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窗
- 在线宽达不到电流的要求时,可采用开窗的方法,即通常在地层的走线添加阻焊区域,最后通过加锡增加其厚度,以提高其电流能力。
-
-
多层板设计
-
四层板设计
层数 结构形式1 结构形式2(DC-DC推荐) 信号层(顶层) 接地平面(顶层) 顶层(功率元器件) 接地平面 信号/电源层 接地平面 电源平面 信号/电源层 小信号层 信号层(底层) 接地平面(底层) 底层(小信号/控制器层) -
六层板设计
层数 结构形式1 结构形式2 结构形式3 结构形式4(DC-DC推荐) 第一层()顶层 信号层(元器件,微带线) 信号层(元器件,微带线) 信号层(元器件,微带线) 功率元器件 第二层 信号层(埋入式微带线层) 接地平面 电源平面 接地平面 第三层 接地平面 信号层(带状线层) 接地平面 小信号层 第四层 电源平面 信号层(带状线层) 信号层(带状线平面) 小信号层 第五层 信号层(埋入式微带线层) 电源平面 接地平面 DC电压或者接地平面 第六层(底层) 信号层(微带线) 信号层(元器件,微带线) 信号层(元器件,微带线) 功率元器件/控制器
-
-
减少PCB串扰
👽 产生原因:
👽 主要措施:
- 增加信号路径之间的间距
- 用平面作为返回路径
- 使耦合长度尽量短
- 在带状线层布线
- 减小信号路径的特性阻抗
- 使用介电常数较低的叠层
- 在封装和接插件中不要共用返回引脚
- 使用两端和整条线上有短路过孔的防护布线
- 防止走线之间的3W规则——3W规则:当有接地平面时,对于宽度是3W的信号线,如果其它走线的中心于它之间的距离大于3W,就能避免串扰。
- 在施绕线和受绕线之间布一根地线,可以降低6~12dB </aside>
🌪️ ”3W规则“:主要包括:时钟线,高速数据线,视频,音频,复位线等等
-
减少电磁干扰
⭐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与电磁能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密切相关 。
- 降低EMI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设计PCB接地层。第一步是使PCB电路板总面积内的接地面积尽可能大,这样可以减少发射、串扰和噪声。一个特别复杂的PCB设计有几个稳定的电压。理想情况下,每个参考电压都有自己对应的接地层。信号往返于信号源的时间必须相当,否则会产生类似天线的现象,使辐射的能量成为EMI的一部分。
- 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分开。模拟电路的安培数较高或者说电流较大,应远离高速走线或开关信号。如果可能的话,应使用接地信号保护它们。在多层PCB上,模拟走线的布线应在一个接地层上,而开关走线或高速走线应在另一个接地层。在高速情况下,信号和时钟应尽可能短并邻近接地层 。
- 减少串扰(3W原则)。必须使电阻路径最短,返回电流路径也尽可能短。返回路径走线的长度应与发送走线的长度相同。
- 去耦电容可减少串扰的不良影响,它们应位于设备的电源引脚和接地引脚之间,这样可以确保交流阻抗较低,减少噪声和串扰。为了在宽频率范围内实现低阻抗,应使用多个去耦电容。
- 为降低EMI,应避免走线、过孔及其它元器件形成90°角,因为直角会产生辐射。在该角处电容会增加,特性阻抗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反射,继而引起EMI。 要避免90°角,走线应至少以两个45°角布线到拐角处。
- 承载数字电路和模拟电流的电缆会产生寄生电容和电感,引起很多EMC相关问题。如果使用双绞线电缆,则会保持较低的耦合水平,消除产生的磁场。对于高频信号,必须使用屏蔽电缆,其正面和背面均接地,消除EMI干扰。物理屏蔽是用金属封装包住整个或部分系统,防止EMI进入PCB电路。这种屏蔽就像是封闭的接地导电容器,可减小天线环路尺寸并吸收EMI 。
PCB布线小贴士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10-15 21:49:56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