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玩转Midjourney! 来ChatTools (https://chat.chattools.cn),不仅Midjourney无限生图,还能体验GPT-4o、Claude 3等前沿大模型。
AI画笔下的童话世界:当GPT-4o遇上吉卜力
人工智能(AI)的发展速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都稍显保守。它的潜力如同一个不断被挖掘的巨大宝藏,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引爆一场全民狂欢,尤其是对于那些热衷于“整活”的互联网“乐子人”来说。
还记得那些年被AI“恶搞”的经典场面吗?无论是刘华强怒吻瓜贩,还是陈永仁街头啃月饼,AI总能以其独特的“抽象艺术”精准地戳中人们的笑点。
而就在最近,OpenAI凭借其升级后的GPT-4o模型中的图像生成能力,再次“秀了一把肌肉”,并且毫无悬念地,又一次被广大网友玩出了新花样,甚至可以说是玩到了“现象级”的程度。
这两天,如果你经常刷国外的社交媒体,大概率会被一股浓郁的“吉卜力风”刷屏。起因正是网友们发现,使用GPT-4o能够极其逼真地生成具有**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动画风格的图片。
这些AI生成的二创作品,无论是那标志性的柔和色调、细腻的笔触画风,还是人物的神态、场景的细节,都拿捏得异常精准,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看着那些熟悉的场景和人物被笼罩在宫崎骏式的温暖光晕下,仿佛一秒就能穿越回那个充满奇幻与温情的动画世界。
从惊艳到“玩坏”:万物皆可吉卜力
俗话说得好:“不能用来整活的AI,是没有灵魂的。” 面对如此逼真且易于生成的“吉卜力滤镜”,网友们那颗躁动的心怎能按捺得住?一场席卷全网的“万物皆可吉卜力”二创大赛就此拉开帷幕。
第一阶段:经典重塑,画风突变
最初,大家还只是将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动漫形象进行“吉卜力化”。
-
《古惑仔》街头火并变温情日常? 想象一下,铜锣湾的扛把子们,在吉卜力滤镜下,凌厉的眼神似乎都柔和了几分,街头的紧张对峙仿佛也带上了一丝田园牧歌式的“亚撒西”(温柔)。这种强烈的反差萌,让人忍俊不禁。
-
网络梗图的“文艺复兴”:那些早已深入人心的网络经典表情包、梗图,也被纷纷披上了吉卜力的外衣。当“黑人问号脸”、“地铁老人看手机”等名场面以一种清新治愈的画风重现时,这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文艺复兴”呢?
第二阶段:放飞自我,“地狱笑话”升级
很快,单纯的风格转换已经满足不了网友们日益“扭曲”的创作欲。大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挑战性的领域——“地狱梗”和网络上的各种“冥场面”。
当那些原本就充满争议、令人不适或者极具讽刺意味的场景,被套上吉卜力那充满童真、温暖、治愈感的滤镜时,产生的化学反应是爆炸性的。强烈的反差感让原本的“地狱程度”实现了超级加倍的效果,让人在猝不及防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网友们的“创意”(和缺德)。
(为避免传播不适内容,此处不具体展示地狱梗示例)
这种将严肃、悲伤甚至恐怖的场景用一种看似纯真的风格进行戏谑化处理的方式,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大量讨论,也让这波“吉卜力滤镜”彻底“火”出了圈,但也开始“玩坏”了。
名人难逃:懂王领衔,马斯克、奥特曼纷纷“入画”
在这场AI二创的狂欢中,现实世界的名人们自然也逃不过成为“素材”的命运。只要稍微有点知名度,都可能被网友们用GPT-4o“吉卜力化”。
-
气场硬控全场的土耳其射箭大叔:去年奥运会上那位不苟言笑、仅凭气场就征服无数网友的射击选手,变成吉卜力动画角色后,眼神里是否也多了一丝故事感?
-
出镜率爆表的“懂王”特朗普:要说这次二创大潮中的“顶流”,非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莫属。他在任期间的众多名场面,如“怒指记者”、“魔性舞步”、“与各国领导人互动”等,都被GPT-4o以吉卜力风格一一“神还原”,引发了病毒式的传播。
眼看这股风潮越刮越猛,连**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也亲自下场“玩梗”,将自己的社交媒体头像换成了一张吉卜力画风的肖像,为这波热度再添了一把火。
热度狂飙:GPU告急与商业化的阴影
如此现象级的传播,自然也带来了一些“甜蜜的烦恼”。
- 算力告急:大量用户涌入GPT-4o尝试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一度让OpenAI的服务器不堪重负,GPU资源紧张。为了缓解压力,OpenAI不得不开始限制用户生成图片的频率。
- 商机涌现:敏锐的商家(或者说投机者)从中嗅到了商机。一些平台上开始出现**“代转图”**的业务,收费帮助那些无法直接使用GPT-4o或嫌麻烦的用户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
如果说“代转图”还只是小打小闹,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让这场原本充满娱乐精神的AI狂欢,蒙上了一层商业化和法律风险的阴影。
结语:AI整活的狂欢与边界
GPT-4o的“吉卜力滤镜”从爆火到“玩坏”,再到引发商业闹剧,整个过程犹如一场互联网行为艺术的缩影。它展示了AI技术惊人的创造潜力,也暴露了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伦理、版权和社会问题。
AI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工具和娱乐方式,让普通人也能轻松实现过去难以想象的创意。这场“吉卜力风”带来的无数有趣、搞怪甚至引人深思的二创作品,本身就是AI技术魅力的一种体现。
那么,你对于这波“吉卜力滤镜”又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AI模仿名人或特定风格的边界应该在哪里?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