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第六周作业

1.简述GPS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若卫星S发出一载波信号,该信号向各处传播。设某一瞬间,该信号在接收机R处的相位为φR,在卫星S处的相位为φS,φR、φS为从某一起点开始计算的包括整周数在内的载波相位,为方便计算,均以周数为单位。若载波的波长为λ,则卫星S至接收机R间的距离为ρ=λ(φS—φR),但我们无法测量出卫星上的相位φS。如果接收机的振荡器能产生一个频率与初相和卫星载波信号完全相同的基准信号,问题便迎刃而解,因为任何一个瞬间在接收机处的基准信号的相位就等于卫星处载波信号的相位。因此(φS—φR)就等于接收机产生的基准信号的相位φK(TK)和接收到的来自卫星的载波信号相位φKj(TK)之差: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某一瞬间的载波相位测量值(观测量)就是该瞬间接收机所产生的基准信号的相位φK(TK)和接收到的来自卫星的载波信号的相位φKj(TK)之差。因此根据某一瞬间的载波相位测量值就可求出该瞬间从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

2.在高精度GPS测量工作中,为什么需要采用载波相位测量方法进行三维定位。
答:GPS精密定位载波相位测量原理由于载波的波长远小于码的波长,所以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载波相位的观测精度远较码相位的观测精度为高。

3.载波相位测量中,确定整周未知数主要有哪些方法?
答:
静态法:
需要对GPS卫星的静态观测来实现
伪距法
经典方法(实数解、整数解)
多普勒法
快速确定法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款国内首家推出的车载DC/DC转换器解决方案,旨在解决传统电源方案的诸多痛点并助力车载电源智能化升级。硬件设计方面,采用TI C2000系列主控芯片,搭配进口功率器件和高精度采样电路,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电源方案,甚至将输入级EMI滤波部分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并给出了不同功率等级下的元器件选型表。软件部分实现了电压环、电流环双闭环控制,采用了动态调整算法,创新地使用DMA搬运PWM占空比参数,降低CPU占用率,同时在输入电压异常时自动切换硬件保护模式。上位机工具提供实时数据显示、参数设置、波形分析等功能,开放了协议栈源码,内置自动标定功能。; 适合人群:从事车载电源开发的工程师,尤其是希望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和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硬件工程师可以借鉴模块化设计思路和详细的元器件选型表,优化电路设计;②软件工程师可以从双闭环控制算法、DMA传输机制等方面学习先进的编程技巧;③调试人员利用上位机工具进行便捷高效的参数调整和故障排查。; 其他说明:该方案不仅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文档支持,而且开放的软件架构和配套调试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二次开发,提高了开发效率。建议对车载电源开发感兴趣的工程师获取相关资料深入学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