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
李白,作为诗仙,他的才华谁都不会怀疑,虽已故去1200多年,仍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街上能找到一个不知道李白的,应该比捡到个大金镯子的概率都低,其在文学上的成就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顶级的国民艺术家,也绝对是作品传唱度最高的唐朝诗人,李白的小粉丝杜甫是这样称赞李白的: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余光中也曾评价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那李白为何甘愿两次做了上门女婿呢,这就要从他的出身说起。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碎叶城,是一名混血儿,其父李客是一名富有的
商人,所以李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富二代,在李白出川旅游时,其在扬州一年花费30万金(这里的金不是黄金的意思),我还百度了下,当年的30W金,相当于今天大概150W左右人民币,可以看得出来,李白的家境是相当殷实了,忍不住要吐槽下,这个败家子呀~~~~~。
李白一生的梦想就是入仕当官,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但是在大唐,有着非常严重的【阶级鄙视链】,李白是商贾之家,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低到什么程度呢?『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商人家的孩子是没有资格参考科举考试的,所以即使李白才华横溢,也没办法走科举这条路,不是他不想,而是没有资格。
不能参考科举,在唐朝,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入仕,那就是干谒,感觉和现在的面试大差不差,学子们拿着自己得意的作品去拜访达官显贵,推荐推荐自己,如果被哪个高官看上了并向朝廷举荐,他们就可以跳过科举,直接当官,所以李白一生仗剑走天涯,到处游历,目的就是入仕当官。
第一次入赘:前宰相许家
李白的第一次入赘,是前宰相许圉师(保定高阳人)许家,嫁给了许宰相的孙女,许宰相能够选中李白,一是因为李白才华横溢,二是其孙女非常喜欢李白的诗。
李白在犹豫之际,求助了自己的偶像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有着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官场更深层的认识,同时他对李白的家庭背景、才华也都一清二楚,李白想要什么也是门清,在孟浩然看来,入赘许家,李白自此就能摆脱商人的出身;其次,许家是官宦之家,能够将李白带入官场,步入仕途,因此孟浩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也有这一情节的描述。
当时李白的另一个好友高适却是一直反对李白入赘的,他认为,入赘是大唐男儿的耻辱,但是对于李白来说,入赘许家却是最好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孟浩然是比高适更了解李白的。
第二次入赘:前宰相宗家
李白的第二次入赘,也是他的第四任妻子,当时李白已年近半百,本次入赘的也是宰相之家。
公元750年,李白49岁,李白酒后诗兴大发,在在梁园古迹(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墙壁上写下一首《梁园吟》,一个僧人要将墙壁涂黑,这时宗氏碰巧路过,由于宗氏仰慕李白的才华,就豪掷千金,将整面墙买了下来,这就是千金买壁的故事。
李白和宗氏算得上是一对灵魂伴侣,宗氏饱读诗书,陪着李白到处游山玩水,宛如一对快乐神仙,李白在《秋浦寄内》这首诗中大秀了一把恩爱: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然而不幸的是,安史之乱,李白因投奔永王而受牵连,锒铛入狱,宗氏倾尽全力,上下打点,李白算是保住了姓名,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虽然在流放途中,朝廷大赦天下,但李白最终也没能和宗氏团聚,伟大的爱情也是以悲剧结了尾。
纵观李白一生,常年漂泊,远离家庭,一生向往入朝为仕,建功立业,然而事与愿违,仕途上屡屡受挫,未能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但李白在诗歌上的成就几乎无人能比,其乐观、天真的精神和浪漫、豪迈的诗歌照耀出中华诗词永不泯灭的精神,也照亮了无数人失意或顺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