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小鹏G6和G9的发布会,其中一个技术亮点:超快充电,这两款车型全系标配5C超充AI电池,充电效率极高,仅需10分钟即可补充450公里的续航里程,且充电1秒续航超1公里,这意味着极大地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
source: https://www.xiaopeng.com/news/company_news/5450.html
这里提到了超充,AI电池,5C等专业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是怎么做到10分钟补能450公里,怀着对此的好奇心,查了点资料了解快充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就此进行分享:
1 汽车充电的概念
谈到汽车充电,我们常听到交流充电(慢充)和直流充电(快充),即:
-
交流充电就是使用交流电为电动车充电,常见于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充电桩。交流充电功率相对较低,一般家用充电桩功率为7kW或11kW,更高点能到22kW,充满一辆普通电动汽车需要数小时,因此根据其充电速度较慢和充电时间较长的特点,常称为慢充。
-
直流充电就是使用直流电直接为电动车充电,常见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公共快充站。直流充电功率高,充电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为车辆补充大量电能,其功率通常在30kW以上,甚至有高达350kW的超级快充,因此被称为快充。
source: https://bacancysystems.com/blog/dc-fast-charging
另外,按不同地区的充电接口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国标(GB/T),美标(SAE J1772),日标(CHAdeMO)和欧标(IEC 62196),这从名字很好理解,即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充电标准,比如国标就是中国国家标准的充电接口,适用于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充电接口标准。
以上就是充电的基本概念,本文聚焦在快充,快充的概念,可以简单地打个比方,快充就是好比于往一个水池装水,用桶往水池灌水,桶越大,水池就能更快被灌满。当然这个例子是不严谨的,下面我们就从快充原理来了解:
2 快充控制原理
快充的核心是利用直流电直接为电池充电,而不需要通过车载充电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其实是在快充桩完成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然后快充桩输出直流电给电池直接充电。
要了解整个充电过程,涉及快充桩,快充枪,快充口和快充控制过程,这里我们仅关注于汽车相关的部件和控制,因此我们从快充口说起:
1)快充口
车上的快充口一般在车头和车尾,快充口有9个孔:两大孔、一中孔、6小孔),它们的具体定义如下表所示:
source: https://www.wiring-world.com/document_info/1025.html
-
DC+是直流电源正,连接直流电源正极和电池正极;
-
DC-是直流电源负,连接直流电源负极和电池负极;
-
A+是低压辅助电源正,连接快充桩为电动汽车提供的低压辅助电源;
-
A-是低压辅助电源负,连接快充桩为电动汽车提供的低压辅助电源;
-
PE是保护接地,连接供电设备地线和车辆电平台;
-
S+是充电通讯CAN H,连接快充桩与电动汽车的通讯线;
-
S-是充电通讯CAN L,连接快充桩与电动汽车的通讯线;
-
CC1,CC2均为充电连接确认,CC1为桩端验枪,CC2为车端进行验枪,它们检测原理通过检测点的电压来确认,枪在不同的连接状态下,接入电阻的不同,从而产生分压电压也不同,以此就能枪连接与否,其检测原理图如下所示:
source: https://www.wiring-world.com/document_info/1025.html
2)快充工作过程
当快充枪插入快充口,这意味着快充工作的开始,具体需要经历哪些过程,需要结合快充电路来看,可以分为4个阶段:
source: GB/T 18487.1规定的直流充电导引电路
-
首先是准备阶段,快充枪插入快充口后,快充桩内检测点(U1)通过其自身电阻和CC1、车身接地形成回路,车身内检测点(U2)通过电阻、端子CC2与快充桩接地形成回路,分别完成工作电路的连接。快充桩监测检测点的电压值达到4V时,则确认充电线路完全连接。
-
然后是自检阶段,快充桩闭合对应的继电器K1、K2,低压辅助供电回路导通,12V低压电则通过辅助电源内端子与车辆形成通路。车端通过监测检测点2的电压值,当电压达到6V时,车端与快充桩之间通过S+、S-通讯连接线发送通信信号,确认充电准备完成,同时控制开关K1、K2闭合,进行绝缘测试,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进行绝缘测试完成后,开关K1、K2断开,自检阶段完成。
-
接着是充电阶段,车端闭合控制器K5、K6,快充桩验证充电条件是否满足,比如电池电压是否处于充电机最高输出电压与最低输出电压之间,快充桩控制开关K1、K2闭合,形成直流充电回路。在充电过程中,车辆与充电桩会通过S+、S-端子持续地进行数据通讯,并发送实时充电需求,按照动力电池充电状态及时调整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
最后是充电完成,车端实时监测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或通过是否收到“充电机中止充电报文”的指令来判断是否完成充电。当满足充电完成的条件、或者接收到驾驶员的停止充电指令时,系统确认充电电流小于5A后,车辆控制装置断开开关K5、K6,充电机控制装置断开K1、K2,最后断开K3、K4,完成充电过程。
3) 快充的CAN通讯
在上述的这个过程中,车辆与充电桩会进行CAN通讯,交互BCP、CTS、CML信息等。想要了解它们更具体的交互内容和报文交互形式,可参考: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其内容如下所示:
source: GB/T 27930 ,直流充电桩与充电车辆之间主要交互报文
以上就是以国标快充为例介绍快充控制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对快充建立了基本认识之后,接下来我们了解常听到热点术语3C,4C,5C等。
3 充放电倍率(C-rate)
1)从充放电倍率看充电10分钟补能450公里
充放电倍率是电池充放电速率的单位,表示电池在1小时内充满或放空电量的速度,电池的充放电倍率一般由nC(Capacity)表示,倍率值n越大充满电的时间越短,也就是说直接反映了电池的充电速度能力。即:
-
1C:1小时充满电池(电流值 = 电池容量);
-
3C:1/3小时(20分钟)充满电池,电流是电池容量的3倍;
-
5C:1/5小时(12分钟)充满电池,电流是电池容量的5倍。
如果电池容量是100Ah,充电电流200A,就是2C充电倍率,100Ah的电池,若能一直以2C充电,理论上可以30分钟充满。
另外,从技术角度,更常提到的充电功率,那充电倍率与实际充电功率之间的关联是怎样的,可以从数学公式来看,充电功率(kW)= 电池容量(kWh)× C-rate。
比如电池容量80kWh,若以3C充电→功率=80×3=240kW;若以4C充电→功率= 80×4=320kW;以此类推可得:
一般实际充电时间通常以 20%-80% 电量区间计算,这是根据电池特性来考虑,要避免电池过充和过放。对这些基本知识有了了解之后,我们再来分析文章最开始提到的充电10分钟补能450公里。
查了下2025款小鹏G6提供两种电池包容量选择,分别为68.5kWh和80.8kWh,其百公里电耗最低可达12.5kWh,而预估续航里程,实际能耗可以以15kWh来相对合理。那么以80.8kWh为例,5C充电,到80%电量(64kWh),差不多8分钟,再以最低12.5kWh能耗计算,续航公里数差不多500公里,以能耗15kWh能耗计算,续航公里数差不多400多公里。当然实际不可能整个充电过程都是5C速率充电,这样评估下来,充10分钟450公里还是符合科学依据的。
总之,充放电倍率越高,充电功率越大,充电时间越短。
2)实现更高的充放电倍率有哪些技术要求?
既然5C比3C充电快,为什么各家主机厂不都上5C,甚至10C呢?
因为要实现更高的充放电倍率(如4C、5C),需要一些技术支持才行。
-
首先是电池材料。电池充电其实电池的化学反应,那么不难理解充电会受到电池材料的限制,包括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像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如NCM 811)比磷酸铁锂(LFP)更易支持快充;像石墨负极易析锂(导致短路),需掺硅(如硅碳负极)提升锂离子嵌入速度;像电解液需要低粘度、高导电性配方(如添加氟代溶剂)。
-
其次是热管理要求。高功率充电时电池产热剧增,需要液冷系统将温差控制在±2℃以内; 此外BMS(电池管理系统)也需要实时调整充电曲线,避免局部过热。
-
最后高电压平台 。我们都知道功率=电压×电流,要提高功率,又要限制电流(热损耗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因此需要提高电压才行,所以业内的解决方案是通过800V高压架构可降低电流,减少线缆损耗,比如小米的真800V高压平台。
source:https://www.xiaomiev.com/battery
4 小结
以上就介绍电动汽车快充基本概念、控制过程及其充电速度的影响因素,由此我们知道充放电倍率直接决定充电功率和补能时间,即所谓的几C,以及充放电倍率依赖电池材料、热管理和高压平台协同升级; 总的来说主流车型向3C-4C普及(充电功率300-400kW),800V高压平台逐渐成标配,未来4C-5C将成为主流,配合超充网络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体验。
最后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国标以及其他的快充技术标准,可以参考:
-
中国标准
-
GB/T 20234:国标直流快充,最大电流250A,电压750V(升级版支持1000V)
-
ChaoJi(新一代):兼容现有GB/T,最高功率900kW,支持即插即充。
-
-
国际标准
-
CCS(Combined Charging System):欧美主流,整合Type 2交流口与直流双引脚,支持350kW(CCS Combo 2)。
-
CHAdeMO 3.0:日本主导,最新版本支持500kW,采用液冷接口。
-
NACS:北美推广的接口,兼容CCS协议,V4超充桩峰值达615kW。
-
-
车企专属协议
-
特斯拉Supercharger:V4超充桩采用1000V架构,支持Cybertruck的800V电池。
-
蔚来Power Swap 3.0:换电站与500kW超充结合,5分钟换电或12分钟补能400km。
-
---------------------------------------------------------------------------------------------------------------------------------
创作不易,欢迎点赞收藏关注。更多文章可关注 “谦益行公众号”。
汽车研发交流群,有兴趣的朋友可添加群主:prOmiseyes,备注:公司+职务入群。仅限汽车行业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