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肤效应的通俗理解与集肤深度计算

在交流条件下,由于导体内部电磁场能量的消耗,电流集中于导线表面,这就是趋肤效应,又被称为集肤效应。受趋肤效应影响,在交流条件下的导线的实际阻抗较直流时大,且频率越高,阻抗越大。了解趋肤效应,对 PCB 的绘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紫色文字是超链接,点击自动跳转至相关博文。

目录:

一、趋肤效应

二、集肤深度计算

三、趋肤效应抑制


电感的物理基础:电子元件-电感、磁珠


一、趋肤效应

导线内部和导线外部的磁力线圈都能影响自感。为了区分它们,我们把自感分为内部自感和外部自感。内部磁力线圈是穿过导线金属并受金属影响的那部分。圆导线的外部磁力线圈并不穿过导线,也不会随频率而变化。但是,由于导线内部的电流分布随频率而变化,所以导线内部的磁力线圈也将发生变化。

图1.1.1 磁力线分布

当导线中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与电流分布在外表面相比,电流集中在导线中心时有更多的磁力线和更大的自感。根据 XL = 2πfL,其中,XL 电感阻抗(单位 Ω),f频率(单位 Hz),L自感(单位 H)。故自感越大,其电感阻抗越大。

现在,转向交流。这时的电流是正弦波,任何频率分量都是沿最低的阻抗路径传播。电感最大的电流路径,其阻抗也最大;随着频率的升高,高电感路径的阻抗会变得更大。频率越高,电流越倾向于选择电感较低的路径,即趋向于导线外表面的路径。

一般而言,频率越高,电流越趋向于在导线的外表面上流动。在某一给定频率,从导线内部到外部表面有特定的电流分布。这取决于电阻性阻抗与感性阻抗的相对大小。电流密度越集中,电阻性阻抗上的压降就越高。但是频率越高,内部路径和外部路径感性阻抗的差别就越大。这样的权衡意味着电流分布随频率而变化,且在高频时,全部电流会趋向于导线表面的那一薄层。

二、集肤深度计算

对于实际导线中的电流分布,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几何结构有很好的近似,圆柱体是其中之一。对于每个频率点,从导线表面到导线中心,电流分布以指数下降,如下图所示。

图2.1.1 电流分布的几何近似

在这种几何结构中,可以把电流层近似成有固定厚度 δ 的均匀分布,并称该等效厚度为集肤深度,它取决于频率、金属的电导率和导磁率,即

其中,δ 集肤深度(单位m),σ 金属的电导率(单位 S/m,即 Siemens/m),μ0 自由空间的导磁率 {4π*10^(-7)H/m},μr 导线的相对导磁率,f 正弦波频率(单位 Hz)。

铜的电导率为 σ = 5.6*10^7S/m,相对导磁率 μr = 1,它的集肤深度近似为:

其中,δ 集肤深度(单位μm),f 正弦波频率(单位 MHz)。在 1MHz 时,铜的集肤深度为 66μm。

对于 1 盎司铜线,当电流正弦波频率高于 10MHz 时,电流分布取决于集肤深度而不是横截面的结构。当低于 10MHz 时电流是均分布的,且与频率无关。当集肤深度小于横截面几何厚度时,电流分布、电阻和回路电感开始与频率有关。

图2.1.2 集肤深度受限制时铜线中的电流分布

当电路板上的铜线为 1 盎司或者几何厚度为 34μm 时,若频率 ≥10MHz,则导线中的电流不再占用线条的整个横截面,趋肤效应在电流分布中起主导作用。

三、趋肤效应抑制

1、选择合适的导体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镀银或镀金),可以降低导体表面电阻,减少信号损耗。

图3.1.1 PCB外边处理

2、多股细线导体可以有效减缓趋肤效应的影响,增加有效传输区域。

有些特高压采用直流传输,也是基于趋肤效应的考虑,直流电频率为0。

图3.2.1 电力电缆截面图

3、通过优化电路的封装和布局方式,减小信号路径长度和电流环路面积,可以降低趋肤效应的影响。


心中仍有鸿鹄志,他日登顶笑苍天。觉得不错,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哦!

参考资源链接:[高频电流的趋肤效应电磁兼容分析](https://wenku.csdn.net/doc/46bag2fp2d?utm_source=wenku_answer2doc_content) 在高频电路设计中,导线电阻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趋肤效应的影响,其中导线的有效截面被“缩减”导致的。为了优化导线设计,减少趋肤效应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我们需要计算高频下的导线电阻并据此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和尺寸。 首先,根据趋深度的公式δ=√(2/μσf),我们可以计算出在给定频率下电流主要流动的导体表层深度。一旦得到趋深度,我们就可以估计在特定频率下电流中流动的导体截面积。这个截面积直流情况下的截面积不同,是影响高频电阻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高频下的导线电阻: \[ R = \frac{\rho l}{A} \] 其中ρ是材料的电阻率,l是导线长度,A是电流流过的有效截面积。有效截面积A可以通过导线的直径或横截面积减去非导电部分的面积来近似计算,即A=π(d/2)^2 - π(δ/2)^2,其中d是导线直径。 在选择导线材料时,应优先考虑具有较高电导率的材料,如铜和银,因为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电阻率较低,能够减少高频电阻的增加。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导线的表面积来减少电流的趋肤效应,例如使用多股绞合线或者在高频应用中使用矩形或扁平导线。 最后,工程师还可以通过增加导线厚度来减少趋肤效应的影响,但需权衡成本和空间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和仿真来精细调整导线设计,确保电路性能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推荐参考《高频电流的趋肤效应电磁兼容分析》课件,获取不同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趋深度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如何影响导线电阻和电路设计的具体信息。 参考资源链接:[高频电流的趋肤效应电磁兼容分析](https://wenku.csdn.net/doc/46bag2fp2d?utm_source=wenku_answer2doc_conten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爱上电路设计

你的鼓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