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002 社交中的吸引力
前言
社会交往中,影响你与其他人成为朋友或者伴侣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对方俊美的外貌?风趣幽默的谈吐?丰富的社会经历?是的,这些都是个人吸引力。吸引力使人际交往成为可能。一、社交中的吸引力
1. 吸引力的基础假设
- 吸引力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如何使得人际交往成为可能?例如:一对异性在初次见面的3秒时间内,就能快速判断出对方是否值得深入了解。这是受外在吸引力的影响。
- 基础假设:吸引力的基础是使交往互助具有奖赏意义。
- 直接奖赏:交往令人愉悦。它可能来自对方俊美的外表,让人赏心悦目;抑或来自对方的真诚赞美,让交往的氛围轻松愉悦。
- 间接奖赏:能带更多的机会或资源。如果对方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能够引荐更多的人脉资源或者商机,我想没人不愿意继续交往。
总结:吸引力不局限于一个人的外在具有吸引力的个人特征,还受我们的愿望、需要、偏好等因素影响。
二、影响吸引力的因素
1. 因素一:空间的临近
多数情况下的友谊与爱情来自身边人,临近使人们相遇再相知。
- 便利性:远亲不如近邻
- 空间上的临近为人际交往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彼此间的关爱也更加直接、具有互动性。比如《再见1988》里面的双门洞小伙伴,晚饭前的相互赠菜、几个家庭晚饭后乘凉闲谈很平常,因为临近也很方便。
- 空间上的距离,会使人们付出更多的金钱(通话费、交通路费等)维护关系的长久;但得到的奖赏也不够直接。
- 熟识:重复接触
- 曝光效应:研究表明,多次接触(哪怕只是多看几次照片)会让人们更喜欢而不是厌烦
- 提示:临近提供社交机会,并不一定成就良缘
- 临近导致熟识,能够加大人际的情感影响,但如果令人厌烦的人直接,距离也会让彼此恶劣的关系雪上加霜。
2. 因素二:长相吸引力
- 美貌的偏见
- 人们普遍对美丽的外貌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更加优秀。在生活中,会得到更多宽容与偏爱。例如,职场应聘,能力相差不多的两人,面试官会倾向于录取那些外貌更加俊美的人,他们会被认为更加机警聪慧。
- 美貌的判断标准?
- 人们对于美貌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不同的国家与肤色种群对于外貌的倾向又是怎样的?实际上,早有研究测试,将一个人的五官分别换成不同人的五官,拼凑出来的虚拟样貌反而会让大众感觉好看。
- 其他普遍美貌表现:女性腰臀比例在0.7会更加吸引男性(不论是偏瘦、偏胖、或标准身材);女性普遍喜欢高个子男生;男性喜欢长头发的女生等
- 美貌的评判原因:演化心理学,使得人们更加喜欢健康、有生育力的异性。而外貌的对称与平均化,使得面容更加平衡,也间接表明个体的身体健康性。
- 美貌被赋予的额外优势
- 人们偏爱美貌之人,也会额外赋予他更多的优势。比如,英国人会认为俊美的男性,更加绅士儒雅;韩国人会认为好看的女性,更加的温柔、具有同理心等。这些实际受具体文化强调的价值观决定。
3. 因素三:文化影响
- 吸引力受文化影响,不同种族的文化差异使得吸引力的细节存在不同;同一个种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也影响着当时的吸引力标准。例如:唐朝的以胖为美,当今社会又偏爱骨感美。
总结:外貌对初次见面的异性起到重要的影响因素。长相吸引力影响我们对所遇之人的喜爱程度,不分男女。
三、经典心理的解读
1. 长相匹配原则
1.1 长相匹配原则
一个现实:人们均想找到更加俊美的伴侣,但最终的结果是容貌相当的人匹配成功。
1.2 礼尚往来: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 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值=伴侣长相的吸引力*接纳我们的可能性。接纳我们的可能性使得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这也是社会资源均衡化。(毕竟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俊美的人占少数,但是婚姻还是需要继续的。)
- 适配价值决定个人认知中的伴侣接纳我们的可能性(通俗点就是自知之明)。一个人被不断的接纳或拒绝,帮助调整自己的适配价值。
- 人们更愿意接触可能接纳他们的人。这也表现在,男性看到高冷的美女,不都是敢于前仆后继的直接接触,他们可能需要一些掩饰来靠近美女。
- 接纳的原则:并非来者不拒,而是具有一定挑剔的人。研究表明:相比较对谁都可以接纳的异性,具有挑剔行为,并最终认可我们的异性,更加使人信赖与好感。
1.3 衍生出:平衡理论
- 感情平衡理论:人们期望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交关系能保持一致。两个人彼此喜欢对方,使得他们的感情契合取得了“平衡”。
- 社交态度一致性:A——>B——>C,A对B的态度如果与B对C的态度一致,会使的C对A更多的好感。
2. 相似性:喜欢与我们相似的人
- 相似的范围?
- 圈子:年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统计学范围
- 态度与价值观:共同点越多,彼此越喜欢
- 性格:性格具有相似性,也更加吸引异性
- 匹配的广泛性
社会上也经常出现,美女与野兽的组合,这种匹配是:以一种优势交换伴侣的另一种优势的表现。即女性以美貌交换男子的经济地位,彼此各取所需,达到匹配。
3. 同性相吸 VS 异性相吸
3.1 同性相吸
- 伯纳德.默斯坦发表的亲密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刺激 ——> 价值观 ——> 角色。
- 外貌决定了异性是否开始一段亲密关系,这个时候是刺激性起主导作用
- 随着交往深入,吸引力取决于两者的价值观与态度。两个人是否喜欢同样的披萨、电影、度假方式等
- 婚后,角色的相容性开始起主导作用。彼此在养育方式、居家、事业等基本生活要务上是否一致。
- 知觉到的相像 VS 实际的相像
伴侣间经常存在,高估彼此间的相像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情况。这也使得,很多外人看来不匹配的伴侣,彼此却认为两人非常适合。
3.2 异性相吸
- 你就是我想成为的人
最具吸引力的伴侣仍是:与我们很多方面相像,但又拥有我们努力一些具有的理想特征的人 - 不是所有相像都很重要
亲密关系中,家务与性别角色的相像远大于两人都不在意的方面(比如: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像远大于性格相像的重要性 - 所谓的异性相吸,更多是性格互补
爱情中,热情相似而支配欲不同的伴侣,会更满足关系的和谐。总之,相像使得人们能够匹配交往,而亲密关系最终是需要彼此快乐、和谐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