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是否具有安全隐患?

原文资讯

人们会经常好奇一个问题假如用照片被人盗窃滥用,将2D的平面图取代三维立体的人脸是否还能解锁手机或者一些支付密码。本是出于安全考虑运用的技术,但是会不会适得其反,出现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人脸识别并不陌生,它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方面,也是近两年落地最快的一个分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就是自从苹果手机的更新换代开始,已经没有了指纹识别的功能键,取而代之的是人脸录入模式,只要要将面部放在摄像头前便可以解锁手机;包括现在很多支付功能、安检系统都选择了人脸识别认证模式。从便捷的角度来说确实我们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记密码以及输入的步骤,可是有没有可能同事泄露出去了自己的隐私,出现安全隐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后疫情时代的大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分论坛上,南方都市报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和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表明,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关于安全性,先来回答开头的问题:照片容易被滥用于解锁手机吗?

人脸识别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般来说通过人脸定位采集数据、图像摄取进行拍照、图像处理提取关键数据、最后进行身份确认识别被确认者身份。早期的一些安卓手机与安卓机低端系统并不具备安全性,19年1月外媒对110款智能手机的人脸识别进行了测试,其中42款智能手机使用在社交媒体上找到的照片或在安全摄像头上捕获的照片就可以解锁。苹果手机不受光线影响和角度影响,基于三维成像图片识别技术,所以支付宝与微信一直没有对安卓机开通面部支付功能。

由于不像指纹、虹膜等特别的生物特征,人类的面部五官具有相似的特征,对于微表情、光线、角度等变化影响较大。在一部分面部识别系统中可能会出现错误识别成别人的面容,除非将二维成像转换成三维成像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代社会节奏非常快,互联网应用也越来越发达,在便捷生活的同时一些数据贩卖现象也层出不穷,北上广深和二线城市在调查中有三成表示隐私被泄露,这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困扰,但是并不仅仅是技术不成熟的问题,更多是因为人为的道德因素,应该受到谴责。

我们常见的科幻片中那些识别面部的高科技实际上已经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虽然安全性目前没有完全的保障,很多大数据也容易被泄露,但是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会越发成熟。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