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我执

佛法说:“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生,悉由我执生,留彼何所为?”又曰:“由内心执取自我,所以在家人执取五欲,出家人执取种种错误之见解与毫无意义之禁戒。”
执取,又名执著,我执,乃是导致世人产生种种烦恼困苦的根源,然而世人往往难以远离苦海,可见执取于人心的束缚是如此之大!!
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上山游玩的时候,山路两旁的“粘头芒”总是经常“死死”地粘到我的衣袖、裤腿还有头发上,想甩也不容易甩掉,确实很烦人。有时搞“恶作剧”,会偷偷地把“粘头芒”神不知鬼不觉地粘在小伙伴的身上,让他在大人面前“出洋相”,后来等大了点,才懂得这叫“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自觉惭愧,也没再故伎重施了。
成年以后,当自己接触到佛法的时候,不禁很自然地回忆起童年时那恼人的“粘头芒”,想想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时常挥之不去的“执著”,乃尤胜于当年那恼人的“粘头芒”,一个人好端端地,往往因为过不了自己内心的“执著”,而做出了许许多多害人害己的傻事,浪费了青春,更浪费了生命。
佛法曾告诉世人,每个人都蕴涵着“五欲”,食、性、名、利、睡。从而,我们都习惯于拼命地向外追求这些东西,于是,执著,便在这种毫无止境的追求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然而更为重要的一点却是,世间的一切皆为“无常”,正所谓“人无百日红,花无百日香”,一切的事物都在因缘结合时生起,又在因缘离别时消灭,当我们以为追求到了的时候,其实因缘已经流变了,我们又是否意识到此时的东西已不再是自己之前所追求的东西了呢;又或者因缘际遇让我们始终无法追求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了呢?此时,我们是不是会因此臭骂:“为什么上天要如此对我呢?!!”从而,一切的烦恼和痛苦都将纷至沓来,难道这样的生命状态,便是我们想要的吗?!!
于是,佛法便这样启发世人,最重要的并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眼前你所拥有的。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很多东西本来就是由“风”带来的,即便他们曾和我们有数面之缘,但到了最后,他们始终还是要被“风”带走。随缘,其实应有两重含义,不挣扎停留于过去,把握目前与当下,是为第一重含义;随着因缘的流变而适时调整自己,不断向前,是为第二重含义。由此,过去人们常常说“随缘”便是代表消极,其实只不过是没有正确理解佛法所说的“随缘”的真正含义罢了。
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无常”和“随缘”的道理以后,整个人的心态便有了脱胎换骨的可喜变化。原本,世间的一切色相均是通过人们的“六识”(视、听、嗅、味、触、意)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激起内心对外界对象的渴求与执取,然而,当我们通过佛法认识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时候,原来所有的色相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随着因缘的离合而生灭流变,于是,过去建立在他们身上的一切渴求和执取便成为了不再具有永恒意义的挣扎与停滞,烦恼与困苦也就因此而不断缠绕着自己的内心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为“爱别离”而痛苦万分,其实,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角度去看呢,人们对失去爱人时的那份执著,其实只是源于自己内心的一份自私。因为,他或她已经离你而去,从此,你不再得到他或她对自己的关怀和呵护了,于是,你觉得这是自己利益的重大损失,对于这种利益损失,你始终耿耿于怀,你无法接受这样的利益损失,于是,你越来越执著,越来越伤心,越来越愤怒,最后,你开始报复,以至于作出一些害人害己的愚蠢行为。
所以,佛法是不讲“爱”的,因为爱会产生无尽的执取,于是,爱也会转变为恨。佛法讲“慈悲”,对众生平等的慈悲,不强调众生的回报,一切以平常心待之。
从前不曾明白佛法的道理,面对一段失败的感情,自觉无法释怀,心中只觉一股怨气即将炸裂心肺,后来因缘际遇得到了佛法的启示,才逐渐放下了心中的那份“死死的”执著。
放下,放下!!佛祖要梵志放下的便是这人世间的执著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