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风起云涌中,一汽-大众,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合资品牌,如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便陈彬接棒一汽-大众总经理一职已逾四月,网络上关于其实力的赞誉之声仍不绝于耳,仿佛生怕这些“佐证”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光鲜。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4年全年,一汽-大众累计批发量160.09万辆,同比下滑13.5%,累计零售量160.86万辆,同比下滑12.9%,与年初设定的190万辆至200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进入2025年,一汽-大众的颓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加剧之势。今年第一季度,一汽-大众累计批发量38.08万辆,同比下滑4.8%,累计零售量36.48万辆,同比下滑7.7%。2025年4月,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市场报告显示,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总量达到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然而,在这一增长的背景下,一汽-大众却成为唯一销量下滑的合资品牌,同比下降7.2%,销量仅为11.1万辆。这样的成绩单,无疑给陈彬和他的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陈彬,这位曾被誉为“救火队长”的高管,在神龙汽车的经历并未能为他赢得一汽-大众的全面胜利。尽管他在神龙汽车时期通过调整价格策略和返利政策,暂时稳住了局面,但这样的成绩并不足以掩盖一汽-大众当前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如今,在一汽-大众,他再次祭出了“一口价”的大旗,试图通过降价来刺激销量。迈腾、探岳L、速腾、宝来等车型纷纷降价,甚至新能源车型ID.4 CROZZ和ID.6 CROZZ也未能幸免。如迈腾一口价14.98万元,探岳L一口价17.69万元,速腾一口价9.98万元,宝来一口价6.98万元,ID.4 CROZZ一口价13.99万元,ID.6 CROZZ一口价19.59万元。然而,这样的策略并未能带来预期的效果,销量依旧低迷,经销商虽然暂时不再消极摆烂,但一汽-大众的利润空间却被进一步压缩。
一汽-大众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在新能源车的强烈冲击下,传统燃油车市场迅速萎缩,而一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却显得迟缓而无力。尽管公司规划自2026年起将投放多款新能源车型,但2025年,一汽-大众仍然不得不依赖燃油车来维持销量。然而,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的不断提高,燃油车市场的萎缩速度正在加快,一汽-大众的处境愈发艰难。
更为严峻的是,一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严重不足。ID.4 CROZZ作为一款紧凑型纯电SUV,市场已经把价格拉到10万级,仍在15万级高位的ID.4 CROZZ,全身都是硬伤;至于ID.6 CROZZ、ID.7 VIZZION,几乎处于“半退隐”的状态。相比之下,日系合资品牌如广汽丰田、东风本田等,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上市的新能源车型多数在短时间内订单破万。一汽-大众的绝招,却需要再憋一年,结果更是难料。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陈彬和他的团队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不仅要应对新能源车市场的冲击,还要解决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的问题。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似乎并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降价策略虽然能够暂时刺激销量,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汽-大众需要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到售后服务,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
然而,变革并非一蹴而就。一汽-大众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勇气。在这场最大合资品牌的反击战中,陈彬和他的团队能否力挽狂澜,目前还无法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们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汽-大众的未来将会更加黯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汽-大众和陈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