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的DIY智能家居 - 基于 ESP32 的智能光照传感器


前言

上周出差有点急,结果家里灯没关,开了整整一周的时间(T▽T),整个人都裂开了,准备做一个能够远程控制灯的东西,让我以后出差能远程把家里灯关了。

第一步就是做这期的主题 - 智能光照传感器,因为我逛了一圈发现常见的能远程控灯的开关都只能单纯的开关灯的状态,并不知道当前灯的状态,小米智能灯泡又只能用他们自己的生态,我用不了。

于是我准备使用一个智能光照传感器来感知家里的灯有没有关。


硬件选择

板子依然用的安信可的 ESP32S ,别问,问就是便宜好用。STM完蛋去吧。

传感器用的 HB1750VI模块 ,这个模块使用 I2C 控制和通信(连接开发板:SDA->P21,SCL->P2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器用的翼辉的 Spirit 1 边缘计算机

Spirit 1 这就是一个前后端部署在一起的服务器,然后我们手机和电脑就相当于一个远程桌面。

代码解析

获取代码

为了方便讲解逻辑,我会打乱代码的顺序可能还会进行裁剪,要是想直接拿代码跑的朋友可以直接去 灵感桌面的秘密宝库 获取代码,或者直接 clone:

https://gitee.com/inspiration-desktop/DEV-lib-arduino.git

下载或者 clone代码后这次用到的是这个三个文件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json:我移植的 cjson 库,就是标准的 cjson 库,放到 arduino 安装目录下的 libraries 文件夹里,百度一下 cjson 的函数使用就行了。

libsddc:是我移植自官方的SDDC库和自己写的 SDK,也是放入 libraries 文件夹里就行。里面是 SDDC 协议的处理函数,我们不用管。

demo 文件夹里面就是我们各种传感器的 demo 代码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红圈的 HB1750VI_sddc_demo文件夹里面就是我们代码,点进去就能看见 HB1750VI_sddc_demo.ino 文件,双击文件会自动启动 arduino-IDE 打开代码。在工具 -> 端口 选择对应的 COM 口然后点击上传就可以把代码烧录到板子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 arduino 使用教程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arduino开发指导手把手带你 arduino 开发:基于ESP32S 的第一个应用-红外测温枪(带引脚图)

设备控制命令:

通过 Spirit 1 的应用程序或者嗅探器 向传感器设备发送的命令:

{
   
  "method": "get",        // 这个命令可以从传感器主动获取一个光照强度数据
  "obj": ["LUX"]
}

设备和协议初始化流程:

基于官方 demo 写的不需要做什么修改,主要是设备初始化,管脚配置,和协议初始化部分。

/*
 * 初始化传感器
 */
void sensor_init()
{
   
    // 创建传感器任务,周期性获取光照传感器的数据并发送给 EdgerOS
    xTaskCreate(periodic_sensor_task, "periodic_sensor_task", ESP_TASK_STACK_SIZE, NULL, ESP_TASK_PRIO, NULL);
}

void setup() {
   
    byte mac[6];
    Serial.begin(115200);
    Serial.setDebugOutput(true);
    Serial.println();

    // 初始化传感器
    s
本文首发于DF创客社区作者:2877137721 原文链接: DIY属于你的智能家居系统,zigbee,esp8266,51单片机 DIY家庭智能家居控制系统(2)51,zigbee,esp8266 相关附件于原文下方下载 【介绍】 随着微功耗处理器以及通讯芯片的发展,以往较为耗能的有线通讯方式越来越阻碍了通讯网络的发展,于是一大批的无线通讯方案应运而生,例如NBIOT,蓝牙4.0,zigbee等等。同时微功耗无线处理器的流行使得传统家电带上了智能的色彩,智能家居必将是未来家庭的必备。某些高科技企业也在揶揄这块市场,纷纷推出了自家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比较知名的有米家方案以及阿里智能的解决方案。但是回到现实的使用上来说,每个家庭的条件环境其实不一样,同样的产品未必在每个家庭上都可以使用方便,所以个性化的定制产品才可以更好的方便我们的生活。 于是在暑假期间,萌生了DIY一套智能家居方案的想法,具有各种智能开关和传感器等节点,并且对接物联平台实现联网控制以及数据的上传。由于家庭中将会使用到的智能设备种类繁多,所以我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即采用核心板加外围功能部分的思路,像搭积木一样的构建各个智能设备。大家有同样想制作的想法可以参考。 截至发帖前,我完成了智能网关,智能墙壁开关,无线遥控开关以及无线气象站的设计制作,之后有新的设备加入的话,我会及时的更新。 【准备事项】 完成这个涉及到多方面的项目,需要的硬件设备以及开发环境较多,所以我先大概给出一个列表: 软件篇: ArduinoIDE:用于给ESP8266编程使用 KEIL uVision5 :用于给51单片机编程使用 串口调试器:用于监控单片机输出数据 lceda设计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设计PCB电路板 硬件篇: NodeMCU开发板一块 亿佰特zigbee模块若干(视节点数量而定) STC8F2系列单片机若干 核心的主要控制器件在此列出,其他元器件会在制作过程中一一说明。 【制作过程】 我构想了一张智能家庭的网络拓扑图,大家可以欣赏以下,后期图上的设备都将加入进来: 由于涉及到多个设备的设计制作,所以本个报名贴先奉上智能家居核心板,智能网关以及无线气象站的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之核心板篇# >>>本项目使用zigbee网络进行智能家居之间的通信。 好早之前就接触过zigbee组网,对于这种低成本低功耗的网络还是抱有很大信心的。这里讲解选择这个网络的几大理由: mesh结构的网络很适合智能家居的控制结构,在入网的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访问到所有节点的数据,这点很适合网关控制各个设备。 低功耗使得终端设备甚至可以采用电池供电,使得所有的模组都尽量可能的无线化。 多跳传输,无线方案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发送的不稳定以及障碍物对信号的遮挡导致数据无法正确传输,而ZigBee的多跳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节点会自动选择优质的传输路线多跳传输,保证信号质量。 总结一下:zigbee网络确实是好,但是对于我这种比较懒惰的人并不想去学习那复杂的传输理论以及zigbee通讯芯片的编程,于是我选择上网购买ZigBee模块,最后选择了一种小型的串口转zigbee模块,比较方便单片机通讯。 说到模块化,那么就需要核心的控制板。本质来说就是将单片机以及购买的zigbee模块集成到一张电路板上,并且预留各种接口,方便后期移植到各种设备上,这样一张电路板就可以适用各种智能家居设备了。 在保证功能足够的同时,体积也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核心板做的过大,会导致无法安装到某些空间狭小的智能设备中,所以小体积是我所着重考虑的。 基于多方面考虑之后,stc8F2k08s2进入了我的视线,小巧的sop16封装以及简单的外围电路,足够的IO口(14个)。这款芯片成为了核心板的控制单片机。于是一番绘制原理图以及PCB之后,成品大概明朗了: 焊接好的成品如下: 这将会成为以后所有我的智能家居方案的核心控制板。 #制作过程之智能网关篇# 完成了核心板的制作,网关成为了下一个比较关注的对象,因为家中的所有智能设备的控制以及通讯都会由他来完成,包括链接到互联网上传数据,所以说对于网关的硬件选取也是重中之重。上联互联网,下接zigbee小型通讯网,网关担任了一个家庭控制中心的角色,对于它的选择我认为esp8266是个不错的方案,可以支持arduino ide编程,这对于不太了解网络通讯协议的我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在arduino的编程中,我可以借助强大的库函数来完成我想要的功能。 ESP8266是一个拥有了近80Mhz的主频的32位处理器,内置了wifi模组省去了网线,并且拥有丰富的外设以及较高的性能,可以胜任智能网关的工作。当然,近期乐鑫发布的ESP32系列芯片也会是个好的选择,更高的主频以及wifi蓝牙双模的设计让其拥有更加方便的接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解决如何使用ESP32-S3进行红外传感器速度检测的问题。首先,我得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用户可能有一个红外传感器,比如红外对射模块,想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他们可能需要一个方法示例,包括硬件连接和代码实现。 首先,我应该回顾ESP32-S3的特性。ESP32-S3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GPIO和高速处理能力,适合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用户提到的引用中,ESP32-S3用于驱动MAX30102传感器和客制化键盘,说明它在数据采集和GPIO控制方面有很好的应用。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红外传感器测速的原理。通常,红外对射传感器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当物体通过时会阻断红外线,产生信号变化。通过测量两次遮挡的时间间隔,结合传感器间距,可以计算速度。例如,如果两个传感器间隔为D,时间差为Δt,速度v = D/Δt。 然后,硬件连接部分。用户需要将红外传感器的输出连接到ESP32-S3的GPIO引脚。可能需要使用外部中断来精确捕捉时间戳。引用[2]提到GPIO0和EN引脚用于按钮电路,这说明ESP32-S3的GPIO支持中断功能,可以借鉴类似的方法。 软件部分,需要使用中断服务函数记录时间,并计算时间差。需要注意消抖处理,防止信号抖动导致误触发。代码示例应该包括初始化GPIO、设置中断、计算速度等部分。此外,可能需要定时器或软件延时来消抖。 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传感器间距的测量、时间精度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代码以提高测量准确性。例如,使用ESP32-S3的高精度定时器或硬件中断来提升时间戳的精度。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帮助用户进一步理解或扩展应用,比如多传感器应用、数据滤波方法或无线传输实现。这些相关问题可以引导用户深入探索ESP32-S3的其他功能,如蓝牙或Wi-Fi,如引用[1]和[2]中提到的应用。 总结步骤:原理说明、硬件连接、代码实现、注意事项、相关问题。确保回答结构清晰,结合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突出ESP32-S3的实时处理能力和GPIO应用,同时提供实用的示例和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think>### 使用ESP32-S3进行红外传感器速度检测的方法 #### 1. **原理说明** 红外传感器速度检测通常基于 **物体遮挡时间差法**。例如: - 使用两个红外对射传感器(A和B)间隔固定距离$D$。 - 物体依次遮挡A和B时,记录时间差$\Delta t$。 - 速度计算公式为: $$v = \frac{D}{\Delta t}$$ #### 2. **硬件连接** 参考ESP32-S3的GPIO特性[^2],连接示例如下: ```plaintext 红外传感器A输出引脚 → GPIO14(外部中断模式) 红外传感器B输出引脚 → GPIO15(外部中断模式) 传感器电源 → 3.3V/GND ``` #### 3. **代码实现** ```python from machine import Pin, Timer import time # 定义全局变量 sensor_A_time = 0 sensor_B_time = 0 distance = 0.1 # 传感器间距(单位:米) # 中断回调函数 def sensor_A_trigger(pin): global sensor_A_time sensor_A_time = time.ticks_ms() def sensor_B_trigger(pin): global sensor_B_time sensor_B_time = time.ticks_ms() if sensor_A_time != 0: delta_t = time.ticks_diff(sensor_B_time, sensor_A_time) speed = distance / (delta_t / 1000) # 转换为米/秒 print("速度:{:.2f} m/s".format(speed)) # 初始化GPIO sensor_A = Pin(14, Pin.IN, Pin.PULL_UP) sensor_B = Pin(15, Pin.IN, Pin.PULL_UP) sensor_A.irq(trigger=Pin.IRQ_FALLING, handler=sensor_A_trigger) sensor_B.irq(trigger=Pin.IRQ_FALLING, handler=sensor_B_trigger) # 主循环保持运行 while True: pass ``` #### 4. **关键优化点** 1. **消抖处理**:在中断函数中加入软件消抖(如5ms延时)。 2. **时间精度**:使用ESP32-S3的硬件定时器替代`time.ticks_ms()`提升精度。 3. **多采样平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提高稳定性[^1]。 #### 5. **注意事项** - 传感器间距$D$需精确测量(建议使用游标卡尺)。 - 物体运动方向需与传感器连线平行。 - 光照干扰可能影响红外传感器性能,可增加遮光罩。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