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初中教室

据说建筑反映了设计师的思想,并影响了居住者的精神面貌。

我初中就读于城关二中,二中有两栋三层的教学楼。我们三年一直在南面的那栋,初一在一层,此后一年更上一层楼。教学楼的结构和装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别之处在于教室走廊一侧的窗户很少、很小,而且位置非常高,人要踩着凳子才能看窗户。初一时,教室的前后门上还带着玻璃窗,而到了初三,门上的玻璃窗也没有了。门一关,内外隔绝,教室就成了大家的自由空间。

多少次自习课的时间,教室前门突然一开,刺眼的太阳光照进来,班主任杨老师带着光环,一脸惊愕的表情,愣在门口,然后慢慢转头,用犀利的眼神扫视教室。杨老师好像猛然揭开一口本来装满凉水的锅的锅盖,惊讶地发现里面的水竟然早已沸腾了。

大家都在闹,各有各的闹法。但我再怎么闹,也不会得意忘形,更不会在教室后面的空地和同学打闹。所以,杨老师突然开门,我并不太紧张,教室里忘乎所以的人太多了,他不会注意到我有什么异常。

我往往坐得很端正,手里也有书,但嘴里在小声聊天。聊天的对象就是老胖、小青这样喜欢并且擅长胡说八道的人。话题通常是从某个老师、同学的某个细节说起,你一句我一句瞎编,越编越离谱,相当于集体创作故事。周围的女生,都端端正正坐着,侧耳做听众,偶尔也插几句话进来。尤其是丽子,说话犀利,不像个女生。这种聊天类似大学宿舍的卧谈会,什么都聊,但又有区别,因为有女生在听,有女生参与。所以话题很文明,同时又要有趣。

我、老胖、小青的位置非常适合聊天。杨老师格外信任我们仨,全班的座位是让我们拟定的。杨老师只把大体布局告诉我们,具体每个人的位置就交给我们安排了。我们先把几个玩得好的同学位置设定好,既要便于聊天,又不能太过于聚集,以免让老师看出来。教室的后半场则留给过于调皮捣乱的学生,其他座位就比较随意了。

最闹腾的是后排的同学。教室的后面有一片空地,后排的同学之间如果发生了口角,最后往往发展成打闹,那块空地就成了擂台。这时,前排的同学就会扭头看武打片。有时双方势均力敌,战斗发展成持久战,有人为了安全,把前后门都反锁了。有一次,后面又在打擂,前面又在聊天,教室里闹哄哄的,数学李老师开不了门,敲门没有人理。教室里太热闹,同学们太入戏了,根本听不见。李老师搬来凳子踩着,伸着脖子从高高的窗户上,伸手指着门口的学生给他开门。

高中到昔阳中学上学后,最不习惯的一点,就是教室走廊一侧有窗户,门上也有窗户。自习时间,再也不能在教室里安全地聊天了。到了高二下学期,教室搬到了一楼,教室左侧的窗户也派上用场了。有一个夏天的晚自习时间,教室里乱哄哄的。突然楼外窗户那里一声吼叫,大家扭头往左边一看,物理姚老师的头出现在打开的窗户上。在教室灯光的照耀下,在黑暗背景的对比下,姚老师两眼圆瞪,脸色惨白,坐在窗户边的同学几乎被吓死了。到了高三,教室搬到了平房,教室两边满是窗户,教室外的老师可以从各个角度很方便看到教室里面的情况。那一年,我们跟住在鱼缸里一样,安静得很。即使教室里偶尔有点小热闹,一旦窗户外出现老师的影子,坐在窗户边的哨兵就发觉了,连忙嘘嘘警告大家。

后来见过许多教室,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从城里到农村,像我们初中教室这种缺少窗户的设计,还真是少见。设计师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为了增加隔音效果,避免相邻教室的干扰?还是避免走廊里的人干扰教室里的学生?但肯定不是为了学生可以安全地聊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