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篇仿真实验作业,基于LTspice仿真平台,目的是了解AC/DC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及设计流程,同时熟悉一下这款简洁好用的仿真软件。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一、前提准备
1. LTspice仿真平台
直接去搜索LTspice官网下载即可,这是一款免费的仿真软件,有新版和旧版,我用的是旧版的。这是官网的截图
下载后按流程安装即可,体积不大,也不需要向其他的仿真平台一样还需要配置环境等操作,打开运行界面是这样的,非常简洁
最上面一排是工具栏,包括放置元件,连接电路 ,移动等操作,自己熟悉一下就会了,之前用过其他仿真软件肯定没什么问题,如果还不清楚就去互联网上找教程吧。我使用的第一感受就是“由奢入俭难”,感觉很多操作没有那么“人性化”,也可能是自己不了解快捷操作,感觉不适应。但这不足以掩盖它的优点,后续会提到。
2. AC/DC电源
电源分很多种,直流到交流,直流到直流,交流到直流,跟电力电子知识有很大关联。普遍意义上的电源包括移动设备像手机的充电器,将家用电转为稳定的5V2A输出;还有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源,为整个车辆的不同部分提供所需的能量,其中涉及到斩波、逆变等。
对于AC/DC电源,要经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环节,得到稳定的直流电。
整流将是正弦波电压转换为单一方向的脉动电压,有半波整流和全波整流。
整流完的波形中交流分量占比很大,波动明显,不能直接为负载供电,需要经过滤波电路滤除大部分交流分量,从而使得波形更平缓。
如果滤波电路设计得当,或者负载的要求不高,经过滤波后可为负载供电,如果电源需要稳定、不受负载以及电网中其它设备影响,则需要经过稳压环节,得到更平稳的直流电。
二、仿真过程
本次试验要仿真220V 50Hz转5V DC的电源,且尽可能减少纹波,整体电路方案为:
整流部分选择全波整流,经过RC电路滤波,之后进入二极管构成的稳压电路,最后加入放大器件,以提高带载能力。
1. 整流、滤波部分
电源输入端为220V 50Hz的正弦波,设置峰值电压为,经过两对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二极管选择上要保留1.5到2倍的余量,选用了单个耐压200V的二极管
经过整流后,添加一个电容减少波动。电容相当于一个水池,将源头来的不平稳的水源储存起来供给后续使用,当然电容越大波形越平稳。其后加一个的电阻作为负载,运行查看效果
这款仿真软件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将鼠标移至需要查看电路情况的位置,当变成探针图标时点击即可查看波形,并且点击不同位置可将多个波形显示在同一张波形图中。
对比输入波形明显平稳,但波动仍然很大,再添加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构成RC滤波器
此时对比电容和
两端的波形,经过两个大容量电容滤波后已经平稳许多。
电路中电容和电阻
构成了
型滤波电路,如果计算选择得当,能滤除特定频带的杂波,这涉及到通频带和半功率点这些频率相关的知识了,在此就不展开说了,自己可以了解一下,还是很有用的知识。由于仿真环境和现实不同,不存在现实中不同频段的杂波,目前不清楚软件能否模拟现实的情况。此处虽然保留了这个结构但不进一步计算确定其数值了。
2. 稳压部分
接下来进行稳压电路,稳压部分需要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稳压电阻,二极管选用了反向压降4.7V的齐纳二极管1N750
加入电路中并再次查看波形
绿色线为电容两端的波形,红色线为二极管两端的波形。到此,基本得到了5V的输出电压。
3. 稳压部分
为了使得电路能承载较大范围的负载范围,考虑在输出端添加放大器件提高带载能力,选用了一颗NPN三极管2N5550,和一颗高精度低噪声的运放OP1117
运放同相端接稳压管输出起到输出跟随的作用;三极管利用了其放大电流的作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放大电流,将三极管的基极直接与运放输出端相连,将发射极接负载作为输出端。
除了给运放提供工作电压;三极管还需要有0.7V的偏置电压保证发射结正偏,实现的方法比如可以利用运放比例放大,需要计算一下所需的电阻。这里为了简化,直接在二极管前添加一个小电阻来产生这个压差。
运行查看效果
改变一下负载大小,观察波形变化情况
负载很小的情况下输出在4.7V,负载50K时输出电压在5.4V
三、改进与总结
1. 存在的问题
首先考虑到,现实中不会直接把220V降为5V,而是通过变压线圈进行变压再进行后续操作,并且这样引入隔离,增加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本次试验暂不考虑带隔离的情况。
其次就是滤波环节中的电容容量太大,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用也很少见,能否尽可能换用小容量的电容。
这里可以分析一下π型滤波电路:
1.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经C1滤波后,大部分的交流成分被滤除,然后进入由R1和C2构成的滤波电路中。C2与R1 进行分压,因电容C2通交流的作用,使得交流成分大幅衰减而不会通向后续电路,达到滤波目的;对直流而言,由于隔直作用,基本不存在衰减,这样直流电压通过R1输出。由此可见,R1与C2在其中一个值固定时,增加另一个的值会提高滤波效果,但R1阻值不能过大,以免导致负载的压降不足,由于本电路由220V到5V压差很大,暂不用考虑压降问题。
2.由于C1 是经过整流后的第一个滤波电容,加大容量可提高滤波效果。但是如果C1太大,则充电时间就会很长,如果这一电流长时间处于较高数值,有可能损坏整流二极管。因此C1不能过大。
2. 改进方案
对电路进行优化:增加R1,减小C1和C2,再次仿真
负载1K时,电压在4.95V到5.08V之间波动,基本实现了5V稳压。
3. 其他可尝试的方案
实验过程中也尝试过其他方案解决电容的问题,比如利用三极管来放大电容的容量
或者这样的稳压方式
但仿真效果显示这种方案可能适用于输入输出压差小的稳压电路,应用于此电路会导致波动过大,稳压效果不好。
结语
从专业角度来说,这次仿真只是定性分析看看效果,不涉及到严谨的定量计算。很多地方写的比较泛泛,难登大雅之堂。要不是这次作业,自己也不会坐在电脑前敲这篇文章,对于几乎不写文章的人来说,完成这个要比想象中花的时间更长,因为首先自己要把写的东西弄懂十之七八,其次保证文字通顺经得起推敲。
无论如何,终究自己是把写的东西中的知识整明白了,也算有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