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轴直线电机位置环PID+前馈摩擦补偿20170222

通过对X轴进行多次实验,确定了控制参数,并分析了误差曲线。实验中使用了特定的比例、积分、微分及摩擦系数,发现存在参数鲁棒性不足、噪声大等问题,计划改进控制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通过实验确定X轴的控制参数如下表所示。实验数据如下所示。每次实验往复5次,行程10mm,速度50mm/s,加速度50mm/s2

电机轴

比例系数Kp

积分Ki

微分Kd

摩擦Kf

X

17e-5

2.5e-9

0.0015

50

X轴误差曲线如图1-图5所示,误差在-1.5至2um之间。以上参数做五次重复实验。


Figure1 X轴,-1.5~1.5um,实验标号:x2220014


Figure2  X轴,-1~1.5um,实验标号:x2220015


Figure3  X轴,-1~2um,实验标号:x2220016


Figure4  X轴,-1~2um,实验标号:x2220017


Figure5 X轴,-1.5~1um,实验标号:x2220018


结果讨论:

(1)      参数鲁棒性不足,同一组参数,隔一定时间再做实验,会出现差异;

(2)      噪声较大;

(3)      比例系数的调整偏大,加速(50mm/s2)时最高电流约为1.5A;

(4)      速度、精度偏低。

未来一周计划:

(1)      目前采用的是只有位置环PID,稳定性不足,计划实现位置环+速度环双环控制参数整定;

(2)      与韩勇讨论后,计划实施迭代学习的前馈控制;

PID电机控制目录 第1 章 数字PID 控制 1.1 PID 控制原理 1.2 连续系统的模拟PID 仿真 1.3 数字PID 控制 1.3.1 位置式PID 控制算法 1.3.2 连续系统的数字PID 控制仿真 1.3.3 离散系统的数字PID 控制仿真 1.3.4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5 积分分离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6 抗积分饱和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7 梯形积分PID 控制算法 1.3.8 变速积分PID 算法及仿真 1.3.9 带滤波器的PID 控制仿真 1.3.10 不完全微分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11 微分先行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12 带死区的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13 基于前馈补偿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1.3.14 步进式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 第2 章 常用的PID 控制系统 2.1 单回路PID 控制系统 2.2 串级PID 控制 2.2.1 串级PID 控制原理 2.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2.3 纯滞后系统的大林控制算法 2.3.1 大林控制算法原理 2.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2.4 纯滞后系统的Smith 控制算法 2.4.1 连续Smith 预估控制 2.4.2 仿真程序及分析 2.4.3 数字Smith 预估控制 2.4.4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3 章 专家PID 控制和模糊PID 控制 3.1 专家PID 控制 3.1.1 专家PID 控制原理 3.1.2 仿真程序及分析 3.2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 控制 3.2.1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 控制原理 3.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3.3 模糊免疫PID 控制算法 3.3.1 模糊免疫PID 控制算法原理 3.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4 章 神经PID 控制 4.1 基于单神经元网络的PID 智能控制 4.1.1 几种典型的学习规则 4.1.2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 控制 4.1.3 改进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 控制 4.1.4 仿真程序及分析 4.1.5 基于二次型性能指标学习算法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 控制 4.1.6 仿真程序及分析 4.2 基于BP 神经网络整定的PID 控制 4.2.1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PID 整定原理 4.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4.3 基于RBF 神经网络整定的PID 控制 4.3.1 RBF 神经网络模型 4.3.2 RBF 网络PID 整定原理 4.3.3 仿真程序及分析 4.4 基于RBF 神经网络辨识的单神经元PID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4.4.1 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原理 4.4.2 仿真程序及分析 4.5 基于CMAC(神经网络)与PID 的并行控制 4.5.1 CMAC 概述 4.5.2 CMAC 与PID 复合控制算法 4.5.3 仿真程序及分析 4.6 CMAC 与PID 并行控制的Simulink 仿真 4.6.1 Simulink 仿真方法 4.6.2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5 章 基于遗传算法整定的PID 控制 5.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5.2 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 5.2.1 遗传算法的构成要素 5.2.2 遗传算法的应用步骤 5.3 遗传算法求函数极大值 5.3.1 遗传算法求函数极大值实例 5.3.2 仿真程序 5.4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 整定 5.4.1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 整定原理 5.4.2 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PID 整定 5.4.3 仿真程序 5.4.4 基于二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PID 整定 5.4.5 仿真程序 5.5 基于遗传算法摩擦模型参数辨识的PID 控制 5.5.1 仿真实例 5.5.2 仿真程序 第6 章 先进PID 多变量解耦控制 6.1 PID 多变量解耦控制 6.1.1 PID 解耦控制原理 6.1.2 仿真程序及分析 6.2 单神经元PID 解耦控制 6.2.1 单神经元PID 解耦控制原理 6.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6.3 基于DRNN 神经网络整定的PID 解耦控制 6.3.1 基于DRNN 神经网络参数自学习PID 解耦控制原理 6.3.2 DRNN 神经网络的Jacobian 信息辨识 6.3.3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7 章 几种先进PID 控制方法 7.1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 控制 7.1.1 干扰观测器设计原理 7.1.2 连续系统的控制仿真 7.1.3 离散系统的控制仿真 7.2 非线性系统的PID 鲁棒控制 7.2.1 基于NCD 优化的非线性优化PID 控制 7.2.2 基于NCD 与优化函数结合的非线性优化PID 控制 7.3 一类非线性PID 控制器设计 7.3.1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原理 7.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7.4 基于重复控制补偿的高精度PID 控制 7.4.1 重复控制原理 7.4.2 基于重复控制补偿PID 控制 7.4.3 仿真程序及分析 7.5 基于零相差前馈补偿PID 控制 7.5.1 零相差控制原理 7.5.2 基于零相差前馈补偿PID 控制 7.5.3 仿真程序及分析 7.6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PID 控制 7.6.1 卡尔曼滤波器原理 7.6.2 仿真程序及分析 7.6.3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PID 控制 7.6.4 仿真程序及分析 7.7 单级倒立摆的PID 控制 7.7.1 单级倒立摆建模 7.7.2 单级倒立摆控制 7.7.3 仿真程序及分析 7.8 吊车-双摆系统的控制 7.8.1 吊车-双摆系统的建模 7.8.2 吊车-双摆系统的仿真 第8 章 灰色PID 控制 8.1 灰色控制原理 8.1.1 生成数列 8.1.2 GM 灰色模型 8.2 灰色PID 控制 8.2.1 灰色PID 控制的理论基础 8.2.2 连续系统灰色PID 控制 8.2.3 仿真程序及分析 8.2.4 离散系统灰色PID 控制 8.2.5 仿真程序及分析 8.3 灰色PID 的位置跟踪 8.3.1 连续系统灰色PID 位置跟踪 8.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8.3.3 离散系统灰色PID 位置跟踪 8.3.4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9 章 伺服系统PID 控制 9.1 伺服系统低速摩擦条件下PID 控制 9.1.1 Stribeck 摩擦模型描述 9.1.2 一个典型伺服系统描述 9.1.3 仿真程序及分析 9.2 伺服系统三环的PID 控制 9.2.1 伺服系统三环的PID 控制原理 9.2.2 仿真程序及分析 9.3 二质量伺服系统的PID 控制 9.3.1 二质量伺服系统的PID 控制原理 9.3.2 仿真程序及分析 第10 章 PID 实时控制的C++语言设计及应用 10.1 M 语言的C++转化 10.2 基于C++的三飞行模拟转台伺服系统PID 实时控制 10.2.1 控制系统构成 10.2.2 系统各部分功能的软件设计 10.2.3 仿真程序及分析 参考文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