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符号库设计
首先要明确,在设计元器件符号之前,需要新建一个元件库,“文件→新建→元件库”,按照要求进行命名,一般为自己的准考证号。
再次在“文件→新建→元件→选择新建的库,定义元件名称,确认”。选择矩形(Alt+R),以原点为中心点→放置引脚(Alt+P),逆时针顺序放置5个引脚,依次更改引脚名称,保存,完成。
二、封装库设计
文件→新建→封装→选择新建的库,定义封装名称,确认
根据要求进行绘制,放置一个焊盘(Alt+P),属性→图层更改为顶层,形状更改为长圆形,设置宽1.2mm,高为0.5mm,复制--粘贴,逆时针放置5个焊盘,更改编号;
工具→智能尺寸,选中1号焊盘中心位置,按住Ctrl,继续选择其他焊盘,依次进行间距更改,完成如图所示的焊盘位置摆放;
放置→线条→矩形,属性→此时设置的线宽为0.05mm,再次选择放置→画布原点→从第一个焊盘,完成1引脚在坐标原点上。保存。
与器件BCON进行关联:选择下方的库,找到试题一保存的器件BCON,编辑→封装一栏选择...,找到封装为,确认,再次确认,完成关联。
三、原理图设计
1、充电控制电路设计
完全按照所给图3进行原理图设计操作,不需要更改任何器件信息,如果存在导入BCON器件的编号不是“U13”,需要更改,其他器件均不修改。
2、 电源控制电路设计
这个电源控制电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控制信号 PWR_EN
来实现对 +VS
电源网络的通断控制。以下是各元器件的功能和设计要求的详细分析:
三极管Q5:开关元件,控制电源通断。
原理:当PWR_EN
信号为高电平(3.3V)时,三极管 Q5 的基极电流通过电阻 R31 流入,使三极管导通,+VS
电源被接通。当 PWR_EN
信号为低电平(GND)时,三极管 Q5 截止,+VS
电源被切断。
电阻R31:限制三极管基极电流,防止过载。
基极电流,其中
是三极管基极-发射极电压(通常为 0.7V)。电阻值选择为10kΩ,确保基极电流足够小,同时保证三极管能够可靠导通。
该电源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信号 PWR_EN
来控制三极管 Q5 的导通与截止,从而实现对 +VS
电源网络的通断控制。设计时需要确保三极管的选型、电阻值的选择以及电源的稳定性满足要求,同时考虑漏电流、反向电压保护和过流保护等问题。
3、元器件封装
导入文件夹中的Lib.epro封装库文件,具体设置“文件→导入→嘉立创专业版→Lib.epro”,选择提取库文件,确认
工具→封装管理器(Alt+F),按照元器件封装表进行逐一修改即可。
注:此处可进行二次检查,防止在布局过程中会出现元器件封装不匹配情况,导致布局布线出现错误。
四、布局布线设计
1、布局
按照要求对DC1、OLED1、CN5、J2、TP1、TP2、TP3、TP4进行固定位置设置,其余元器件按照模块化进行摆放,以原理图的位置和顺序,保证元件之间相互平行或垂直排列,元器件全部置于顶层。
2、布线DRC规则
导线最小宽度10mil,电源线需要加粗(25-40mil),一般1情况,笔者选择25mil;
安全间距,焊盘到焊盘7.5mil,焊盘到挖槽区域7mil,其余均为8mil。
过孔尺寸最小为15mil,最大为25mil。
设置→设计规则,分别选择间距→安全间距,物理→导线,过孔尺寸
3、布线设计
隐藏GND,3V3,VDD,+5V等连接飞线,优先短飞线,再处理长飞线,默认线宽10mil,电源部分线宽在20-30mil之间,根据相应引脚位置动态调整,对于电源部分和开关部分可以使用3V3铺铜进行连接处理。
晶振进行包地操作,GND导线进行加粗处理,打过孔,顶层禁止铺铜。
添加泪滴,圆弧状。
GND铺铜,顶层和底层均要。
五、文件提交
文件总共封装文件.efoo,网表文件.enet,2D图片文件.png,工程文件.epro,按照试题要求进行更改名称,打包压缩上传,完成。
导出网表:导出→网表→网表类型:嘉立创EDA(专业版).enet→导出。
导出2D图片:在PCB界面下选择视图→2D预览,再选择文件→导出→PNG,修改名称,保存完成。
导出文件和压缩包汇总:
第十五届蓝桥杯EDA省赛第一场已完成。 本文内容全部为学习记录,仅作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