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保司保费贵,是否物有所值?

图片

《大保司保费贵,是否物有所值》

这是罗师兄的原创文章

预计8-9分钟读完

作者:罗师兄  微信号:luoyun515


图片

当我们想要买一份重疾险、储蓄险等长期险时,

我们会发现,同样的保障责任和保额,

不同保险公司的保费却相差很大。

每次罗师兄给客户朋友呈现出这种保费的差距的时候,

客户朋友都会很自然的问上一句,

这小保险公司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言下之意就是,

贵总有贵的道理,便宜大致是没好货?

目前的保险市场仍处于信息不对称,

所以同样的保障责任和保额,

保费能相差30%-50%,

这中间的差距,

简单来说就是品牌溢价。

那保险产品贵到底是贵在哪里呢?

便宜的保险产品会不会更难赔?

今天罗师兄就给大家理一下,

我们的保费都对应保险公司的哪些成本项?

换句话说,保费都花到哪里去了,

是花到了更好的保障服务上了么?

保费贵就更容易赔么?

图片

保险产品的费率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然费率,一类是均衡费率。

这个很容易理解。

自然费率是用在短期险上的

就是缴一年保一年的,如医疗险、意外险等,

医疗险保费会随人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涨。

而均衡费率是用在长期险上的,

如重疾险、年金险、寿险等

常见的如缴20年保障终身,

均衡费率意味着缴费期间

每年保费是恒定不变的。

图片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

就是按均衡费率定价的保险产品的成本构成项,

分别为风险保费、附加保费和储蓄保费三个部分。

一、什么是风险保费呢?

保险的本质是一种风险博弈,

我们作为单个个体对保险公司来讲,

我们赌的是小概率事件。

而保险公司面对着大量的群体客户

他们看到的是大概率事件。

也就是说,

在样本数量足够多的前提下,

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是必然会发生且可以预测的。

举个栗子,

有1万个被保人,

一年之内发生风险的概率是1%,

那么保险公司可以预测出该年内预计会赔付100个人,

如果每人的保额都是10万元,

那么保险公司该年的赔付成本就是1000万。

而这个赔付成本,

就需要均摊到所有的投保人身上的,

所以风险保费就等于 1000万除以1万个被保人,

每人的风险保费就是1000元。

简化计算,风险保费等于

保额10万×出险概率1%,等于1千元。

所以影响风险保费的定价 

主要是风险发生概率和保额

保额是客户可以自己选择的。

而风险概率,

是依据官方的 《经验生命表》和《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

即各家保司用的都是同一套,

所以风险保费各大保司都是基本相同的。

有朋友会问,保险公司会通过拒赔来赚钱么

答案当然是不会,

因为通过精算,

这部分的赔付成本早已算入保费当中,

所以合同约定该怎么赔,就会怎么赔

并且现实中各家保险公司为了降低自身的赔付成本,

还会把风险保费以一定比例分保给再保险公司,

如中国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等,

从而分摊自身的赔付风险。

所以,再保险公司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靠风险概率赚钱的保险公司。

台前的保险公司看到符合约定的赔付都是会尽早赔付出去,

还能提升客户满意度

而如果不符合理赔条件,

无论是大保司还是小保司都是不会赔付的。

保单的本质是一份合同,

能不能赔主要看合同条款,

跟保险公司的大小无关。

总结一下,

风险保费,

因为风险概率各家保司都是统一的,

且均通过再保险公司分保的,

这方面的成本,各大保司大差不差

保险公司并不是以风险保费赚钱,

再保险公司才是以风险保费赚钱的保险公司。

图片

二、什么是附加保费?

我们知道保险产品从设计,到运作,

再到销售,再到售后等等,

整个运营都是有成本的。

这部分的成本就是附加保费

其中包括:销售费用、市场广告费用投放、

场地经营成本、以及其他的运营管理成本等等。

比如风险保费是1000元,

为了获取客户投保做的营销,

以及管理这些保单并提供相应的理赔服务等,

每份保单就会增加成本,如增加30%的费用,

那么总保费成本就是1300元。

附加保费与每个保险公司的运营模式高度相关

其结果必然是相差很大。

有的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很高,

如,2017年某安公司的广告成本是201亿,

而当年的理赔金是211亿 ,

与广告支出相当。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保险公司在营销上支出的成本,

最终都会摊在保险产品的附加费用里,

也就是摊在它的客户身上

而有的保险公司因为知名度小,

为了能快速打开市场,

就会极致压缩自己的运营成本,

很多保险公司会选择保险经代渠道进行销售,

这样就节约了自身的大笔广告支出、人员管理支出、场地经营成本等等,

其带来的附加保费也就必然减少很多。

具体的附加保费对应的成本和利润项,

可以去各保司的年度公开信息中查具体的数字。

这部分的主要成本归结起来大头主是销售的成本。

缩减销售成本可以让利于投保人,

保险的产销分离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从美国加拿大的市场来看,

保险产品通过经纪人销售的占比超过了50%。

在日本,

实体的保险超市,正在流行,

成为投保人的一站式保险配置方式,

而保险公司只需要设计出性价比高,

保障责任创新的保险产品即可。

三、什么是储蓄保费呢?

还记得上面讲过均衡费率么,

例如一份保费是1万,

缴费年限为20年,

保障终身的重疾险。

对于投保人而言,

我们选择了均衡费率,

实际上就是将未来的保费提前匀了一部分给到保险公司。

按照自然费率而言,

年龄越小保费越便宜,

也许我们最开始的自然费率就几百块,

而我们缴费的这1万。

这多出来的保费,

就相当于我们将资金借给了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用这部分资金去投资获利。

但资金出借是有成本的,

白话说,就是资金有利息成本。

而且这陆续进入的几十万总保费,

在理赔之前的三五十年的超长周期下,

通过保险公司专业的投资部门运作,

产生的收益也会相当可观。

图片

这就解释了同样是保障终身的长期险,

为什么年龄越小实际保障周期越长,

反而重疾险的保费却更加便宜了。

因为投入的保费产生了利息。

在预定利率的前提下,

每隔21年,

我们的本金就会翻番,

所以是相当可观的利息收入。

再回到保险公司向我们借钱这个比喻上,

保险公司也会预期给到我们的回报利率 

也就是保险公司的揽资成本

这个利率就是保险产品设计时候的一个参数,称为预定利率

预定利率越高,

保险公司就要支付给我们更多的利息,

而给到我们的利息又体现在覆盖掉部分保费,

所以,对客户而言我们的保费就会越低

预定利率越低,我们的保费就会越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均衡费率可以缴费一定时间后如20年,

但保单可以保终身。

而自然费率,买一年管一年,

因为没有附加储蓄保费,

是需要终身缴费的,

而保费还会随年龄增长而增涨,

年龄越大保费增涨幅度越大。

国家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规定预定利率的上限

2013年这个上限是2.5%,

之后调整为3.5%,

2023年又要调整为3%,

采用3.5%预定利率定价的重疾险产品,

保费比2.5%预定利率的重疾产品要便宜30%左右。

而采用3%预定利率定价的重疾险

保费又要比3.5%预定利率的重疾险要贵18%左右。

关于保险的预定利率,可参考:

预定利率下调,保费为什么要上涨?

保险预定利率还会下调吗?

图片

回到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赚钱最主要是靠利差

利差就是通过收揽的储蓄保费,

利用超长期的资金沉淀,

去持有一些长投资周期的高收益资产,

再扣除上面说的揽资成本

从而获得利润。


每个保险产品所采用的产品预定利率不同

这个大大影响保险产品的定价。

有的保司为了打市场就会采取最高的预定利率上限去设计产品 

从而充分让利给投保人,

而有的保司为了给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务回报,

就会适当降低预定利率,

从而提升自己的利差收益,

通过投资收益赚利差才是保司的主要盈利来源。

所以储蓄保费的高低,

影响的是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这块成本跟我们买的保险服务也没有关系。

图片

总结下:

通过保险产品成本项的分析,

大家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保费

贵在了什么地方,

至于保司的服务水平实际上是附加费率上的投入,

这部分的成本带来的保费差异会有一些,

但运营模式差异才是影响附加费率的核心因素。

另外品牌溢价带给客户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安全感,

我们愿意为之付多一些保费,无可厚非。

只是罗师兄觉得愿意为服务和安心买单

的这部分溢价在20%左右就比较合适了,

长期险,保司能给我们的理赔服务 

也许就那么一次两次,

且不是必然发生,

反而短期险出险概率高且频繁,

因而更需要注重保司服务。

综上,为保险公司提供20%的溢价空间是可以的,

再高就划不来了。

所以呢,挑选一款保险产品,

保险条款对应保障责任的多与少 

以及是否合理,

要大过保险公司的重要性

保障责任才是保费定价的基础。

看货比价,允许保司品牌适当溢价,

是购买保险产品的正确姿势。

<think>嗯,用户问的是“年化风险保费”,我需要先理解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首先,我应该回忆一下保险相关的术语,可能涉及到保费的计算方式。年化,通常是指将某个周期性的费用或收益按年度来计算,比如年化利率。风险保费,应该是保险公司根据承担的风险而收取的费用部分。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年化风险保费的具体定义。可能需要分解成两部分:风险保费和年化处理。风险保费保险公司为覆盖预期损失和风险而收取的费用,这部分通常基于精算模型,考虑被保人的风险因素,比如年龄、健康状况、职业等。而年化则是将非年度的保费转换成年度形式,方便比较和理解。 然后,用户可能想知道如何计算年化风险保费。这里可能需要考虑保险类型的不同,比如寿险、车险等,计算方式可能有异。例如,定期寿险的风险保费可能基于死亡率表,而车险则基于事故率等因素。同时,年化处理可能涉及将短期保费转换为年费率,比如按月缴纳的保费乘以12,但这可能不完全准确,因为需要考虑复利或折现因素。 另外,要注意区分风险保费与其他保费组成部分,比如附加保费(运营成本、利润等)。年化风险保费可能只涉及纯风险部分,而不包含其他费用。需要明确说明这一点,避免用户混淆。 可能还需要举例说明,比如假设某保险产品的月风险保费是100元,年化后就是1200元,但实际计算可能更复杂,需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发生概率的时间分布。如果有公式的话,应该用LaTeX格式呈现,比如$$R_{annual} = R_{monthly} \times 12$$,但需要确认是否正确。 同时,用户可能想知道年化风险保费的应用场景,比如在比较不同保险产品时,年化处理可以帮助消费者更清晰地看到每年的风险成本。或者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如何使用年化风险保费作为基础。 需要验证这些信息是否正确,可能需要查阅保险精算的参考资料,确保定义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应该明确说明,或者建议用户咨询专业人士。 总结下来,回答的结构应该是先定义年化风险保费,分解解释各个组成部分,然后说明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最后举例说明应用场景或计算实例,确保用户能够逐步理解这个概念。</think>年化风险保费是保险精算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是将保险标的的**风险成本**按年度折算后的费用。下面分步解释: --- ### 一、定义与组成 1. **风险保费** 保险公司为承担被保人潜在损失而收取的纯风险成本,计算公式为: $$风险保费 = 预期损失 \times (1 + 风险附加系数)$$ 其中: - **预期损失**:基于历史数据计算的损失概率(如死亡率、事故率) - **风险附加系数**:覆盖不确定性的缓冲比例 2. **年化处理** 将非年度周期(如月缴、季缴)的保费转换为等效年度金额。例如: - 若月缴风险保费为$50$元,则年化后为: $$年化风险保费 = 50 \times 12 = 600 \text{元}$$ --- ### 二、关键影响因素 1. **风险概率** - 寿险:基于生命表计算的死亡率 - 车险:车辆型号、驾驶员事故率 *公式示例*: $$预期损失 = \sum (损失金额_i \times 发生概率_i)$$ 2. **时间价值** 长期保单需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公式为: $$年化风险保费 = \frac{总风险保费}{(1 + 折现率)^n}$$ 其中$n$为保单年限。 --- ###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定期寿险定价** - 假设30岁男性投保100万元,1年期死亡率$0.05\%$ - 风险附加系数$10\%$ - 计算过程: $$风险保费 = 1,000,000 \times 0.05\% \times (1+10\%) = 550\text{元}$$ 若按月缴纳,则: $$月缴风险保费 = \frac{550}{12} \approx 45.83\text{元}$$ --- ### 四、与其他保费的区别 | 项目 | 风险保费 | 附加保费 | |-------------|---------------|----------------| | **用途** | 覆盖预期损失 | 运营成本+利润 | | **是否年化**| 通常需年化 | 直接按比例分摊 | --- ### 五、注意事项 - 年化计算时需明确是否含税 - 长期险种可能涉及**均衡保费**(将多年风险分摊到各年) - 不同产品的年化方法可能不同(如消费型保险vs储蓄型保险) 如果需要具体产品的年化风险保费计算演示,可提供保险类型和参数,我会进一步分析。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罗师兄是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