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安全》复习提纲
第一章 计算机安全概论
-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需求;
保密性: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物理保密。信息加密
真实性:身份的可鉴别性,不可假冒
完整性: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面向信息)
可靠性: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特性;稳定性;抗毁性;生存性;有效性
服务可用性:信息和服务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面向用户)
一台服务器罢工,有其他服务器替代,可靠性受影响,可用性不受影响
不可否认性:信息交互过程中,确认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不能否认抵赖自己的电子签名)
可控性: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
计算机系统安全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安全立法
行政管理
技术措施
-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
狭义:信息保密、完整、防止拒绝服务(保密是重点)
广义:信息设备的物理安全性、病毒、通讯设备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与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
-
信息安全的基本观点
计算机安全是一个系统概念(技术问题、管理问题)
计算机安全是相对的(不存在永远攻不破的安全系统)
计算机安全是有代价的(安全、成本、速度的权衡)
计算机安全是发展的、动态的
第二章 计算机安全立法
-
计算机犯罪定义、特点;
【定义】
借助计算机技术构成的犯罪。
【特点】
收益高,时效快
风险低,无痕迹
高技术
内部人员多,青少年多
无国界地界
危害大
-
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TCSEC(橙皮书)等级划分基本概念;
D1级不具备最低安全限度(DOS,Windows3.X/95)
C1(早期的UNIX)和C2(UNIX,WindowsNT)具备最低安全限度
B1和B2具有中等安全保护能力,一般重要应用(政府机构和防御系统)
B3和A1属于最高安全等级,但成本增加很多,极重要应用
-
我国计算机安全保护级别划分;
用户自主保护级
系统审计保护级
安全标记保护级
结构化保护级
访问验证保护级
第三章 计算机实体安全
-
计算机实体安全定义;
-
计算机可靠性包括哪些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
狭义:可靠性——计算机在规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规定条件:环境条件,使用条件,维护条件,操作条件)
可维护性
可用性
【措施】避错(故障检测技术),容错
-
计算机故障分类;故障检测原则;
【按故障影响范围分类】
局部性故障(只影响到某一个或几个功能,如打印机故障)
全局性故障(丧失全部功能,如电源故障、时钟故障)
【按故障影响范围分类】
独立故障(一个元件自身引起的,不会导致别的故障)
相关性故障(几个故障相互关联或由同一原因引起)
【按持续时间分类】
暂时性(可以自动消失,占70-80%)
永久性(重复出现,需要人工干预)
边缘性故障(由于元器件参数变差、逐渐损坏造成的故障)
【按计算机软硬件界面分类】
硬件故障(元器件、接插件、印刷电路板)
机械故障(外围设备的机械部分产生)
人为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