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业务指标
1.1求职时,需要的2个能力
1理解数据:懂得从数据中发现业务指标,这就要求你如何看懂数据。
2 使用相关指标去分析数据,使用多个指标去分析一个问题:要求你知道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为了掌握这些能力,你需要
1 如果理解数据
2 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3 如何选择指标。
1.2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什么是指标:可以用某一统一标准去衡量业务的,这个统一标准就是指标。
1.2.1 用户数据指标
新增用户数:
如果一个产品没有用户增长,那么用户数只能越来越少,例如人人网,同时新增用户可以判断各个渠道的推广效果
活跃率:
在讲活跃率前,先了解下活跃用户数,活跃用户数是指日活跃还是周活跃呢,是登录了就算活跃还是使用了什么功能算活跃呢?因此前期先定义活跃数的,注(活跃用户数需要去重,一个人一天内多次登录算一次)
留存率:
通过各种渠道推广来的用户,经过一段时间有的流失了,有的留存下来了,那么这群留下了的客户就是留存客户。
为什么要关注留存呢?留存可以评估产品功能对用户的粘性。在第1天新增的用户中,在第N天还使用过此产品的用户数,除以第1天新增的总用户数,就是留存率。(同样注意这里留存是怎么定义的)
1.2.2 行为数据指标
PV和UV、转化率、转发率和K因子
)1 PV和UV
PV(访问次数,page view):一定时间内某个页面的浏览次数,用户每打开一个网页可以看作一个PV,例如某一个网页一天中被打开的次数是10次,那么PV =10
UV(访问人数,unique visitor):一定时间内访问某个页面的人数,例如,某一个网页一天内被一个人打开10次,那么UV = 1。
)2 转发率
转发率 = 转发某个功能的用户数 / 看到该功能的用户数,例如转发这篇文章的用户数有10万人,转发的有1万人 那么转发率 :1/10 =0.1
)3 转化率
转化率的计算方法与具体业务场景相关
店铺转化率 = 购买产品的人数 / 到店铺的人数
广告转化率 = 点击广告的人数 / 看到广告的人数
)4 K因子(K-factor)
可用来衡量推荐的效果,即一个发起的推荐的用户可以带来多少新用户
K 因子 = 平均每个用户向多少人发出邀请 X 接收到邀请的人转化为新用户的转化率
当K >1,用户数回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当K<1时,新增用户数到达某个规模时会停止通过自传播生长。
1.2.3 产品数据指标
用来衡量业务总量的指标,例如成交总额,成交数量;用来衡量人均情况的指标,例如客单价;用来衡量付费情况的指标,例如付费率,复购率。
)1 总量
)2 人均
)3付费
付费相关的指标有付费率、复购率
)4 产品
产品相关的指标是指从产品的角度去衡量哪些产品好,哪些产品不好,通过找出好的产品进行推销,不好的产品去分析原因。常见的几个指标是热销产品数,好评产品数,差评产品数。
总结三种指标
1.2.4推广付费指标
在付费左广告推广时,涉及考察推广效果指标,从不同的付费渠道可以分为以下指标:展示位广告,搜索广告,信息流广告。
1.3 如何选择指标
这么多指标如何选择呢,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2点
(1) 好的数据指标应该是比例,通常要理解一个数字真实的含义,最好把它除以一个总数,换成一个比例
(2) 根据目前业务的重点,找到北极星指标
北极星指标是衡量业务的核心指标,在实际业务中,北极星指标一旦确定,可以像天空中北极星一样,指引全公司向着同一方向努力。
北极星指标没有唯一标准。不同的公司关注业务的重点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业务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目前的业务重点,去寻找北极星指标,
来看第一个例子,图片分享APP Instagram在早期的社交功能和现在的不一样,当时市面上以及有了 facebook这种多功能的社交产品,如果做的产品和Facebook 一样,是很难走下去的,在分析了用户需求后,公司发现用户对分享照片的需求很大,于是公司团队找到的北极星指标是照片分享率,改变几个月后,专注于图片分享的instagram 正式推出,上线一天便获得25000个用户,3个月后这个数字达到100万。
第二个例子是facebook,在facebook成立之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上是myspace。myspace被facebook打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2个公司有一个区别:myspace关心的核心指标是”注册用户数“,而Facebook在成立的早期就把核心指标定为 ”月活跃用户数“。
第三个例子是音频喜马拉雅。喜马拉雅的用户最重要的行为是什么?是听音频,所以他们公司内部定的核心指标是“用户收听时长”,就是每一个用户进来以后,他能听多久的音频。
1.4 指标体系和报表
很多数据分析招聘的要求里会写 "构建指标体系" ,所以建立指标体系是数据分析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从4个问题出发,系统介绍指标体系;
(1)什么是指标体系?
(2)指标系统有什么用?
(3)如何建立指标体系?
(4)建立指标体系的有哪些注意事项?
)1 什么是指标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准确的说i清楚一件事是不容易的,例如在金融公司,你和同事之间闲聊 "大概有一万多人申请贷款" "很多人的申请都没有通过","感觉审核太严格了"。。。。但是当你向领导汇报工作,或者开数据会议的时候,这样说肯定是无法描述清楚的,例如以上的话可以改成:
5月5日新申请贷款用户数10459人,超目标达成149人。
5月5日当日申请贷款用户数30000人,当日通过2800人。
截至到5月5日,5月4日申请贷款的30000人中有2800人通过了申请,通过率达到了9.3%。
上面通过一个“申请通过率”说清楚了申请贷款用户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个指标无法解决复杂的业务问题,因此需要使用多个指标来从不同的维度评估业务,也就是使用 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从不同的维度梳理业务,把指标有系统的组织起来,简而言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所以一个指标不能叫指标,毫无关联的指标也不能叫指标体系。
2)指标系统有什么用?、
对于一家公司的业务是否正常(健康),可以通过指标体系对业务进行监控,当业务出现异常时,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问题,开始分析,然后解决问题,最大化减少损失。
指标系统的作用包括:
监控业务情况。
通过拆解指标寻找当前业务问题。
评估业务可改进的地方,找出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3)如何建立指标体系?
1 明确部门KPI,找到一级指标: KPI并非只能是一个指标,有可能需要多个指标来评估,例如,某网贷公司产品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贷款产品,在提升业务量(放款量)的同时,也要监控业务质量(放款逾期率),所以该部门的KPI有两个:贷款产品放款金额,贷款产品的坏账率。
带来产品卖的好看光看"放款金额"还不够,还要关注毛利润,同时也要看用户数,因为用户数直接和获客成本挂钩,要防止营销成本太高,实际没利润这样不可持续情况的发生。所以该部门指定了三个一级指标:放款金额、毛利润、用户数。
2 了解业务运营情况,找到二级指标: 有了一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