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身份证:ORCID和ORCID iD,如何注册、获取并投稿使用?

学术活动是一个连续的、长时间的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将你的所有研究活动关联在一起呢?这里就需要用到一个【学术身份证】——即ORCID,你所有的国外投稿都是需要用到这样一个系统的。现在很多期刊投稿时,都要求你提供每个作者的ORCID了。

 

大多数出版商现在要求所有与其出版物相关的研究人员使用ORCID iD。英国皇家学会宣布,从2016年1月1日起,它将要求所有相应的作者向其期刊提交论文是都需提供ORCID iD。其他七家出版商,包括美国地球物理联盟(AGU)、eLife、EMBO、Hindawi、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PLOS和Science,也承诺在2016年在其出版过程中要求使用ORCID iD。出版商认为如果ORCID iD能尽可能多的被研究人员和组织采用,那么通常情况下对研究人员和科学的传播都会有很大的好处。

全球科研人员注册的ORCID iD号数量已达9百多万,超过9000多种期刊在投审稿阶段收集作者的ORCID iD号,并添加到论文的元数据中。包括Wiley、Springer Nature、AAAS/Science、IEEE、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美国化学学会(ACS)、等出版集团和协会纷纷签署ORCID公开信,支持ORCID的发展与应用,并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作者向旗下期刊投稿时需提供其ORCID iD号。更有800多家大学、科研基金、政府机构、出版社等加入ORCID机构会员,通过ORCID机构会员API连接科研管理系统、基金管理系统、机构知识库、投审稿系统、数据平台等,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推送与无缝连接。

 

01 什么是ORCID

ORCID是一个独特的标识符,会记录你所有的学术研究活动,包括你参与创作的出版物、数据集、与研究机构的隶属关系以及资金支持等等。

算了,太文绉绉的语言咱也组织不来。说通俗点,ORCID就相当于是一个学术身份证。身份证大家都知道,一人一个,是你自己的独特凭证,身份证里面会镶嵌一个芯片,可以记录你所有的在案的活动,比如,你的乘车乘机信息、租住信息等等。可以有人跟你重名,但是身份信息没人会跟你重复,一人一证,这是最基本的。

ORCID就等同于一个身份证,是一个可靠的学术凭证。ORCID绑定的是邮箱,一个邮箱一个ORCID一个身份信息。举个例子,假如你是西湖大学新闻学院的副教授王三[1],不巧的是同单位同学院还有一个叫王三[2]的副教授,两个人都发了SCI,这个时候该怎么区分哪个文章是谁的呢?

这个时候ORCID就发挥作用了,保证不会把王三[1]的文章冠名成王三[2]。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将个人的工作与其他研究人员区分开,得以识别,并且不容易与其他同名者的成绩相混淆;它有助于跟踪学者的研究成果。

现在国外的大多数出版商已经要求所有与其出版物相关的研究人员使用ORCID了。

 

文章剩余内容<<<<<

 

<think>嗯,用户现在问的是ORCID是什么。之前他们问过关于英文称呼的问题,像是Mr.Prof.,现在转到了ORCID,可能是在学术或者研究环境中遇到了需要了解身份标识的问题。我需要先确认ORCID的定义,然后解释它的用途重要性。 首先,ORCID全称是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也就是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它是一个非盈利组织提供的服务,用来解决学术圈里作者重名的问题。比如,很多人的名字可能相同,导致论文归属不明确,ORCID就是用来唯一标识每个研究者的。 接下来,用户可能想知道ORCID的结构。通常是一个16位的数字,分成四组,比如0000-0002-1825-0097。这样的格式容易识别,而且可以通过链接访问研究者的个人页面,展示他们的学术成果。 然后,用途方面,用户可能需要知道ORCID投稿、基金申请、机构管理中的作用。比如,投稿时绑定ORCID可以避免混淆,机构用来管理学者信息,或者基金申请时确认身份。这些都是实际应用场景,用户可能关心这些细节。 用户可能还会问为什么需要ORCID。这时候需要解释学术交流中的问题,比如名字重复、拼写变化、机构变动等,导致追踪成果困难。ORCID作为永久ID,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学术记录的准确性。 另外,如何注册使用也是用户关心的点。需要说明注册是免费的,填写基本信息,关联已有的研究成果,比如PubMed、Scopus等。这部分要简明,步骤清晰,让用户知道操作起来不复杂。 可能用户还会想知道ORCID的优势,比如国际通用、跨平台整合数据、隐私保护等。这些特点能帮助用户理解为何选择ORCID而不是其他标识符。 最后,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用例子帮助理解。比如提到王小明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名字拼写问题,用ORCID就能统一标识,避免混淆。这样的例子能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 需要避免使用复杂术语,保持语言口语化,同时确保信息准确。之前用户的问题是关于英文称谓,现在转向学术标识符,可能用户的背景是学生、研究人员或者学术工作者,需要明确回答他们的实际需求。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比如ORCID的具体结构,要核对正确信息,比如确实是16位数字,分成四组,用连字符连接。同时,强调ORCID的非盈利性国际认可,增加可信度。</think>以下是关于 **ORCID** 的详细介绍,按逻辑分层解析: --- ### 一、**ORCID 是什么?** - **全称与定义** 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提供的全球性学术身份标识系统,旨在解决学术研究中因**姓名重复、拼写差异、机构变动**导致的身份混淆问题。 - **核心作用**:为每位研究者分配一个**唯一、永久**的数字身份编码,确保学术成果的准确归属。 - **标识符格式** - 由16位数字组成,分为4组,格式示例:`0000-0002-1825-0097` - 可通过链接访问个人学术主页(如:`https://orcid.org/0000-0002-1825-0097`)。 --- ### 二、**ORCID 的用途** 1. **学术成果管理** - 绑定论文、专利、数据集等研究成果,避免因姓名重复或机构变更导致成果归属错误。 - 示例:王小明(Xiaoming Wang)在不同数据库可能被记录为 `X. Wang` 或 `Xiao-Ming Wang`,ORCID 可统一标识。 2. **学术流程简化** - **投稿**:期刊投稿系统(如Elsevier、Springer)要求绑定ORCID,自动关联作者信息。 - **基金申请**:资助机构(如NSF、NIH)通过ORCID验证研究者身份成果。 - **机构管理**:大学或研究机构用ORCID整合学者信息,提升管理效率。 3. **国际合作与认证** - 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ORCID,作为跨平台、跨语言的学术身份凭证。 --- ### 三、**为什么需要ORCID?** | 问题场景 | ORCID的解决方案 | |---------------------------|--------------------------------| | 同名研究者难以区分 | 唯一编码精准标识个人 | | 姓名拼写差异(如拼音变动) | 永久绑定所有变体名称 | | 跨机构或跨国工作 | 成果归属不受机构变动影响 | | 学术成果分散在不同平台 | 一键整合至ORCID主页 | --- ### 四、**如何注册使用** 1. **注册流程** - 访问官网 [https://orcid.org](https://orcid.org),点击“Register now”。 - 填写基本信息(姓名、邮箱、密码),生成专属ORCID。 - **免费**:个人注册使用均不收费。 2. **关联研究成果** - 手动添加:在ORCID主页上传论文、专利等信息。 - 自动同步:授权平台(如Scopus、Web of Science)自动导入成果。 --- ### 五、**ORCID的优势** - **国际通用性**:被全球超过1万家机构及出版商采用。 - **数据整合**:支持与Crossref、DataCite等数据库联动。 - **隐私可控**:用户可自主设置信息可见范围(公开/私有)。 --- ### 六、**示例场景** - **学者A**:从中国转到美国工作,ORCID确保新旧机构的成果统一归集。 - **学者B**:与同名研究者合作发表论文,ORCID避免期刊系统误判作者身份。 --- **总结**:ORCID学术界的“身份证”,通过唯一编码解决身份混乱问题,提升学术交流的效率可信度。建议研究者尽早注册绑定成果,以保障个人学术记录的完整性与影响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