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身份证:ORCID和ORCID iD,如何注册、获取并投稿使用?

学术活动是一个连续的、长时间的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将你的所有研究活动关联在一起呢?这里就需要用到一个【学术身份证】——即ORCID,你所有的国外投稿都是需要用到这样一个系统的。现在很多期刊投稿时,都要求你提供每个作者的ORCID了。

 

大多数出版商现在要求所有与其出版物相关的研究人员使用ORCID iD。英国皇家学会宣布,从2016年1月1日起,它将要求所有相应的作者向其期刊提交论文是都需提供ORCID iD。其他七家出版商,包括美国地球物理联盟(AGU)、eLife、EMBO、Hindawi、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PLOS和Science,也承诺在2016年在其出版过程中要求使用ORCID iD。出版商认为如果ORCID iD能尽可能多的被研究人员和组织采用,那么通常情况下对研究人员和科学的传播都会有很大的好处。

全球科研人员注册的ORCID iD号数量已达9百多万,超过9000多种期刊在投审稿阶段收集作者的ORCID iD号,并添加到论文的元数据中。包括Wiley、Springer Nature、AAAS/Science、IEEE、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美国化学学会(ACS)、等出版集团和协会纷纷签署ORCID公开信,支持ORCID的发展与应用,并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作者向旗下期刊投稿时需提供其ORCID iD号。更有800多家大学、科研基金、政府机构、出版社等加入ORCID机构会员,通过ORCID机构会员API连接科研管理系统、基金管理系统、机构知识库、投审稿系统、数据平台等,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推送与无缝连接。

 

01 什么是ORCID

ORCID是一个独特的标识符,会记录你所有的学术研究活动,包括你参与创作的出版物、数据集、与研究机构的隶属关系以及资金支持等等。

算了,太文绉绉的语言咱也组织不来。说通俗点,ORCID就相当于是一个学术身份证。身份证大家都知道,一人一个,是你自己的独特凭证,身份证里面会镶嵌一个芯片,可以记录你所有的在案的活动,比如,你的乘车乘机信息、租住信息等等。可以有人跟你重名,但是身份信息没人会跟你重复,一人一证,这是最基本的。

ORCID就等同于一个身份证,是一个可靠的学术凭证。ORCID绑定的是邮箱,一个邮箱一个ORCID一个身份信息。举个例子,假如你是西湖大学新闻学院的副教授王三[1],不巧的是同单位同学院还有一个叫王三[2]的副教授,两个人都发了SCI,这个时候该怎么区分哪个文章是谁的呢?

这个时候ORCID就发挥作用了,保证不会把王三[1]的文章冠名成王三[2]。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将个人的工作与其他研究人员区分开,得以识别,并且不容易与其他同名者的成绩相混淆;它有助于跟踪学者的研究成果。

现在国外的大多数出版商已经要求所有与其出版物相关的研究人员使用ORCID了。

 

文章剩余内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