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VggNet——加深版的AlexNet

前言

2014年,牛津大学计算机视觉组(Visual Geometry Group)和Google DeepMind公司的研究员一起研发出了新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VGGNet,并取得了ILSVRC2014比赛分类项目的第二名(第一名是GoogLeNet,也是同年提出的)和定位项目的第一名。

VGGNet探索了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成功地构筑了16~19层深的卷积神经网络,证明了增加网络的深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最终的性能,使错误率大幅下降,同时拓展性又很强,迁移到其它图片数据上的泛化性也非常好。到目前为止,VGG仍然被用来提取图像特征。

论文下载链接:https://arxiv.org/pdf/1409.1556.pdf%E3%80%82

一、VggNet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是经典的Vgg16网络模型:

(1)模型接收的输入是彩色图像,数据存储的形状为(B, C, H, W) 分别代表(图像数量,图片色彩通道,图片高度,图片宽度)以上图实例中为(1,3,224,224)
(2)模型的特征提取阶段是不断重复堆叠卷积层和池化层实现的,一共经过5次下采样(图中红颜色的层结构),下采样方式为最大池化。注意:通过调整步长(strdie)和填充(padding),网络中的所有卷积操作都没有改变输入特征图的尺寸。
(3)在最后的顶层设计中,经过三个全连接层实现对图片的分类操作。注意:由于全连接层的存在, 网络只能接收固定大小的图像尺寸

二、网络贡献总结

1、结构简洁

VGG中的所有卷积层kernel size,stride和padding都相同层与层之间使用max-pooling(最大化池)分开所有隐层的激活单元都采用ReLU函数最后接3层全连接层、softmax输出层构成。整个模型结构异常简单明了,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VGG也依然被很多工作用于图像的特征提取器的原因:大道至简。

2、小卷积核

VGG中的所有卷积操作都是使用小卷积核(3x3)。相较于大卷积核,一方面可以减少参数;另一方面,省下的参数可以用于堆叠更多的卷积层,相当于进行了更多的非线性映射,可以增加网络的拟合,表达,特征提取能力。

小卷积核是VGG的一个重要特点,虽然VGG是在模仿AlexNet的网络结构,但没有采用AlexNet中比较大的卷积核尺寸(如7x7),而是通过降低卷积核的大小(3x3),增加卷积子层数来达到同样的性能

VGG的作者认为两个3x3的卷积堆叠获得的感受野大小,相当一个5x5的卷积;而3个3x3卷积的堆叠获取到的感受野相当于一个7x7的卷积。这样可以增加非线性映射,也能很好地减少参数(例如7x7的参数为49个,而3个3x3的参数为27)

3、小池化核

相比AlexNet的3x3的池化核,VGG全部采用2x2的池化核。

4、通道数多

VGG网络第一层的通道数为64,后面每层都进行了翻倍,最多达到512个通道。相比较于AlexNet和ZFNet最多得到的通道数是256,VGG 的通道数进行了翻倍,使得更多的信息可以被卷积操作提取出来。

5、层数更深、特征图更多

网络中,卷积层专注于扩大feature maps的通道数、池化层专注于缩小feature maps的宽和高,使得模型架构上更深更宽的同时,控制了计算量的增加规模。

三、 代码实现(基于pytorch的python代码)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
 
class VGG(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features, num_classes=1000, init_weights=False):
        super(VGG, self).__init__()
        self.features = features
        self.classifier = nn.Sequential(
            nn.Linear(512*7*7, 4096),
            nn.ReLU(True),
            nn.Dropout(p=0.5),
            nn.Linear(4096, 4096),
            nn.ReLU(True),
            nn.Dropout(p=0.5),
            nn.Linear(4096, num_classes)
        )
        if init_weights:
            self._initialize_weights()

    def forward(self, x):
        # N x 3 x 224 x 224
        x = self.features(x)
        # N x 512 x 7 x 7
        x = torch.flatten(x, start_dim=1)
        # N x 512*7*7
        x = self.classifier(x)
        return x

    def _initialize_weights(self):
        for m in self.modules():
            if isinstance(m, nn.Conv2d):
                # nn.init.kaiming_normal_(m.weight, mode='fan_out', nonlinearity='relu')
                nn.init.xavier_uniform_(m.weight)
                if m.bias is not None:
                    nn.init.constant_(m.bias, 0)
            elif isinstance(m, nn.Linear):
                nn.init.xavier_uniform_(m.weight)
                # nn.init.normal_(m.weight, 0, 0.01)
                nn.init.constant_(m.bias, 0)


def make_features(cfg: list):
    layers = []
    in_channels = 3
    for v in cfg:
        if v == "M":
            layers +=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else:
            conv2d = nn.Conv2d(in_channels, v, kernel_size=3, padding=1)
            layers += [conv2d, nn.ReLU(True)]
            in_channels = v
    return nn.Sequential(*layers)

# vgg_tiny(VGG11), vgg_small(VGG13), vgg(VGG16), vgg_big(VGG19)
cfgs = {
    'vgg11': [64, 'M', 128, 'M', 256, 256, 'M', 512, 512, 'M', 512, 512, 'M'],   
    'vgg13': [64, 64, 'M', 128, 128, 'M', 256, 256, 'M', 512, 512, 'M', 512, 512, 'M'],
    'vgg16': [64, 64, 'M', 128, 128, 'M', 256, 256, 256, 'M', 512, 512, 512, 'M', 512, 512, 512, 'M'],
    'vgg19': [64, 64, 'M', 128, 128, 'M', 256, 256, 256, 256, 'M', 512, 512, 512, 512, 'M', 512, 512, 512, 512, 'M'],
}


def vgg11(num_classes): 
    cfg = cfgs["vgg11"]
    model = VGG(make_features(cfg), num_classes=num_classes)
    return model

def vgg13(num_classes):  
    cfg = cfgs["vgg13"]
    model = VGG(make_features(cfg), num_classes=num_classes)
    return model

def vgg16(num_classes):  
    cfg = cfgs["vgg16"]
    model = VGG(make_features(cfg), num_classes=num_classes)
    return model

def vgg19(num_classes):  
    cfg = cfgs['vgg19']
    model = VGG(make_features(cfg), num_classes=num_classes)
    return model

总结

Vgg证明了较深的层级结构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提取特征,所谓的更好是指可以提取到蕴含语义信息更多的高级特征,这种高级语义的特征对分类任务很有帮助。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TensorFlow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开源框架,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库来构建和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其中,CNN(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图像处理任务的神经网络结构,而VGGNet19是其中一个经典的CNN模型。 在进行图像风格转化任务时,我们可以利用VGGNet19来实现。图像风格转化是一种将一张图像的内容与另一张图像的风格相结合的技术,常用于艺术创作和图像处理领域。在这个实战项目中,我们可以使用Jupyter Notebook来编写并运行我们的代码。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两张输入图片,一张作为内容图像,一张作为风格图像。然后,我们可以使用VGGNet19模型来提取内容图像和风格图像的特征表示。接着,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损失函数,该损失函数可以度量内容图像与生成图像之间的内容差异,以及风格图像与生成图像之间的风格差异。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来最小化损失函数,从而生成新的图像,使得它既保留了内容图像的内容特征,又融合了风格图像的风格特征。 在Jupyter Notebook中,我们可以逐步编写和调试这些代码,并及时查看生成的图像效果。通过这个实战项目,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CNN模型和图像风格转化的原理,还能够掌握如何使用TensorFlow和Jupyter Notebook进行实际的深度学习任务。这将为我们在图像处理和艺术创作领域带来更多的应用和创新可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lingchen1906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