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做到从未来看向当代的能源技术

今天说1个话题关于新能源技术的问题:
可能会让有些朋友接受不了,那就是关于一次二次三次太阳能能源的使用问题,如果看明白了这个问题,你在新能源上不管是投资也好还是使用也好,都会得到更大的收益,而不会徘徊其中不明所以。

如何从未来看待现在,让你不至于迷失在各种翻新的花样概念里。提升了自己的认知,不一定要全部看明白,但是知道就不容易被骗,比如…超元宇宙,黑宇宙,所有创造新词以区别旧词却不是来自学术期刊的,都可以认为是骗子。
比如说到新能源这几年有人在攻击1个事情,那就是太阳能板的制造过程会造成大量的污染。
污染内容我忘了曾经看过一些相关的东西,意思就是,这样的污染还不容易排解,实际上是更大的损耗,但是实际上集中化制造中出现的这种污染,反而是好处理的,容易得到安全的管控,如果是分散化制造出来的污染,哪怕总量不大,因为太分散,反而属于不好处理,或者处理成本非常高的,风险度也会增大很多,因为涉及到对污染物收集,运输,集中然后再处理的现实过程。
只从单一角度来看待太阳能板制造过程中带来的污染,确实是不太合适的,可能那些文字说的是有道理的(要关注一点,这些文字都是自从中国成为世界太阳能生产制造销售使用第一大国后,才开始出现的),因为过程我确实没做详细的计算,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的话,作为1个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体系下所带来的污染,对这种污染的,可处理性和控制性,以及未来的可化解性,进行分析,实际上还是整体受益的。

换句话说这里面实际上是把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二次三次太阳能能源(木材石油煤炭等等传统能怨其实都是二次三次太阳能能源)转换成了一次太阳能能源的直接使用,这个效率实际上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太阳能板所谓的宣称15年到20年的寿命,目前来看其实可以延续很长。
还有1点,即使从未来科技中的戴森球技术来看,一次太阳能技术的使用,也是人类必然要走到的节点。

如果你从未来反向现在来看,其实就可以很清楚,未来的能源来源点到底是哪里,就不会纠结于现状。
类似于你从现在回过头来,看1980年到2000年前后的市场,你很清楚你该从哪赚钱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戴森球:

弗里曼·戴森早在1960年就提出一种理论,即所谓“戴森球”。他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足以支撑其上的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而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绝大部分能源——来自恒星的辐射——都被浪费掉了,目前我们太阳系各行星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大约 1/109。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

99a14e5d28169b18ff62c300943f6c9a.png 

(戴森球的大概率表现形式应该是沿轨道,或者说地球近似轨道的覆盖,这样才能让地球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直接的戴森球能量的补充,并不需要更多的传输消耗,而完全覆盖恒星表面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沿轨道的覆盖,还要考虑是否会对其他行星造成影响,所以,部分科幻小说中遮挡大部分的戴森球,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如果是自己的恒星系,一定会对行星运行轨道和状态产生影响,如果不是自己的恒星系,能量传输会是问题,建造的意义也会有问题,所以,看个乐子就好了。也许有人说,那是超越了人类目前科技水平的,你想象不到,我只能说,目前人类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已经足够了,只是工程应用还达不到建造戴森球的水平,所以,需要时间和积累,就如同即使给了一个国家21世纪的科技水平,如果这个国家还处于石器时代,也一样无法使用原子能,还是需要一步一步走,只是走得会比常规模式快很多很多而已。)

戴森球概念源自于美国物理学家兼数学家弗里曼·戴森的思维试验,他认为:每个人类技术文明对能源的需求是恒定地增长着,如果人类文明能够延续足够长的时间,那必然有一天他的能源需求会膨胀到要利用太阳的全部能源输出。他认为此时就有必要建立环绕太阳的壳状轨道结构以便用来收集由太阳输出的全部能源。戴森没有从细节上叙述如何建立这样一个结构,而只是集中描述能源收集的问题。戴森据悉是第一个正式从学术上提出戴森球概念的学者,他的论文见于1959年《科学》杂志上的《人工恒星红外辐射源的搜寻》。但是戴森球的概念是由1937年的科幻小说《造星者》所影响,并且有可能受到了曾经研究过相关方面的J.D.Bernal和Raymond Z.Gallun著作的影响。


杰出的美国物理学家,曾经担任爱因斯坦的副手的戴森 (FreemanDyson),当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他提出了一个方案,根据这种方案,一种先进技术几乎可以产生无限的燃料供应。他设想一个足够发达的文明通过建造一个由接受器和能量转换器构成的球,就可以利用他们自己那颗恒星的全部能量输出。
这些球被称作“戴森球”,它们当然可以提供巨大的能量,但也会辐射与之相当的热量。这种热量可以在许多光年以外在光谱的红外范围内探测到。还有一些人把这种想法发挥得更进一步,他们主张比我们的文明先进几百万年的文明可能利用整个星系的能量,甚至整个星系团的能量。我们在宇宙深处看见的许多类型的能源中有些是这类过程的废弃产品。这就使参与SETI的研究人员把潜在的文明分成三种类型。

Ⅰ型文明
已经发展到能够开发利用自己栖息的那个行星(可能会在非行星环境,但行星最可能)的所有自然资源的文明。(包括人类在内,但人类目前为0.73级,未达Ⅰ型文明)
Ⅱ型文明
这样的文明应该能够建造像戴森球一类的东西,并且能够接收并使用一颗恒星的全部能量输出。文明发展到这个水平几乎肯定可以有能力进行星际旅行。这样的文明也许已经研究出使物体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方法。一种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文化要比我们先进几千年甚至于几万年。
Ⅲ型文明
领先我们成千上万年,并且已经掌握利用它们星系的全部资源的技术,这种能力对我们说来就像是属于上帝却又在物理定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宇宙的意义上,这不过是一种生命形式之开始进化相对来说比我们稍早一些而已。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生命似乎具有神一般的力量,其实,他们也是在某颗遥远的行星上,在单细胞有机体的泥浆里形成的。只不过他们发展的时间比我们更长而已。
这种分类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们很快就被国际上接受成为标准。这个时期也是苏联寻找地外文明的研究工作最活跃的时期。

部分短视频博主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做出了宇宙六级文明的设计,甚至超过六级的设计,明确说,三级以上的所有设计基本上都是胡扯的,什么达到六级可以控制整个宇宙的湮灭和创建之类的用词,这种都是完全没有头脑的胡扯,属于结合了所谓宗教创世理论的提法。科幻小说中一定也要区分出来哪些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哪些是幻想,哪些是有可能实现的部分,否则,一定会把这种完全不靠谱的胡扯当成真得,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被骗,比如上世纪末的大型欺骗现场,唉,那叫一个惨烈。还有日本的什么奥姆真理教等等恶心的用词,什么XXX个处女之类的,都是属于为认知能力较弱的人而准备的素材罢了。

提升了自己的认知,不一定要全部看明白,但是知道就不容易被骗,比如所谓的币圈链圈的区别,什么CTO1.0 2.0 3.0,什么元宇宙,超元宇宙,黑宇宙(有人说,好像没有这两个词呀,你等着看,没多久就该他们出来了),所有创造新词以区别旧词却不是来自学术期刊的,都可以认为是骗子。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青润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