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M笔记——res网格分辨率命名规则

CESM2中的分辨率有非常多种组合,具体可参见:http://www.cesm.ucar.edu/models/cesm2/config/grids.html

 

每种分辨率都有一个缩写(alias)和一个全称(long name),create case时加在-res后的是分辨率的缩写。

缩写:alias一般分前后两部分,用下划线隔开,前一半是大气和陆地(一般大气和陆地分辨率是一样的),后一半是海洋和海冰。

全称:long name特别长,具体怎么理解参见下图。其实就是将模式中的每个模块的分辨率都给出定义,模块间用%隔开。

图片来源:http://www.cesm.ucar.edu/events/tutorials/2019/files/Practical1-fischer.pdf

大气网格:a%1.9x2.5为例再解释一下

a%表示大气模块,1.9x2.5为水平分辨率,纬度间隔为1.9°,经度间隔为2.5°。(相当与nlon=144, nlat=96? 经度是均匀的,纬度可能不一定均匀,间隔会有一点点变化)

海洋网格:oi%gx1v7为例再解释一下

oi%表示ocean和ice,g表示海洋使用的是偶极网格,x1表示分辨率为1°;v7是版本号,表示第7版。

“g”表示模式使用了偶极网格(bipolar grid/greenland displaced pole grid),北半球的极点发生了位移,它位于格陵兰岛(greenland)上空。“t”意味着使用了三极网格(tripolar grid),在北半球有两个极点。

 


补充知识点——海洋网格(POP2 horizontal grid):

图片来源:http://www.cesm.ucar.edu/events/tutorials/2019/files/Lecture7-marques.pdf

greenland displaced pole grid(g): 南极的极点在南极大陆上,所以没有问题;而北极是开放水域,因此在北极有一个奇点(奇点上没有办法解析方程),过去模式的做法是在北极造一个小岛,或者让模式在纬度80°+就停掉;而现在在POP中的做法是移动极点把它放到格陵兰岛上面,这种做法解决了奇点问题,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会放大太平洋上的网格,与之对应的是格陵兰岛附近网格分辨率非常高,这又是一个优点,因为这一块儿刚好是深层水形成的区域。在赤道地区要进行一个改进以便更好地模拟赤道潜流。

tripolar grid(t):三极网格,南极一个点,北极两个点,一个在阿拉斯加南部,另一个在俄罗斯西北部。优点是网格非常均匀。

 

 

  • 4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同学的大气笔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