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代:1.5矩阵的秩(zhi)


本课程来自 深度之眼,部分截图来自课程视频。
【第一章 线性代数】1.5矩阵的秩
在线LaTeX公式编辑器

任务详解:

1、掌握矩阵的秩是如何计算的,以及秩和初等变换的关系,以及秩的性质
2、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情况

矩阵的秩Rank of matrix

定义3

在m×n矩阵A中,任取k行与k列(k≤m,k≤n),位于这些行列交叉处的 k 2 k^2 k2个元素,不改变它们在A中所处的位置次序而得的k阶行列式,称为矩阵A的k阶子式.
m×n矩阵A的k阶子式共有 C m k ⋅ C n k C_m^k\cdot C_n^k CmkCnk个.

定义4

设在矩阵A中有一个不等于0的r阶子式D,且所有r+1阶子式(如果存在的话)全等于0,那么D称为矩阵A的最高阶非零子式,数r称为矩阵A的秩,记作R(A).并规定零矩阵的秩等于0。
显然,若A为m×n矩阵,则0≤R(A).≤min{m,n}.
由于行列式与其转置行列式相等,因此 A T A^T AT的子式与A的子式对应相等,从而 R ( A T ) = R ( A ) R(A^T)=R(A) R(AT)=R(A)
对于n阶矩阵A,由于A的n阶子式只有一个lAl,故当lAl≠0时R(A)=n,当|A|=0时R(A)<n。可见可逆矩阵的秩等于矩阵的阶数,不可逆矩阵的秩小于矩阵的阶数。因此,可逆矩阵又称满秩矩阵,不可逆矩阵(奇异矩阵)又称降秩矩阵。

定理2(判断两个矩阵的秩的关系)

若A~B,则R(A)=R(B)
推论:若可逆矩阵P,Q使PAQ=B,则R(A)=R(B)
这个推论证明很简单,P,Q可逆,根据上一个小节的定理可以写为:
P = p 1 p 2 . . . p m , Q = q 1 q 2 . . . q n P=p_1p_2...p_m,\quad Q=q_1q_2...q_n P=p1p2...pm,Q=q1q2...qn
P A Q = p 1 p 2 . . . p m A q 1 q 2 . . . q n = B PAQ=p_1p_2...p_mAq_1q_2...q_n=B PAQ=p1p2...pmAq1q2...qn=B
等式左边相当于对A做了m次初等行变换,和n次初等列变换最后得到B,也就是A~ B,根据定理2R(A)=R(B)
例子: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求矩阵A及矩阵B=(A,b)的秩。(这里的B是增广矩阵,就相当于方程组中x的系数加上最后系数b组成的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R(A)=2,R(B)=3.这里A的秩只看左边四列即可。
从矩阵B的行阶梯形矩阵可知,本例中的A与b所对应的线性方程组Ax=b是无解的,这是因为行阶梯形矩阵的第3行表示矛盾方程0=1.
这里其实隐含一个推论:R(A)<R(B),也就是方程组系数的秩小于增广矩阵的秩,方程组无解。

秩的性质

1、 0 ⩽ R ( A m × n ) ⩽ m i n ∣ m , n ∣ 0 \leqslant R(A_{m\times n})\leqslant min|m,n| 0R(Am×n)minm,n:一个矩阵的秩小于等于秩的维度
2、 R ( A T ) = R ( A ) R(A^T)=R(A) R(AT)=R(A):矩阵和矩阵转置的秩相等
3、若A~B,则 R ( A ) = R ( B ) R(A)=R(B) R(A)=R(B):两个矩阵等价,矩阵也相等
4、若P、Q可逆,则 R ( P A Q ) = R ( A ) R(PAQ)=R(A) R(PAQ)=R(A):就是定理二的推论
5、 m a x { R ( A ) , R ( B ) } ⩽ R ( A , B ) ⩽ R ( A ) + R ( B ) max \left \{R(A),R(B) \right \}\leqslant R(A,B)\leqslant R(A)+R(B) max{R(A),R(B)}R(A,B)R(A)+R(B):A和B的秩的较大者,要比AB拼接起来的矩阵的秩要小。可以看成两个:
R ( A ) ⩽ R ( A , B ) R(A)\leqslant R(A,B) R(A)R(A,B) R ( B ) ⩽ R ( A , B ) R(B)\leqslant R(A,B) R(B)R(A,B)
当B=b为非零列向量时(非零列向量≤1),有: R ( A ) ⩽ R ( A , b ) ⩽ R ( A ) + 1 R(A)\leqslant R(A,b)\leqslant R(A)+1 R(A)R(A,b)R(A)+1
6、 R ( A + B ) ⩽ R ( A ) + R ( B ) R(A+B)\leqslant R(A)+R(B) R(A+B)R(A)+R(B)
证明: R ( A + B ) ⩽ R ( A + B , B ) = R ( A , B ) ⩽ R ( A ) + R ( B ) R(A+B)\leqslant R(A+B,B)=R(A,B)\leqslant R(A)+R(B) R(A+B)R(A+B,B)=R(A,B)R(A)+R(B)
7、 R ( A B ) ⩽ m i n { R ( A ) + R ( B ) } R(AB)\leqslant min \left \{R(A)+R(B)\right \} R(AB)min{R(A)+R(B)},当A或B为单位矩阵的时候等号成立。
这个很重要,在后面推导多元线性回归的时候要用。
8、 A m × n B n × l = 0 A_{m\times n}B{n\times l}=0 Am×nBn×l=0,则 R ( A ) + R ( B ) ⩽ n R(A)+R(B)\leqslant n R(A)+R(B)n

线性方程组的解

设有n个未知数m个方程的线性方程组,表示为矩阵m是行数,n是列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式可以写成以向量x为未知元的向量方程: A x = b Ax=b Ax=b

定理3

n元线性方程组Ax=b
(i)无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A)<R(A,b);超静定方程,m>n
(ii)有惟一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A)=R(A,b)=n;n为未知数的个数。
(iii)有无限多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A)=R(A,b)<n。静不定方程,m<n
定理4: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Ax=0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A)<n,相当于b=0,此时: R ( A ) = R ( A , b ) R(A)=R(A,b) R(A)=R(A,b),所以满足定理3中的第二或第三个条件,但是现在要非零解,因此,是满足第三个条件R(A)=R(A,b)<n,即R(A)<n。
定理5:线性方程组Ax=b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A)=R(A,b)

  • 1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oldmao_2000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