会通过行为发泄出来;他如果是通过行为发泄出来,他就不会通过语言发泄出来。譬如说善于做事的人,他肯定不善于讲话;善于讲话的人,他肯定不善于做事。当然也有两者具备的,但是这种情况不太多。
为什么说爱说话的人不愿意做事呢?因为他已经把内在的力量通过讲话给发泄掉了。不愿意讲话的人呢,他内在的力量是通过做事来发泄的。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股力量,它必须有一种表现的方式,你不可能把这股力量压抑在里面,不让它表现出来,也可以说是通过一种方式宣泄出来。


99)对自己要狠一点,你自己不对自己狠,想叫别人对你狠,那你就要付出了,付出什么呢?付出脸面!实际上你能够找到一个人,他能对你狠,那可以说是你的造化、是你的福气、是你生生世世修来的!事实上你也找不到一个人对你狠。人家凭什么对你狠呢?人家既不欠你的,又不该你的,凭什么手把手地教你、耐心地教你呢?让别人管我们,自己是非常难为情的。尊贵的人从来不需要别人管,都是自己管自己。一些贱骨头的人才需要别人来管自己!


100)一个人内在的潜在能量,不管是智慧还是神通,一是通过修定修出来,二是通过无我地奉献,也可以把它引发出来。“入定”是往里面挖,像挖井一样,不断地挖,挖深了,就把水给挖出来了,智慧神通就出来了。还有一种方法是无我地奉献。什么叫做“无我”呢?你把自己交给了三宝、交给了众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什么都愿意付出。要力气,付力气,要什么给什么。不断地奉献、不断地打开自己,你的神通智慧,自然也会出现。往外释放的时候,给予的时候,就如同一间屋子里面的东西,不断地拿出去,拿到最后,一定是空掉了!“得道”就是在“真空”后才会出现,才能够产生“妙有”,进一步产生“妙用”。多数学佛修道的人,都是小根小器的人,他只能够采用第一种方法——“打井”的方法。不断地打、不断地打……大根大器的人,他是采用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奉献”的方法。把门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全部往外拿、往外扔、往外给予、奉献、施舍!一个是寻找,一个是给予。你要想证得圆满的果位,最后必须要回到“往外”的这条路线上,否则你永远是一个罗汉。因为罗汉的果位,就是采用“打井”的方式来获得的。为什么“六度万行”要把“布施”摆在第一位呢?为什么不把“禅定”摆在第一位,而摆在第五位呢?


101)你光想索取,不愿意给予、不愿意付出,那么你内在的智慧、神通和功德、福报怎么培养起来呢?“培福”,不是从索取中培,而是从付出当中、施舍当中、奉献当中培的。这些都是前提条件,首先要带着一种“无我”的心态来做这些。


102)有德有才的人很难找到,因为有德有才的人,是要讲究缘分的,他未必会在你身边干事。往往有德有才的人,都是拉一杆大旗,自己打出一片天下!有才没德的人,他绝对打不出一片天下!往往那些有德无才的人,还能够打出一片天下来。


103)人若要想健康、长寿,首先两只脚、两条腿的气脉要畅通。尤其是肾脏不好的人,更要盘腿。


104)五官端正的人,身心就容易健康,心态也全面,思想就不会走极端。五官偏激(长得古里古怪)的人,思想就偏激,容易走极端!


105)如果你的思想很散乱,不能定在这个问题上一直追究下去的话,你的问题就解答不出来;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你的身心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都住在这个问题上,很快这个问题就剖析出来,得到答案了。你集中不到这个问题上,走神了,哪里会有答案出现呢?所以说,“慧”也就不会出来。


106)修“布施”,修到最高的境界就是“无我”,无我就是与诸佛、与宇宙同一体。仅仅通过布施这个法门,就能够达到无相三昧,就能够成就自己的法、报、化三身!还求什么明师、求什么法?“布施”就是一个最完整的法门!


107)应该养成一种习惯,每天看一段经文,把这段经文记在脑子里,放在心上,一直把这段经文给它琢磨透彻。思想系在这段经文上,这是一个对治妄想比较有用的方法。我们在考虑经典的时候,就是与佛相应。


108)我们体内的阴阳两种力量,在一天当中有两次要交合在一起,子时一次、午时一次。如果从养身之道来讲,这两个时辰中能够躺下10~20分钟是最理想的。


109)我们人体的阴阳两种力量在子、午这两个时辰要归源。它们每次归到源头碰撞以后,力量马上就补充足了,又分散到身体的四面八方去工作了。当工作了十二个小时后,就像是电能消耗完了一样,又需要补充了。就再回到源头,阴阳两种力量就再碰撞一次,又补充足了,又分散开来继续工作。每天如此,周而复始!在这两个时辰当中,身心越放松、阴阳两种力量交融的越彻底、越快、质量越好。有些人因为他不懂这个道理,咬着牙挺着硬坐,长期睡眠不足,甚至不躺下睡觉。结果由于心、肝供血不足而引起焦虑、睡眠不好、肝火旺盛,甚至引起肝炎、肝硬化。这都是因为身体不能很好地放松,气血不能充分地滋润这些五脏六腑而导致。身体越放松,气血越畅通。


110)所谓的控制头脑、控制身心、控制自我,通俗一点讲,就是控制生理和心理的能量。你控制不了身心这股能量,你就做不了主。你不能转它,就被它所转。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