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采购系统系列前面三篇分别和大家聊了一下采购寻源组件、对账稽核组件和采购风控组件,系统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着一个采购系统的好的定义展开的,这个是系统的设计的立足点,因此,我们再来强调一下,一个好的采购系统至少要能够满足以下三点:
1、能够根据采购业务诉求和采购策略,做到采购订单的时效、成本和订单满足率的最优。(注意,这里说的是针对采购订单,而不是单个商品明细的最优,需要考虑整体订单的维度)
2、能够自动识别好的供应商,淘汰差的供应商,让供应确定性提高
3、不能出现由于结算错误引起的资损或导致下游系统出现资损,因为与外部有交互,可以识别可能的采购业务风险。
基于以上的定义,我们分别用三篇文章分别进行了一下的阐述:
基于“做到采购订单的时效、成本和订单满足率的最优”的目的,我们设计了采购寻源组件,我们希望采购寻源组件在寄售模式(平台型企业)中可以起到供货方案的调度器的职责。通过手工配置规则以及后续大数据以及算法的接入可以不断的优化,达到我们最初的设计目的。
可以参考:供应链系统设计-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采购系统(一)之采购寻源组件
基于“不能出现由于结算错误引起的资损或导致下游系统出现资损”,我们设计了对账稽核组件,通过对于系统单据的对应的关系,销售单和结算单,入库单和结算单等的金额和数量对账以及差异处理,避免出现上下游系统业务单据不一致导致的资金损失。
可以参考:供应链系统设计-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采购系统(二)之采购对账稽核组件
基于“可以识别可能的采购业务风险”,我们设计了采购风控组件,识别在采购过程业务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通过对于风控的接入、风控的识别、风控的控制和风控的处理,很好的支持风控柔性规则和刚性规则,让风控更具备灵活性。
可以参考:供应链系统设计-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采购系统(三)之采购风控组件
以上是对于前三篇的文章的一些小结和回顾,帮助大家复习和巩固一下。今天,我们需要聊的话题,相比大家应该知道了,那就是我们对于一个好的采购系统定义的第2点,描述如下:
“能够自动识别好的供应商,淘汰差的供应商,让供应确定性提高”。
供应商评估体系定义
首先,我们来看“自动识别好的供应商”,何为“好的供应商”,何为“差的供应商”?
其次,何为供应的确定性?
何为“好的供应商”,好的标准是什么?采购成本足够低、交付时效最够快,还是订单满足率最够高。其实这些都是站在供应商订单交付角度去进行思考的。如果从宏观的供应链的角度看,识别好的供应商和不好的供应商,本质上就是一个供应商管理过程的一部分。
“在制造业,高达70%的产品成本来自供应商。这也意味着高达七成的增值活动发生在供应商处。管理供应商,就是管理这7成的增值活动。供应商的绩效,直接决定了公司能否把成本做下来,把速度和质量做上去。供应链的绩效,直接取决于供应商的绩效。离开供应商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无从谈起。”(来自于刘宝红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书)
那如何管理供应商呢?同时书中也提到:
(1)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也叫寻源或者战略寻源,相当于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2)管好供应商绩效,也叫供应商的后评估,相当于对孩子的后天教育;
(3)督促、帮助供应商,让供应商绩效更上层楼,也叫供应商开发,这是让孩子真正成才。
如果细化出来就会分为以下五步:
供应商分类:按统一的分类标准,都会按供应商绩效来进行分类分级。一般供应商可以分为4类:
(1)战略供应商:他们可能是唯一供应商,也可能有替代,但替换成本高、风险大。一般依赖性很强,采购额度很大,替换会有很大风险,战略供应商对公司的生存和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比如:手机行业的芯片供应商,骁龙芯片
(2)优质供应商(采购额可观、风险可观,供应商绩效好,有替代供应商): 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在别的供应商处得到,但由于这些供应商的绩效好,公司愿意优先跟他们做生意。这是与战略供应商的根本区别。优选供应商是基于供应商的总体绩效,例如,价格、质量、交货、技术、服务、资产管理、流程管理和人员管理等
(3)资格未定供应商(例如新技术、新供应商,或者降级的优选/战略供应商):一般是第一次提供产品或服务,公司对其表现还不够理解,于是给一定期限(例如半年)来考察。考察完毕后,要么升级为优选供应商,要么降为淘汰供应商。当然,对于优选或战略供应商,如果绩效在某段时间下降,也可调为资格未定供应商。
(4)淘汰供应商(采购额小,风险小,可替代多):分为被动淘汰供应商和主动淘汰供应商。被动淘汰供应商不应该再得到新生意,但公司也不主动把现有生意移走。随着老产品下市,这样的供应商就自然而然淘汰出局。主动淘汰供应商不但得不到新生意,而且连现有生意都得移走。
供应商评估:供应商评估就是通过分析供应商的历史绩效(如果已经在跟公司做生意)、财务力量以及质量、生产和物料管理体系,判断其好坏,为下一步的供应商选择做准备,也作为后续改进的基础,制定进一步的供应商改进方案。
供应商选择:在供应商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作为未来的合作伙伴,这就是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选择的标准是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能满足未来的需要。如果要生产高端的产品,就得用一流的零配件,这意味着全球供应商和高成本,这是解决今天的问题。但是,为驱动采购价格下降,导入本土供应商也往往是必要的,这也是为解决明日的问题,即把成本降下来。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主要是供应商的绩效管理。供应商绩效管理有两个主要目的:其一,确保供应商达到绩效期望,满足公司的需求;其二,督促供应商更上层楼,给公司更大的贡献。
供应商集成:把关键供应商集成到公司的供应链里,让他们成为公司的有机延伸。在设计阶段,这意味着让关键供应商早期介入产品开发;在生产阶段,就是通过JIT、VMI等简化与供应商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以上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于刘宝红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书。
从上面的我们可以知道,需要识别一个供应商的好坏可以通过供应商评估和供应商选择,然后针对供应商逐步进行分类,最终筛选出战略供应商、优质供应商等不同的类型。
因此,整体供应商评估体系架构大致可以如图所示:
供应商绩效评估组件设计
供应商分类定义:四类供应商分类定义,其实本质上就定义了供应商的好与不好,至于战略供应商如何定义,优质供应商如何定义,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些列的算法,而这些算法中的一些计算因子,就是我们的指标评估因子,通过对每类供应商进行类似表达式的定义,我们可以灵活的定义不同类型的供应商。
供应商估指标评定义体系:主要分为指标定义层、指标逻辑计算层、指标元数据存储层三层。指标定义层主要是定义单个评估指标的数据逻辑,比如:供应商失效满足率如何进行计算,具体的逻辑逻辑是什么。指标逻辑计算层就是按定义好的逻辑执行计算,并且将计算结果存储到响应的数据库中,供应分类定义进行使用。
指标元数据存储层不对应业务数据进行任何逻辑加工,只对应业务数据按自身需求进行字段存储的删减以及无意义字段的去除。本质上供应商绩效体系评估体系可能会用到任何的业务数据以及外部需要导入的数据,因此,可以把该层看成指标数据的最初是元数据,主要是为了后续的数据复用而设计的。
今天和大家介绍了一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其实本质上就是识别好与坏的目标来决定的。最终我们把好与坏的标准定义为:供应商选择的标准是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能满足未来的需要。并且针对好与坏的供应商分类定义,详细聊了一下四类供应商分类定义,以及供应商定义的整个评估指标体系,因此抽象出了供应商绩效评估组件来识别好与坏的供应商。
最后还是想和大家强调一下,一个好的程序员或架构师,所有设计的出发点一定是源于业务的,要对于业务好与坏的标准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才能抽象出系统中所谓的系统组件出来承担这部分职责。完成一项任务可能很简单,但是要把一项任务做好,有明确好的标准,并且按标准完成,就不一定很简单了。我记得很早的时候,山寨手机和品牌手机,都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在功能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你使用体验一下,就知道他们在细节上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其实系统设计也是一样的,我们做设计的一致强调设计理念是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是设计的魂。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这样设计好,那样设计就不好,只是强调你的设计不是随意的,不是随性而发的,是有深刻业务诉求的,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