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流动与换热问题的数值求解过程步骤
(1)对实际问题做出必要简化、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模型;
(2)对所研究的物理模型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描述,即给出流动与换热的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3)在所计算的区域中选定需要计算速度与温度的地点(节点),这一步称区域离散化;
(4)按一定原则,建立每个节点上未知量与其邻点上未知量间的代数关系式(离散方程),这一步称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5)求解所形成的代数方程组;
(6)对所获得的数值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与讨论。

二. 区域离散化
- 指用一系列与坐标轴平行的曲线簇把计算区域划分成很多个子区域,并从每个子区域中选定节点的过程。
- 每一个节点可以看成是一个相应的微小容积(控制容积)的代表。
- 控制容积的边界称为界面。依据节点在子区域中位置的不同,分外节点法与内节点法。
(1)外节点法:
节点位于子区域的顶点。直线簇的交点,即子区域的顶点就选作为节点。为了确定每一个节点所代表的控制容积,可在相邻两节点的中间位置上作界面线(虚线),由这些界面线围成各节点的控制容积。这种方法先确定节点位置再确定界面位置,又称方法A。
(2)内节点法:
节点位于子区域的中心。此法中每个子区域就是一个控制容积,划分子区域的曲线簇就是界面线,每个控制容积的中心选作节点。这种方法先确定界面位置再定节点位置,又称方法B。

两种区域离散方法的区别:
(1)A方法中边界节点代表了半个控制容积,而方法B应看成厚度为零的控制容积的代表;
(2)当网格划分不均匀或者求解区域中物体的物性参数发生阶跃式变化时,B方法较好。
三. 后续字母标记说明
控制容积的界面线为虚线,界面线为实线。x,y方向的节点标号i,j用表示,同时采用P表示所讨论的节点,用N,E,S,W表示其相邻的四个节点,节点(i,j)的控制容积四个界面的位置分别为x-1/2,x+1/2,y-1/2,y+1/2或小写字母n,e,s,w表示,相邻两节点与相邻两界面间的距离用δx,δy与Δx,Δy表示,具体见图3。

文章来源
《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陶文铨——1-1物理问题数值求解的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