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_230814某某司

0、英语自我介绍

完全没有准备~脑补~

1、List、Set、Map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List、Set和Map是Java集合框架中的三个常用接口,它们用于存储和操作不同类型的数据。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1. List(列表):
    • List 是一个有序的集合,允许存储重复的元素。
    • 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和操作列表中的元素,索引从0开始。
    • 常用的实现类有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 使用场景:当需要按照特定顺序存储元素,并且可能包含重复元素时,可以使用 List。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需要维护元素的插入顺序、需要根据索引访问元素、需要允许元素重复等情况。
  2. Set(集合):
    • Set 是一个不允许存储重复元素的集合。
    • 不保证元素的顺序,元素存储的顺序可能与插入顺序不同。
    • 常用的实现类有 HashSet、LinkedHashSet 和 TreeSet。
    • 使用场景:当需要存储唯一元素,并且不关心元素的顺序时,可以使用 Set。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去重操作、查找特定元素是否存在、判断两个集合是否有交集等情况。
  3. Map(映射):
    • Map 是一种键值对存储的集合,每个元素包含一个键和对应的值,键是唯一的。
    • 通过键来访问和操作集合中的值。
    • 常用的实现类有 HashMap、LinkedHashMap 和 TreeMap。
    • 使用场景:当需要根据键来快速查找和访问值时,可以使用 Map。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缓存数据、保存配置信息、存储关联关系等情况。

总结:

  • List 适用于有序集合,允许重复元素,通过索引访问和操作元素。
  • Set 适用于无序集合,不允许重复元素,用于去重和判断元素是否存在。
  • Map 适用于键值对存储,通过键快速访问和操作对应的值。

2、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主要区别:

  1. 底层数据结构:ArrayList 内部使用数组实现,而 LinkedList 内部使用双向链表实现。
  2. 随机访问性能:ArrayList 支持基于索引的随机访问,可以快速访问和修改指定位置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1)。LinkedList 在随机访问时需要遍历链表,时间复杂度为 O(n),其中 n 是元素的索引位置。
  3. 插入和删除操作:ArrayList 在末尾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性能较好,时间复杂度为 O(1)。而在中间位置插入和删除元素时,需要移动后续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LinkedList 在任意位置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性能较好,时间复杂度为 O(1),因为只需要修改前后节点的指针。
  4. 内存占用:ArrayList 在内存中连续存储元素,每个元素占用固定的空间,相对较小。LinkedList 在内存中分散存储元素,每个元素需要额外的链表节点空间。

使用场景:

  • ArrayList 适用于需要频繁随机访问元素、对索引操作较多的场景。例如,需要根据索引查询、修改或删除元素的情况。
  • LinkedList 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元素、不要求随机访问元素的场景。例如,需要在集合中间位置频繁插入或删除元素、迭代操作集合的情况。

3、HashSet是基于什么实现?

HashSet底层实际上是基于HashMap实现的。

在Java中,HashSet的实现是通过在HashMap的基础上使用HashMap的键(key)来存储元素。HashSet中的元素被存储为HashMap的键,而HashMap中的值则被设置为一个固定的Object对象(通常为同一个对象)。

当我们向HashSet中添加元素时,实际上是将元素作为HashMap的键插入到HashMap中,并将HashMap中对应的值设置为一个固定的Object对象。具体的逻辑是,将元素作为键调用HashMap的put()方法,值则为一个固定的Object对象。

这样做的好处是,HashMap的键具备唯一性,因此HashSet中的元素也具备唯一性。HashSet通过利用HashMap的键的唯一性来保证HashSet中不会存储重复的元素。

因此,可以说HashSet是基于HashMap实现的,通过HashMap的键来存储元素,并利用HashMap的特性来实现HashSet中元素的唯一性。

4、对线程安全的理解?

线程安全是指在多线程环境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和操作能够保证正确、可靠地进行,而不会导致数据不一致、不正确的结果或产生并发问题。

在多线程编程中,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和修改共享数据可能会引发以下并发问题:

  1. 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多个线程对共享数据进行读写操作时,执行顺序不确定导致结果不一致。
  2. 数据竞争(Data Race):多个线程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可能导致数据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
  3. 死锁(Deadlock):多个线程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导致程序无法继续执行。
  4. 活锁(Livelock):多个线程相互响应对方的动作而无法继续执行,导致系统无法进展。

线程安全的实现需要通过合适的并发控制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常见的实现方式包括:

  1. 互斥锁(Mutex):使用互斥锁来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共享资源,其他线程需要等待锁释放。
  2. 同步机制(Synchronization):使用关键字synchronized或Lock接口来对关键代码块或方法进行同步,确保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
  3. 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使用原子类或原子操作来保证对共享数据的操作是原子性的,即不可中断的单个操作。
  4. 并发容器(Concurrent Container):使用线程安全的数据结构,如ConcurrentHashMap、ConcurrentLinkedQueue等,来避免显式的同步操作。

实现线程安全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并发控制手段,并注意避免上述并发问题的出现。同时,还可以使用线程安全性工具和技术,如volatile关键字、线程局部变量、并发集合等来增加线程安全性。

5、如何实现多线程?

在Java中,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多线程。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方式:

  1. 使用Thread类: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通过创建Thread的实例并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
  2. 使用Runnable接口:实现Runnable接口并实现run()方法,通过创建Thread的实例,并将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Thread的构造函数,最后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
  3. 使用Callable和Future:实现Callable接口并实现call()方法,通过创建ExecutorService线程池,将Callable任务提交给线程池执行,并通过Future对象获取任务执行结果。

这些方法都可以实现多线程,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使用Runnable接口更常见,因为它支持多继承和代码的解耦,而使用Callable和Future可以获取任务的执行结果。无论使用哪种方式,都需要注意线程安全性和避免并发问题。

6、Spring两大特性?

Spring框架具有以下两大特性:

  1. 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它通过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由程序代码转移到外部容器(Spring容器)进行管理,实现了对象之间的解耦和灵活性。Spring容器负责创建对象、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并在需要时将依赖注入到相应的对象中。通过依赖注入,可以更容易实现代码的测试、扩展和维护。
  2. 面向切面编程(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它通过将系统中的横切关注点(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安全性等)与核心业务逻辑进行分离,从而实现了模块化的开发和维护。通过定义切面(Aspect)和切点(Pointcut),可以在程序中定义横切关注点的位置,并通过通知(Advice)在特定的切点上进行处理。Spring框架提供了丰富的AOP支持,如前置通知、后置通知、环绕通知等。

7、Spring中的常用注解?

在Spring框架中,有许多常用的注解用于简化配置和开发过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Spring注解:

  1. @Component:用于标识一个类为Spring容器的组件,通常与@Autowired一起使用进行依赖注入。
  2. @Controller:用于标识一个类为控制器(Controller)组件,通常用于处理Web请求。
  3. @Service:用于标识一个类为服务(Service)组件,通常用于封装业务逻辑。
  4. @Repository:用于标识一个类为数据访问组件(Repository),通常用于封装数据访问操作。
  5. @Autowired:用于自动装配(依赖注入)Spring容器中的Bean,可以在属性、构造方法或方法上使用。
  6. @Qualifier:和@Autowired一起使用,指定注入的Bean的名称,用于解决依赖注入时的歧义性。
  7. @Value:用于注入属性值,可以注入基本类型、字符串、表达式等。
  8. @RequestMapping:用于映射Web请求到控制器的处理方法。
  9. @PathVariable:用于获取请求URL中的动态参数。
  10. @RequestParam:用于获取请求参数的值。
  11. @ResponseBody:用于将方法的返回值直接作为响应体返回给客户端。
  12. @Configuration:用于标识一个类为配置类,通常与@Bean一起使用,用于定义Bean的创建和配置。

8、Spring中怎么实现一个事务?

在Spring中,可以使用注解或编程方式来实现事务管理。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方式:

  1. 基于注解的事务管理:

    • 在Spring配置文件中开启事务管理,然后在需要事务管理的方法上添加@Transactional注解标注,该方法将被Spring事务管理器拦截,它会在方法执行前开启事务,在方法执行后根据情况提交或回滚事务。
  2. 编程式事务管理:

    • 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事务管理器和事务模板:

无论使用哪种方式,都需要确保以下条件:

  • 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了数据源和事务管理器。
  • 在事务管理的方法上添加了@Transactional注解或使用事务模板执行事务代码。
  • Spring框架能够扫描到被@Transactional注解标记的类或方法。

通过这些方式,Spring可以帮助我们管理事务的开启、提交和回滚,从而实现对数据库操作的事务管理。

9、MyBatis中#与$的区别?

在MyBatis中,#$是用于参数替换的两种不同的占位符符号。它们在SQL语句中的使用有一些区别:

  1. #占位符:

    • 使用#时,MyBatis会将参数值作为预编译的参数传递给JDBC驱动程序,以确保安全性和防止SQL注入。
    • #占位符可以直接替换参数,无需手动拼接字符串。
    • #占位符会自动将参数转义,适用于大多数场景。

    例如,使用#占位符的SQL语句可以如下所示: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userId}
    ```
    在这个例子中,`#{userId}`会被MyBatis替换为具体的参数值,并作为预编译参数传递给JDBC驱动程序。
    
  2. $占位符:

    • 使用$时,MyBatis会将参数值直接拼接到SQL语句中,不进行预编译处理。
    • $占位符在SQL语句中是直接替换参数值的,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和SQL注入的风险。
    • $占位符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场景,如动态表名、列名等。

    例如,使用$占位符的SQL语句可以如下所示: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id = ${userId}
    ```
    在这个例子中,`${tableName}`和`${userId}`会被MyBatis替换为具体的参数值,并直接拼接到SQL语句中。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占位符时要谨慎防止SQL注入攻击,确保传入的参数值是可信的,或者进行适当的参数验证和转义处理。

综上所述,#占位符适用于大多数场景,可以提供更安全和可靠的参数替换功能,而$占位符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场景,需要谨慎使用以防止SQL注入问题。

10、MyBatis中#对应JDBC中的哪一个对象?

在MyBatis中,#占位符对应于JDBC中的预编译参数(Prepared Statement),具体对应的是java.sql.PreparedStatement对象。

当使用#占位符时,MyBatis会将参数值作为预编译参数传递给JDBC驱动程序,并在执行SQL语句之前将参数值进行预编译。这样可以提高SQL的执行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避免了SQL注入的风险。

java.sql.PreparedStatement对象是JDBC提供的一种执行预编译SQL语句的方式。通过使用预编译参数,JDBC驱动程序可以对SQL语句进行预处理,将参数值与SQL语句分离,从而提高SQL语句的执行效率,并减少了SQL注入的风险。

在MyBatis中,使用#占位符可以直接将参数值传递给java.sql.PreparedStatement对象,使得执行SQL语句更加安全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占位符只能用于传递参数值,而不适用于动态的表名、列名等,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占位符。

11、InnoDB存储引擎?

InnoDB是MySQL数据库中的一种常用的存储引擎,它提供了事务支持、并发控制和崩溃恢复等功能。下面是关于InnoDB存储引擎的一些要点:

  1. 事务支持:InnoDB是一个支持事务的存储引擎,它符合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特性。这意味着它提供了对数据的原子性操作、数据一致性、事务隔离级别和持久性。
  2. 并发控制:InnoDB使用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来实现高并发的读写操作。MVCC允许读取操作不被写入操作阻塞,并且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读一致性。
  3. 锁机制:InnoDB使用行级锁定来实现并发控制。这意味着不同的事务可以同时访问表中的不同行,而不会造成整个表的锁定。这种锁定粒度较小,可以提高并发性能。
  4. 崩溃恢复:InnoDB通过使用写前日志(Write-Ahead Logging,WAL)来实现崩溃恢复。它将修改的数据先写入日志文件,然后再写入磁盘上的数据文件。这样可以确保在数据库崩溃后,可以通过重放日志来恢复未完成的事务。
  5. 外键约束:InnoDB支持外键约束,可以在表之间建立关系,并通过外键进行数据的引用完整性检查。
  6. 数据缓存:InnoDB使用了缓冲池(Buffer Pool)来缓存磁盘上的数据,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以提高读取性能。
  7. 提交和回滚:InnoDB支持事务的提交和回滚操作,可以通过提交来永久保存已完成的事务,或者通过回滚撤销未完成的事务。

总体而言,InnoDB存储引擎在许多方面提供了高级的功能和性能优势,特别适用于需要事务支持和并发控制的应用场景。它的特性使得它成为了许多MySQL数据库的默认存储引擎选择。

12、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1. 一对一关系(One-to-One Relationship):
    • 指两个表之间的每个记录在关联字段上都具有唯一匹配。
    • 例如,一个"人"表与一个"身份证"表之间的关系,每个人只有一个身份证号码,每个身份证号码也只属于一个人。
  2. 一对多关系(One-to-Many Relationship):
    • 指一个表的记录可以关联到另一个表中的多个记录。
    • 例如,一个"订单"表与一个"订单详情"表之间的关系,一个订单可以有多个订单详情记录,而每个订单详情记录只属于一个订单。
  3. 多对多关系(Many-to-Many Relationship):
    • 指两个表之间的多个记录可以相互关联,形成多对多的关系。
    • 为了表示多对多关系,通常需要使用一个中间表来存储两个表之间的关联信息。
    • 例如,一个"学生"表与一个"课程"表之间的关系,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择。

除了上述常见的关系类型,还有一些特殊的关系类型,如自引用关系(表与自身建立关联)、多态关系(一个表与多个表建立关联)等。这些关系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数据模型和业务需求。

通过在表与表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可以实现数据的关联查询、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和数据的一致性维护等功能,从而提高数据库的灵活性和数据管理的效率。

13、平时都是怎么学习的?

视频?文档?面试官想听到什么?由此可以了解面试者什么?

14、在项目中遇到的难点或者说印象深刻的点?

这里应该说点什么好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