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ya
拖延症的成因
Procrastination
No.1 任务清单对拖延症say No

制定任务清单的要点: 1.每天晚上制定。
一方面便于检视一天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睡眠时大脑处于发散模式的便利,可以在潜意识中思考如何执行第二天的计划,以及加深执行这些任务的意念。
2.规定任务完成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比如在图书馆泡了一整天,其实书没读几页,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那里玩手机。还不如给自己制定一个截点,比如5:30之前一定完成,如果提前完成,就提前解放。
3.量力而行。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更容易执行的任务。人不能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否则你更容易放弃。建议大家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挑战难度太高的任务,就从你真正想做并且比较容易执行的任务开始。
4.随时改进。有些任务没有完成,不要气馁,而是分析为什么没有完成。是任务过重,还是有什么意外情况,下次制定的时候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备用计划。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制定的任务可能并不可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才能更加了解自己,做出更适合自己的清单。
No.2 番茄工作法
对拖延症say No
2. 无干扰。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专注就是干扰源太多。本来你的大脑就在神经痛不想干活,它正在寻找其他可以转移注意力的事情,你还在它周围还放上那么多干扰源,这不就是赤裸裸的诱惑么。试问哪个君子能坐怀不乱?至于有的先人当街读书锻炼意志力的做法,普通人还是不要尝试了。倘若你有那样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又怎会为拖延症而困扰?
3. 专注。一旦你排除干扰,进入状态,保持专注的状态其实并不困难,尤其当你养成了习惯以后,其实需要使用意志力的地方,往往也只是刚开始大脑不情愿的那个阶段。
4. 奖励。
由于我们的大脑倾向于短期、即时的奖励,每完成一组,我们都要给自己一个奖励,可以是吃点东西,耍耍朋友圈,也可以是出去走走等。
No.3 习惯养成
对拖延症say No
↑ 有人说习惯就是力量,但我觉得Barbara Oakley教授把习惯称之为“energy saver(省力)”的说法更为贴切。战胜拖延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我们很难做到的原因是没有养成习惯。很多人认为对付拖延症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其实不然。意志力其实是我们很宝贵的一种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而我们一旦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对付拖延症也不需太多的意志力。
那怎样才能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呢?四要素: 1. Cue触发点
每一个习惯往往都有触发点,当然我们的习惯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正面的例子:每天睡觉之前很多人会看一下手机,拿起手机的时候,你会很自然地想起去任务清单里check一下你当天的任务。反面的例子:刚开始要写论文,好头疼,这时看见了手机,拿起手机刷个朋友圈吧。除此之外,这个触发点可以是某一样东西,某一个场合,甚至某一个时间。比如,很多人一到晚上10点,就会按时睡觉。
2. Routine惯例
习惯的主体,每天坚持做的事情。在培养新习惯时,建议选择简而易行的事情, 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习惯做任务清单,习惯每天用番茄法处理一些较难的任务,甚至培养每天早起的习惯也可以。
3. Belief信念
如果自己都没有信心坚持下去,又怎么可以养成习惯呢。如果觉得自己的自信不足,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励,彼此支持,共同进步。
4. Reward奖励
根据大脑的运作机制,奖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它既包括类似番茄工作法中小的即时奖励,也包括长期性的,大的奖励。比如,坚持学习英语30天,奖励自己一件超贵、超不实用、超想买的东西。
形成拖延症的原因是,人遇到困难,大脑里确实会产生化学物质,让你感觉不开心。但是不能因为不开心,我们就不干活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番茄工作法,强迫自己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专注的工作学习25分钟(这个时长可以因人而异)。一旦你进入状态,那些让你不开心的化学物质就会骤减,不愉快的情绪就会慢慢减弱消失。如果你想长期高效的坚持下去,可以通过任务清单和30天习惯养成计划来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
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大家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