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一)Binder、HwBinder、VndBinder概要

[Android取经之路] 的源码都基于Android-Q(10.0) 进行分析

[Android取经之路] 系列文章:

《系统启动篇》

Android系统架构
Android是怎么启动的
Android 10.0系统启动之init进程
Android10.0系统启动之Zygote进程
Android 10.0 系统启动之SystemServer进程
Android 10.0 系统服务之ActivityMnagerService
Android10.0系统启动之Launcher(桌面)启动流程
Android10.0应用进程创建过程以及Zygote的fork流程
Android 10.0 PackageManagerService(一)工作原理及启动流程
Android 10.0 PackageManagerService(二)权限扫描
Android 10.0 PackageManagerService(三)APK扫描
Android 10.0 PackageManagerService(四)APK安装流程
《日志系统篇》

Android10.0 日志系统分析(一)-logd、logcat 指令说明、分类和属性
Android10.0 日志系统分析(二)-logd、logcat架构分析及日志系统初始化
Android10.0 日志系统分析(三)-logd、logcat读写日志源码分析
Android10.0 日志系统分析(四)-selinux、kernel日志在logd中的实现​
《Binder通信原理》: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一)Binder、HwBinder、VndBinder概要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二)-Binder入门篇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三)-ServiceManager篇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四)-Native-C\C++实例分析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五)-Binder驱动分析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六)-Binder数据如何完成定向打击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七)-Framework binder示例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八)-Framework层分析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九)-AIDL Binder示例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十)-AIDL原理分析-Proxy-Stub设计模式
Android10.0 Binder通信原理(十一)-Binder总结

《HwBinder通信原理》

HwBinder入门篇-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一)
 HIDL详解-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二)
HIDL示例-C++服务创建Client验证-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三)
HIDL示例-JAVA服务创建-Client验证-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四)
HwServiceManager篇-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五)
Native层HIDL服务的注册原理-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六)
Native层HIDL服务的获取原理-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七)
JAVA层HIDL服务的注册原理-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八)
JAVA层HIDL服务的获取原理-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九)
HwBinder驱动篇-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十)
HwBinder原理总结-Android10.0 HwBinder通信原理(十一)
《编译原理》

编译系统入门篇-Android10.0编译系统(一)
编译环境初始化-Android10.0编译系统(二)
make编译过程-Android10.0编译系统(三)
Image打包流程-Android10.0编译系统(四
Kati详解-Android10.0编译系统(五)
Blueprint简介-Android10.0编译系统(六)
Blueprint代码详细分析-Android10.0编译系统(七)
Android.bp 语法浅析-Android10.0编译系统(八)
Ninja简介-Android10.0编译系统(九)
Ninja提升编译速度的方法-Android10.0编译系统(十)
Android10.0编译系统(十一)

1.概述
在Android的中,我们知道每个应用都是一个独立的进程,有一个独立的虚拟机,应用和应用之间的内存是不能共享数据的,但是我们用到Activity、Service、Context、provider等功能,恰恰做了很多数据传输,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了我们了解的 进程间通信机制-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在Android中常常使用的进程间通信有 共享内存、管道、信号处理、socket、Binder等。每个通信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Android通常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合适的通信方式,比如:内核和用户空间常用的是共享内存机制,一些低数据传输使用socket处理,应用进程之间传输使用Binder机制。

本节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Binder的机制原理。

 

2.Binder的划分
在Android 8.0 之前,Binder机制比较简单,只有一个驱动设备"/dev/binder",一个守护进行"/system/bin/servicemanager",一个binder库"/system/lib64/libbinder.so".

在Android 8.0开始,Android引入了Treble的机制,为了方便Android系统的快速移植、升级,提升系统稳定性,Binder机制被拓展成了"/dev/binder", "/dev/hwbinder","/dev/vndbinder"。

我们原先使用的"/dev/binder",成为框架进程的专有节点,这意味着供应商进程无法再访问此节点。供应商进程可以访问 /dev/hwbinder,但必须将其 AIDL 接口转为使用 HIDL。

对于想要继续在供应商进程之间使用 AIDL 接口的供应商,需要使用 /dev/vndbinder(而非 /dev/binder)。

Android8.0及之后的Binder域如下图所示:

3.三种Binder介绍以及之间的联系

binder\hwbinder\vndbinder 三者的使用方式可以参考下图,下图只是简单的阐述了逻辑关系,细节部分后面再划分章节进行阐述。

 

 

3.1 Binder
在Android 8.0之前,这是我们最熟悉也一直使用的Binder。Java层继承Binder,Native C/C++层继承Bbbinder,然后通过servicemanager进程注册实名Binder,然后通过已经创建好的Binder接口传递匿名Binder对象,拿到BinderProxy或者BpBinder以后,就可以Binder通信了。

在Android 8.0后,这个Binder机制继续保留,/dev/binder 设备节点成为框架进程的专有节点,这意味着供应商进程无法再访问此节点。

如果你是系统厂商,在system分区有进程,/dev/biner机制还是可以继续使用,但是你的进程在vendor分区,那只能使用/dev/hwbinder 或者/dev/vndbinder.

Binder机制需要两个进程都同属于System分区

3.2 VndBinder
Android8.0 支持供供应商服务使用的新 Binder 域,访问此域需要使用 /dev/vndbinder(而非 /dev/binder)。为了显示 /dev/vndbinder,请确保内核配置项 CONFIG_ANDROID_BINDER_DEVICES 设为 "binder,hwbinder,vndbinder"(这是 Android 通用内核树的默认设置)。vndbinder和binder共用libbinder这个系统库,只是在守护进程和内核空间有一些区别,整体代码流程和使用方式基本一致。

Java层继承Binder,Native C/C++层继承Bbbinder,通过vndservicemanager进程注册实名Binder,然后通过已经创建好的Binder接口传递匿名Binder对象,拿到BinderProxy或者BpBinder以后,就可以Binder通信了。

和Binder的区别,就是device变成了"/dev/vndbinder", 守护进程变成了"vndservicemanager"

通常,供应商进程不直接打开 Binder 驱动程序,而是链接到打开 Binder 驱动程序的 libbinder 用户空间库。为 ::android::ProcessState() 添加方法可为 libbinder 选择 Binder 驱动程序。供应商进程应该在调用 ProcessState,、IPCThreadState 或发出任何普通 Binder 调用之前调用此方法。要使用该方法,请在供应商进程(客户端和服务器)的 main() 后放置以下调用:
ProcessState::initWithDriver("/dev/vndbinder");

dev/binder和dev/vndbinder无法在一个进程中同时使用

binder和vndbiner 的机制共用一套libbinder,因此两者使用时,每次只能指定一个设备节点,不能同时使用。

VndBinder机制需要两个进程都同属于Vendor分区

 

3.2.1 vndservicemanager
以前,Binder 服务通过 servicemanager 注册,其他进程可从中检索这些服务。在 Android 8 中,servicemanager 现在专供框架使用,而应用进程和供应商进程无法再对其进行访问。

不过,供应商服务现在可以使用 vndservicemanager,这是一个使用 /dev/vndbinder(作为编译基础的源代码与框架 servicemanager 的相同)而非 /dev/binder 的 servicemanager 的新实例。

供应商进程无需更改即可与 vndservicemanager 通信;当供应商进程打开 /dev/vndbinder 时,服务查询会自动转至 vndservicemanager。

vndservicemanager 二进制文件包含在 Android 的默认设备 Android.bp 中。

 

3.3 HwBinder
hwbinder和 binder\vndbinder又有所区别,hwbinder是一套全新的流程,有单独的驱动设备"/dev/hwbinder",独立的守护进程"hwservicemanager",独立的SDK-"libhwbinder"

HwBinder机制可以跨System和Vendor分区使用

3.3.1 为什么要引入hwbinder
Android 8.0中引入了Treble机制,Treble 项目通过将底层供应商实现从 Android 内核框架中剥离出来,使Android更新变得更简单。这种模块化的设计允许分别独立更新平台和供应商提供的组件。让更新变得更轻松、更快速已经很棒,然而,Treble 加强模块化设计还有一个目的:提高安全性。

Treble引入后,新增了一个vendor.img, 即原先的system分区,被拆分为了system分区和vendor分区,soc及供应商的功能实现都需要放到vendor分区,这样将system和vendor相关的镜像分开,便于能方便地更新和升级system,并且不依赖vendor等底层。

在Android 8.0之前,HAL是一个个的.so库,通过dlopen来进行打开,库和framework位于同一个进程, 在此之前的Android 系统架构当中,Android Framework 与Android HAL是打包成一个system.img的,而且Framework 与HAL之间是紧耦合的,通过链接的方式使用相应的硬件相关so库。

Android 8.0之前的通信机制如下图所示:

所以每次Android framework的升级需要对应的Android HAL升级,这需要供应商花费很多的人力去升级相应的 Vendor HAL Implemetation,这也就是导致Android版本升级很缓慢,很多用户几年之后,Android都不能得到及时更新。

在Android8.0及以后的版本中,Android设计了一套新的机制来隔离HAL层,引入了一个HIDL的语言来定义Framework和HAL之间的接口

在Android 8.0以及以后的版本当中,Android 更新了新的框架设计在新的框架设计当中,引入了一套叫HIDL的语言来定义Freamework与HAL之间的接口,Android Framework会在system分区当中,而VendorHAL Implemetation会在一个新定义的分区(Vendor.img)当中,这样刷新的system.img 才不会影响到Vendor HAL Implemetation。

在Android 8.0及之后,HAL库和framework不在同一个进程,他们之间使用hwbinder进行进程间通信。

Android 8.0引入Treble后,各层的通信机制如下:

 

 

4. Binder库的变化

Binder和VndBinder共同使用libbinder, HwBinder使用libhwbinder,代码的目录差异如下:

 

servicemanager的目录差异如下:

 

5.总结
Android引入Treble机制后,扩展了一个vendor分区,为了能够快速的进行升级,做了隔离HAL层的机制,为了System/System、System/Vendor、Vendor/Vendor 之间进行不同的进程间通信,把原有的Binder机制拆分成了Binder、HwBinder、VndBinder。

Binder和VndBinder 共用一套libbinder、servicemanager的代码,使用AIDL接口,两者不能共存。

HwBinder采用了单独的libhwbinder、hwservicemanager的代码,单独管理,使用HIDL接口。

三者之间互不干扰,在方便系统升级的同时,又提升了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

 

接下来,我会单独拆分不同的小节,来单独分享Binder、HwBinder、VndBinder的工作原理。
 

 

 

 

 

 

 

 

 

 

 

 

 

 

 

 

  • 6
    点赞
  • 3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Binder通信原理Android中一种跨进程通信机制。它通过Binder驱动和Binder服务来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 在Binder通信原理中,有三个关键的组件:Binder驱动、Binder服务和Binder客户端。Binder驱动是操作系统提供的内核模块,它负责在进程间传递消息。而Binder服务是一个独立的进程,用于管理和提供跨进程通信的能力。Binder客户端则是调用Binder服务的进程。 在通信过程中,首先需要调用binder_open函数打开Binder设备,然后使用mmap函数进行内存映射,将用户空间的内存映射到内核空间。接下来,通过ioctl函数进行实际的通信操作。 Android中的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和ContentProvider)的启动原理也与Binder IPC机制有关。其中,ActivityManagerService、PackageManagerService、WindowManagerService、PowerManagerService等服务的调用也与Binder IPC机制有关。 综上所述,Binder通信原理Android中一种跨进程通信机制,通过Binder驱动和Binder服务来实现进程间的通信。<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3* [Binder通信机制原理解析](https://blog.csdn.net/Awenyini/article/details/78806893)[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50%"] - *2* [Binder通信原理](https://blog.csdn.net/z1804362542/article/details/127959348)[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50%"] [ .reference_list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