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社火游行是小县城最隆重的活动,有踩高跷的,敲锣打鼓的,扭秧歌的,还有大头娃娃。有时候我就想,如果啥时候我必须得去参演,我就演大头娃娃。大头娃娃和弥勒佛一样,人见人爱,让人看了就想笑。表情管理对我来说太难了,戴上大头面具,表情就不需要管理了,非常自由。
四月底大学校庆游园会的视频,最近成了热点,引起了网民各种嘲笑和辱骂,挺有意思的。我在学校十多年了,从来没去现场看过校庆游园会,今年才从网上留意到这个活动。学校校庆固定在四月底的周末,每次都安排很多活动,综合、秩年、学术、展览、艺术、体育、开放七大类,上百场活动。我和艺术无缘,没有参与过这个活动。
我好奇的是,真正的科研成果很难出圈,而一项普普通通的学生课外文艺活动却能吸引那么大的流量。有个晚上睡觉前,我就无聊了一次,看了看几个相关的视频以及下面的评论。评论分为三种。第一种,表演水平太差了;第二种,表情呆板,缺少青春气息;第三种,上纲上线到不爱国。第三种评论,纯粹是戾气太重、过于无知和浅薄,不值得讨论。
说表演水平差,这个应该是合理的。学校没有音乐专业,玩音乐的学生都是业余的。真要是特别对音乐感兴趣,可能就像水木年华、李健那样改行了。培养孩子学过艺术的家长可能也知道,因为中高考的压力,如果不是走专业艺术路线,孩子的艺术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说表情呆板,这个也是合理的。对于演奏水平一般的业余爱好者,又要演奏好,又要表情生动,这个要求就更高了。估计一些学生紧张死了,眼睛紧盯着绑在乐器上的不熟悉的乐谱,哪有心情管理表情。校庆游园会的组织者,应该没有想过要办成巴西狂欢节游行那样的活动,也很难办成。校庆前的两周,学生们正在准备期中考试,肯定没有多少时间练习演奏;校庆那周,不少学生刚刚经历了期中考试的打击。那是一种学霸变成学渣的感受,只有上过此类学校的才懂,对此,绝大部分网民没法有同理心。
三年前的校庆游园会就上了热搜,今年的更热。学校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按照以外的反应,很可能是爱咋地咋地。校内的无数活动之一,也没邀请全民看,网民看不惯就别看。要提高那么多学生的演奏水平、表演水平,不现实,本校学生哪有那么多玩业余爱好的时间。
或者像隔壁学校的中文男足学习,走彻彻底底的自黑路线,用最有力量和创意的语言黑自己,让别人无法更黑。这不是做不到,不为也。
或者走本校的实干路线,利用好校庆游园会的“品牌”效应,每个演奏者佩戴一幅校内研制的MR眼镜,眼镜外显示青春活力的笑容,眼镜里显示乐谱,方便生手演奏。千万不要用商用的MR眼镜,更不要用苹果、HTC的,被无知极左分子上纲上线,就用自己研制的高级大头娃娃技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