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E Chipscope使用有两种方法:
1.使用cdc
优点:方便、简单、快速,
通过这种方式加debug标记的信号,在chipscope观测时,不用修改信号名称
缺点:有些信号综合时被优化,导致找不到

数据可作为触发条件,也可以单独作为观测数据。像inout信号最好只作为数据信号,不作为触发信号,配置窗口中去掉对勾即可。
2.使用icon+ila/vio
例化

例化时,icon的一个control信号连接一个ila或vio;如果要同时连接两个ila,则需要icon中设置两个control端口,分别和ila连接。一个TRIG代表一个触发端口。
两个问题还不太清楚:
1.control位宽(icon中默认为36bit)代表什么意思?与TRIG的位宽和个数是否有关?
2.vio中control的位宽可以修改,ila中没有地方修改
抓数

②处为例化的接口信息,按例化顺序排列,可对信号重新命名
③处写入触发条件:0、1、X、R(上升沿)、F(下降沿)、B(双边沿)、N
①处可以删除chipscope自动合并的总线,并手动重新合成正确的总线,添加到④处进行观测
④观测信号波形,也可手动合并总线
缺点
chipscope观测时,需要手动修改信号名称。如果信号很多,就会很麻烦,而且每重新修改代码打开一次chipscope,就要重新修改一遍名称
有一个小办法:代码修改重新综合、实现、生成bit流文件之后,不重新打开chipscope,在上一次改完信号名称的chipscope界面重新对芯片烧写新的bit流文件。会提示总线不一样被破坏,不用管,点确认,之后出现的信号名称还是会和上一次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