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初级基本原理总结

电路初级基本原理总结:


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10 -19 C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C)。
    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   ②电路闭合
    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
    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只需一个;各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条支路之间互不影响)  
    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可以不止一个;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电流路径不止一条。

     判断串联、并联电路的常用方法: 

        ①分流法:观察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的过程中,是否有分支。如果电流有分支,则电路为并联;如果电流没有分支,则电路为串联。  
       ②断路法:将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用电器去掉后,观察其他用电器是否能继续工作。如果其他用电器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串联。  

      ③电路工作特点法:观察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如果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则电路为串联。  方法: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如果电路中连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则先把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看作断路,把电流表所在的位置看作纯导线,然后再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电流(I)
      国际单位:安培(A);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 A),  1安培=103 毫安=106 微安。

电压(U) 
      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3伏=106毫伏
      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有电流则一定有电压。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是380伏

电阻(R)
       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 千欧; 1千欧=103 欧。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则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电阻(R)与它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无关。


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强调:此结论绝对不能倒过来说。 
     公式:式中单位: I→安(A); U→伏(V); R→欧(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R必须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即要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中计算;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只是R的确定式,而不是决定式) 。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④分压作用:U1/U2=R1/R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W1/W2=Q1/Q2=P1/P2=R1/R2      U1/U2=R1/R2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1/R1+1/R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 R=R1.R2/(R1+R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⑤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W1/W2=Q1/Q2=P1/P2=R2/R1      I1/I2=R2/R1 


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

 电流对用电器做的功(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①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J)。常用:度(千瓦时)KW.h,  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②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③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 W→焦(J); U→伏(V); I→安(A); t→秒)。 

④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①式中的W、U、I、t必须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才能代入公式计算,即要满足“同一性”;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⑤其他计算公式:W=I2Rt(多用于串联电路) ,   W=U2t/R(多用于并联电路) 


 电功率(P):

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①计算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I→安(A)) 

②利用公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a.如果W用焦(J),t用秒(s),则P的单位是瓦(w); 

b.如果W用千瓦时(KW.h),t用小时(h),则P的单位是千瓦(KW)。   

c.公式中各物理量必须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计算。 

③其他计算公式:P=I2R (多用于串联电路),P=U2/R(多用于并联电路)        

④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⑤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⑥实际电压(U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⑦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⑧用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随加在它两端的实际电压而改变。实际电压升高,实际功率增大;反之则减小。 a.当U 实> U额时,则P 实> P额 ;(灯很亮,将缩短灯泡寿命,且易烧坏)。  b.当U实 < U额时,则P实 < P额;(灯很暗)。  c.当U实 = U额时,则P实 = P额;(正常发光)。  

⑨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即同一用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跟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平方成正比,P1/P2=U12/U22) 例如:一只标有"220V  100W"字样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它消耗的实际功率是25瓦)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①计算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J); I→安(A); R→欧(Ω); t→秒。)  

②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Q=W,可用电功计算公式来计算电热.(如热水器,电炉,电烙铁,电饭锅,电热毯,电热灭蚊器,电烤箱,电熨斗等纯电阻用电器), 即有     Q=W= Pt=UIt =U2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补充结论: 
①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W1/W2=Q1/Q2=P1/P2=R1/R2      U1/U2=R1/R2 

②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W1/W2=Q1/Q2=P1/P2=R2/R1      I1/I2=R2/R1 

③额定电压相等的用电器: 
   a. 额定电压相等的用电器(灯泡),额定功率越大的其电阻越小;额定功率越小的其电阻越大。 
   b. 当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时,额定功率越大,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小(灯泡较暗);额定功率越小,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较亮)。   可简单地记成“额大实小,额小实大”。 
   c. 当用电器并联在电路中时,额定功率越大,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较亮);额定功率越小,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小(灯泡较暗)。   可简单地记成“额大实大,额小实小”。 

④同一用电器接在不同电压的电路中时,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大小跟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即     P1/P2=(U1/U2)2 

⑤两个不同规格的电灯(其它用电器)串联时,应让额定电流小的电灯(用电器)正常工作;当它们并联时,应让额定电压小的电灯(用电器)正常工作。 ⑥两个电阻(假设R1>R2):当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时,R1消耗的实际功率大于R2消耗的实际功率,即P1> P2; 当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时,R1消耗的实际功率小于R2消耗的实际功率,即P1< P2。 ⑦解决串联电路的相关问题时,应抓住“电流相等”这一特征; 解决并联电路的相关问题时,应抓住“电压相等”这一特征。



电学公式汇总 :







总结不好多多担待,文章只单纯个人总结,如不好勿喷,技术有限,有错漏麻烦指正提出。本人QQ:373965070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SEPIC电路的工作原理,我需要先回忆一下相关知识。SEPIC是单端初级电感转换器,属于DC-DC转换器的一种,能够实现升降压功能。记得它的结构包括两个电感和一个耦合电容,可能还有开关管和二极管。 首先,用户提到有参考引用,其中引用[2]讲到了SEPIC电路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提到一个致命缺点,但具体是什么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我需要确保解释清楚SEPIC的基本工作原理,可能分步骤说明开关导通和关断时的电流路径。 然后要注意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比如引用[3]提到的限流保护电路,虽然和SEPIC不直接相关,但可能在保护机制方面有联系,不过用户主要关心的是工作原理,所以重点还是在结构和工作模式上。 需要确认SEPIC电路的关键元件:输入电感、耦合电容、开关管、二极管和输出电容。在开关导通时,输入电感储能,耦合电容充电;开关关断时,电感和耦合电容释放能量到输出端。这样能量传递的过程如何实现升降压,需要详细说明。 还要提到SEPIC的优点,比如输入输出同极性,电压范围宽,但缺点可能如引用[2]所说,有致命缺点,比如效率问题或复杂的设计?需要明确这个缺点是什么,可能是耦合电容的电压应力较高,或者需要精确控制开关时序? 另外,用户要求使用中文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确保LaTeX公式正确,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例如,输出电压公式应该是用独立公式,比如$$V_{out} = \frac{D}{1-D} V_{in}$$,这里是否正确?或者SEPIC的输出电压公式是否不同? 需要核实SEPIC的输出电压公式,正确的应该是基于占空比D的表达式,可能为$V_{out} = \frac{D}{1-D} V_{in}$,或者是否有耦合电感的影响?如果有耦合电感,可能公式会不同,但通常SEPIC的输出电压公式与非隔离的升降压类似,但结构不同。 另外,需要生成相关问题,比如SEPIC与其他拓扑的对比,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应用场景等,确保问题相关且有助于用户进一步学习。 最后检查引用部分,引用[2]提到SEPIC的致命缺点,在回答中需要指出,比如可能是开关管和二极管的高电压应力,或者耦合电容的高纹波电流,导致寿命问题或效率降低。这部分需要准确,但引用中没有具体说明,可能需要用通用知识补充。 总结步骤:1. SEPIC电路的基本结构;2. 工作模式(开关导通和关断状态);3. 输入输出关系公式;4. 优缺点分析;5. 应用场景;6. 相关问题生成。</think>### SEPIC电路工作原理详解 #### 1. **基本结构** SEPIC(Single-Ended Primary Inductor Converter)电路是一种非隔离型DC-DC转换器,能够实现升降压功能,且输入与输出电压极性相同。其核心元件包括: - **输入电感** $L_1$:存储输入能量; - **耦合电容** $C_1$:传递能量并平衡电压; - **开关管**(如MOSFET):控制能量传递; - **二极管** $D$:单向导通; - **输出滤波电容** $C_2$:平滑输出电压。 典型结构如图: ``` Vin → L1 →开关管 │ │ C1 D → L2 → C2 → Vout │ │ GND GND ``` #### 2. **工作模式** SEPIC电路通过开关管的通断分两阶段工作: - **开关导通时**: - 输入电感 $L_1$ 储能,电流线性上升; - 耦合电容 $C_1$ 通过开关管向电感 $L_2$ 放电; - 二极管 $D$ 截止,输出由电容 $C_2$ 供电。 - **开关关断时**: - $L_1$ 释放能量,与 $C_1$ 串联向负载供电; - 二极管 $D$ 导通,$L_2$ 电流通过 $D$ 续流; - 输出端由 $L_1$、$C_1$ 和 $L_2$ 共同供电。 #### 3. **输入输出关系** 输出电压由占空比 $D$ 控制,公式为: $$V_{out} = \frac{D}{1-D} V_{in}$$ 其中 $D$ 为开关管导通时间占空比。通过调节 $D$,可实现 $V_{out} > V_{in}$(升压)或 $V_{out} < V_{in}$(降压)。 #### 4. **优缺点分析** - **优点**: - 输入输出同极性; - 宽输入电压范围; - 无隔离变压器,结构紧凑[^2]。 - **缺点**: - **耦合电容电压应力高**,需耐压值较高的元件; - 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为 $V_{in} + V_{out}$,影响效率[^2]; - 存在多个电感,电磁干扰(EMI)较难抑制。 #### 5. **应用场景** - 电池供电设备(如锂电池系统需升降压); - LED驱动电源(适应输入电压波动); - 工业设备中电压匹配需求场景[^1][^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