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路径规划 _ RRT算法原理及实现

全局路径规划 | RRT算法原理及实现

附赠自动驾驶最全的学习资料和量产经验以及100T的资源分享:链接

01  无人驾驶路径规划

众所周知,无人驾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工作:感知,决策及控制。

路径规划是感知和控制之间的决策阶段,主要目的是考虑到车辆动力学、机动能力以及相应规则和道路边界条件下,为车辆提供通往目的地的安全和无碰撞的路径。

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全局路径规划:**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属于静态规划算法,根据已有的地图信息(SLAM)为基础进行路径规划,寻找一条从起点到目标点的最优路径。

通常全局路径规划的实现包括Dijikstra算法,A*算法,RRT算法等经典算法,也包括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等智能算法;

**(二)局部路径规划:**局部路径规划属于动态规划算法,是无人驾驶汽车根据自身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规划处一条车辆安全行驶所需的路线,常应用于超车,避障等情景。通常局部路径规划的实现包括动态窗口算法(DWA),人工势场算法,贝塞尔曲线算法等,也有学者提出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

本文对全局路径规划算法-RRT算法进行介绍。

02  全局路径规划 - RRT算法原理

RRT算法,即快速随机树算法(Rapid Random Tree),是LaValle在1998年首次提出的一种高效的路径规划算法。RRT算法以初始的一个根节点,通过随机采样的方法在空间搜索,然后添加一个又一个的叶节点来不断扩展随机树。

当目标点进入随机树里面后,随机树扩展立即停止,此时能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路径。算法的计算过程如下:

**step1:初始化随机树。**将环境中起点作为随机树搜索的起点,此时树中只包含一个节点即根节点;

**stpe2:在环境中随机采样。**在环境中随机产生一个点,若该点不在障碍物范围内则计算随机树中所有节点到的欧式距离,并找到距离最近的节点,若在障碍物范围内则重新生成并重复该过程直至找到;

**stpe3:生成新节点。**在和连线方向,由指向固定生长距离生成一个新的节点,并判断该节点是否在障碍物范围内,若不在障碍物范围内则将添加到随机树 中,否则的话返回step2重新对环境进行随机采样;

**step4:停止搜索。**当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的阈值时,则代表随机树已经到达了目标点,将作为最后一个路径节点加入到随机树中,算法结束并得到所规划的路径 。

RRT算法由于其随机采样及概率完备性的特点,使得其具有如下优势

(1)不需要对环境具体建模,有很强空间搜索能力;

(2)路径规划速度快;

(3)可以很好解决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问题。

但同样是因为随机性,RRT算法也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

(1)随机性强,搜索没有目标性,冗余点多,且每次规划产生的路径都不一样,均不一是最优路径;

(2)可能出现计算复杂、所需的时间过长、易于陷入死区的问题;</

  • 5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