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va Cache缓存设计原理

Google开源的Java重用工具集库Guava里的一款缓存工具,实现的缓存功能:

  • 自动将entry节点加载进缓存结构
  • 当缓存的数据超过设置的最大值时,使用LRU移除
  • 具备根据entry节点上次被访问或者写入时间计算它的过期机制
  • 缓存的key被封装在WeakReference引用内
  • 缓存的Value被封装在WeakReference或SoftReference引用内
  • 统计缓存使用过程中命中率、异常率、未命中率等统计数据

Guava Cache架构设计源于ConcurrentHashMap,简单场景下可自行编码通过HashMap做少量数据的缓存。
但若结果可能随时间改变或希望存储的数据空间可控,最好自己实现这种数据结构。

使用多个segments方式的细粒度锁,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同时,支持高并发场景需求。
Cache类似Map,是存储K.V对的集合,不过它还需处理evict、expire、dynamic load等算法逻辑,需要一些额外信息实现这些操作,需做方法与数据的关联封装。

Guava Cache数据结构


Cache由多个Segment组成,而每个Segment包含一个ReferenceEntry数组:

volatile @MonotonicNonNull AtomicReferenceArray<ReferenceEntry<K, V>> table;

每个ReferenceEntry数组项都是一条ReferenceEntry链。

一个ReferenceEntry包含key、hash、value Reference、next字段,除了在ReferenceEntry数组项中组成的链。

ReferenceEntry可以是强引用类型的key,也可以WeakReference类型的key,为了减少内存使用量,还可以根据是否配置了expireAfterWrite、expireAfterAccess、maximumSize来决定是否需要write链和access链确定要创建的具体Reference:StrongEntry、StrongWriteEntry、StrongAccessEntry、StrongWriteAccessEntry等。

ReferenceEntry接口

  • reference map中的节点

    map中节点可处于如下状态:
    有效的:
  • Live:设置了有效的键/值
  • Loading:加载中

无效的:

  • Expired:时间已过(键/值仍可设置)
  • Collected:键/值已部分收集,但尚未清理
  • Unset:标记为未设置,等待清理或重用

ValueReference

Value的引用

之所以用Reference命令,是因为Cache要支持:

  • WeakReference K
  • SoftReference、WeakReference V

ValueReference 因为Cache支持强引用的Value、SoftReference Value以及WeakReference Value,因而它对应三个实现类:StrongValueReference、SoftValueReference、WeakValueReference。

LoadingValueReference

为支持动态加载机制,它还有一个LoadingValueReference,需动态加载一个key的值时:

  • 先把该值封装在LoadingValueReference,以表达该key对应的值已经在加载
  • 若其它线程也要查询该key对应的值,就能得到该引用,并且等待该值加载完成,以保证该值只被加载一次
  • 在该值加载完成后,将LoadingValueReference替换成其他ValueReference类型

ValueReference对象中会保留对ReferenceEntry的引用,这是因为在Value因为WeakReference、SoftReference被回收时,需要使用其key将对应的项从Segment的table中移除。

Queue

在一个Segment中,所有ReferenceEntry还组成:

  • access链(accessQueue)
  • write链(writeQueue)

为了实现LRU,Guava Cache在Segment中添加的这两条链,都是双向链表,通过ReferenceEntry中的如下链接而成:

  • previousInWriteQueue
  • nextInWriteQueue
  • previousInAccessQueue
  • nextInAccessQueue
WriteQueue

AccessQueue

WriteQueue和AccessQueue都自定义了offer、peek、remove、poll等操作:

offer操作,若是:

  • 新增节点
    直接加到该链的结尾
  • 已存在的节点
    将该节点链接的链尾

remove操作:
直接从该链中移除该节点

poll操作:
将头节点的下一个节点移除,并返回。

缓存相关操作

Segment的evict清除策略

在每次调用操作的开始和结束时触发清理工作,这样比一般的缓存另起线程监控清理相比,可减少开销。
但若长时间没有调用方法,会导致不能及时清理释放内存空间。

evict主要处理四个Queue:

  • keyReferenceQueue
  • valueReferenceQueue
  • writeQueue
  • accessQueue

前两个queue是因为WeakReference、SoftReference被垃圾回收时加入的,清理时只需遍历整个queue,将对应项从LocalCache移除即可:

  • keyReferenceQueue存放ReferenceEntry
  • valueReferenceQueue存放的是ValueReference

要从Cache中移除需要有key,因而ValueReference需要有对ReferenceEntry的引用。

后两个Queue,只需检查是否配置了相应的expire时间,然后从头开始查找已经expire的Entry,将它们移除。

Segment中的put操作:put操作相对比较简单,首先它需要获得锁,然后尝试做一些清理工作,接下来的逻辑类似ConcurrentHashMap中的rehash,查找位置并注入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当找到一个已存在的Entry时,需要先判断当前的ValueRefernece中的值事实上已经被回收了,因为它们可以是WeakReference、SoftReference类型,如果已经被回收了,则将新值写入。并且在每次更新时注册当前操作引起的移除事件,指定相应的原因:COLLECTED、REPLACED等,这些注册的事件在退出的时候统一调用Cache注册的RemovalListener,由于事件处理可能会有很长时间,因而这里将事件处理的逻辑在退出锁以后才做。最后,在更新已存在的Entry结束后都尝试着将那些已经expire的Entry移除。另外put操作中还需要更新writeQueue和accessQueue的语义正确性。

Segment带CacheLoader的get操作

V get(K key, int hash, CacheLoader<? super K, V> loader)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
      checkNotNull(key);
      checkNotNull(loader);
      try {
        if (count != 0) { // read-volatile
          // don't call getLiveEntry, which would ignore loading values
          ReferenceEntry<K, V> e = getEntry(key, hash);
          if (e != null) {
            long now = map.ticker.read();
            V value = getLiveValue(e, now);
            if (value != null) {
              recordRead(e, now);
              statsCounter.recordHits(1);
              return scheduleRefresh(e, key, hash, value, now, loader);
            }
            ValueReference<K, V> valueReference = e.getValueReference();
            if (valueReference.isLoading()) {
              return waitForLoadingValue(e, key, valueReference);
            }
          }
        }

        // at this point e is either null or expired;
        return lockedGetOrLoad(key, hash, loader);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e) {
        Throwable cause = ee.getCause();
        if (cause instanceof Error) {
          throw new ExecutionError((Error) cause);
        } else if (cause instanceof RuntimeException) {
          throw new UncheckedExecutionException(cause);
        }
        throw ee;
      } finally {
        postReadCleanup();
      }
    }

1. 先查找table中是否已存在没有被回收、也没有expire的entry,如果找到,并在CacheBuilder中配置了refreshAfterWrite,并且当前时间间隔已经操作这个事件,则重新加载值,否则,直接返回原有的值
2. 如果查找到的ValueReference是LoadingValueReference,则等待该LoadingValueReference加载结束,并返回加载的值

3. 如果没有找到entry,或者找到的entry的值为null,则加锁后,继续在table中查找已存在key对应的entry,如果找到并且对应的entry.isLoading()为true,则表示有另一个线程正在加载,因而等待那个线程加载完成,如果找到一个非null值,返回该值,否则创建一个LoadingValueReference

并调用loadSync加载相应的值

在加载完成后,将新加载的值更新到table中,即大部分情况下替换原来的LoadingValueReference

CacheBuilder

提供Builder模式的CacheBuilder生成器来创建缓存。
各个缓存参数的配置设置,类似函数式编程,可自行设置各类参数选型。

Cache<String,String> cache = CacheBuilder.newBuilder() 		
	.maximumSize(1024)
	.expireAfterWrite(60,TimeUnit.SECONDS)
	.weakValues() .build(); 

cache.put("word","Hello Guava Cache"); 
System.out.println(cache.getIfPresent("word"));

它提供三种方式加载到缓存:

  1. 在构建缓存的时候,使用build方法内部调用CacheLoader方法加载数据;
  2. callable 、callback方式加载数据;
  3. 直接Cache.put 加载数据,但自动加载是首选的,因为它更容易推断所有缓存内容的一致性

build生成器的两种方式都实现了一种逻辑:
从缓存中取key的值,如果该值已经缓存过了则返回缓存中的值,如果没有缓存过可以通过某个方法来获取这个值

CacheLoader

针对整个cache定义的,可认为是统一的根据K load V的方法:

callable

较为灵活,允许你在get时指定load方法

总结

Guava Cache基于ConcurrentHashMap的设计,在高并发场景支持和线程安全上都有相应改进策略,使用Reference引用命令,提升高并发下的数据访问速度并保持了GC的可回收,有效节省空间。

write链和access链的设计,能更灵活、高效的实现多种类型的缓存清理策略,包括基于容量的清理、基于时间的清理、基于引用的清理等。

编程式的build生成器管理,让使用者有更多的自由度,能够根据不同场景设置合适的模式。

还可以显式清除、统计信息、移除事件的监听器、自动加载等功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