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器件漏电理解?

PN结反偏时的电流称为 反向饱和电流(I_S),其大小由少子浓度决定,具有以下特性:

一、反向饱和电流的量级

1. 常温下极微弱

◦ 对于硅(Si)材料的PN结,常温(25°C)下 I_S 通常在 纳安(nA)级,(具体数值与器件尺寸、掺杂浓度等有关)。

◦ 锗(Ge)材料的PN结由于少子浓度更高,I_S 略大,约 微安(μA)级,但锗器件已较少使用。

2. 远小于正向电流

◦ 正向导通时电流可达毫安(mA)至安培(A)级,反向电流比正向电流小 6~9个数量级,因此宏观上可认为PN结反偏时“截止”。

二、温度对反向电流的影响

反向饱和电流 强烈依赖温度,原因是少子由本征激发产生,温度升高会显著增加少子浓度:

• 温度每升高10°C,I_S 约 翻倍(硅材料)或 增加约3~4倍(锗材料)。

• 例如:硅PN结在25°C时 I_S=1~nA,100°C时可能增至约 1~μA(具体需根据器件参数计算)。

实际应用中需注意:高温环境下反向电流可能增大到不可忽略,影响电路稳定性(如放大电路的偏置点漂移)。

三、反向击穿时的电流(异常情况)

当反向电压超过 击穿电压(V_BR)时,反向电流会 急剧增大(可达毫安级以上),此时PN结失去单向导电性,属于破坏性或非预期工作状态(除非用于稳压管的击穿稳压模式)。

• 击穿类型:齐纳击穿(低电压,≤5V)和雪崩击穿(高电压),但无论哪种,正常反偏时电压需远低于 V_BR。

四、反向电流的实际意义

1. 理想模型与实际的差异

◦ 理想PN结模型中反偏电流视为0,但实际电路(如高精度传感器、集成电路)中需考虑 I_S 的温度漂移,可能导致漏电流噪声。

2. 低功耗电路设计

◦ 在电池供电设备中,需选择反向电流极小的器件(如硅肖特基二极管反向电流比普通硅二极管更小)。

总结

PN结反偏时的电流 在正常工作电压下非常小(纳安级),主要由少子漂移形成,且对温度敏感。其大小可概括为:

• 常温硅器件:I_S≈1nA
• 温度升高:每10°C约翻倍

• 反向击穿时:电流急剧增大(异常状态,需避免或合理利用)

这一特性是PN结单向导电性的核心体现,也是二极管、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设计的基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